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 -48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后容器中一定含有5种物质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2.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铜B.用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D.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现有反应: ,则X的化学式为( )A.C B.CO C.CO2 D.O2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SO2+H2O=H2SO4B.铁粉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C.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Cu+2AgNO3=Cu(NO3)2 +2AgD.Na2O2与CO2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Na2O2+CO2=Na2CO3+O25.在探索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科学家发现将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气体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在放电条件下会生成多种氨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新元素产生 B.发生了化学变化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密闭容器中原子的总数减少6.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C.该反应中生成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7.某纯净物M微热时分解生成 、 和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M不稳定B.M是化合物C.M一定含有N元素、H元素、C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M由四种元素组成8.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物质X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推测X中只含有C,H这2种元素B.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C.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 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6 31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甲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5:7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乙反应后的质量为16g10.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不发生改变C.该反应的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C.用此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12.酒精(C2H5OH)的水溶液常用来消毒,现有某种酒精的水溶液,经测定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该溶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 )A.75% B.92% C.23% D.46%13.灭活疫苗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灭活的新冠病毒,辅料是磷酸氢二钠(Na2HPO4)、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下列有关磷酸氢二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含有8个原子C.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取一定质量的Fe(OH)3固体加热至550℃完全分解为Fe2O3和H2O,温度提高到1400℃时,Fe2O3继续分解为复杂的铁的氧化物和O2;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5.4克,再通过灼热的铜网,铜网质量增加0.8克(产生的气体均被完全吸收)。则所得复杂的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A.FeO B.Fe3O4 C.Fe4O5 D.Fe5O715.分别加热等质量的样品1、2,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A.表中x的值为20.1 B.该条件下丁为气体C.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6.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58% B.62% C.72% D.78%二、非选择题17.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H2O2②KMnO4③KClO3④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下同);四种金属①Zn②Mg③Al④Fe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金属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1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氮原子。(1)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取54.9g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向其中滴加5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友情提示:CuSO4+2NaOH═Cu(OH)2↓+Na2SO4)(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小清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进行如下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样品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1)10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g。(2)列式计算不饱和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终结果准确到0.1%)。2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填化学符号)。(2)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岀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3)用图C所示装置从食盐水中获取蒸馏水,欲证明试管a中的冷凝水不含Cl-,使用的试剂是 ;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4)用图D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22.某小组对教材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一: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 ;请写出将酒精灯移至CuO处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二:为探究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产物有哪些,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猜想假设】猜想1:CO2;猜想2:CO;猜想3:CO2和CO;【设计实验】小组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不断向装置内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观察到B处石灰水变浑浊,则有 生成,B2处观察到 现象,则有CO生成。(3)实验三:数字传感器探究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小组将C和CuO粉末按照不同的质量比置于充满氦气的密闭容器内反应,并用CO2和CO传感器测得各气体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①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中CuO与C的最佳质量比为 。②根据理论计算,CuO与C反应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则参加反应的CuO与C的质量比n的范围是 。2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和信息回答问题:(1)图1中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铷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常见化合价是 。(2)腌制泡菜时,蔬菜中的NaNO3转化为NaNO2.食用泡菜时,NaNO2与胃酸反应生成HNO2,HNO2不稳定,转化为某种氮氧化物(常温下为红棕色气体)进人血液而中毒。图3为咸菜腌制和食用时涉及的四种含氮物质:P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NaNO2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另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并计算出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A3.【答案】C4.【答案】C5.【答案】B6.【答案】D7.【答案】C8.【答案】B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C17.【答案】④①③②;①④②③18.【答案】(1)-3(2)N2+3H2 2NH319.【答案】(1)4.9g(2)7.1%20.【答案】(1)8(2)解:设反应生成CaCl2的质量为x,CO2 的质量为y答:不饱和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5%。21.【答案】(1)H、O(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3)硝酸银溶液;将试管a置于冰水中(4)铜粉不足22.【答案】(1)集中火焰,提高温度;(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干扰;二氧化碳或CO2;粉末由黑色变红色(3);23.【答案】(1)37;+1价(2);(3);生成物氮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7: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