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秋期末七年级地理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25分)24—28 CBDBA29—33DDCCD34—38ACBCB39—43DACDC44—48DCBBC二、综合题(25分)49题、(1)151,鞍部(2)甲,甲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2.4(4)①(5)东北—西南,D50题、(1)⑥,青海湖,黄海,辽东丘陵(2)大兴安岭,三,400(3)亚洲,太平洋(4)朝鲜51题、(1)河口,青藏高原(2)西高东低(3)地上河,水土流失,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坝淤地、修筑梯田等等)(4)(D)大冶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学校: 姓名: 考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2.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三、选择题(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如图,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②→③→①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读图完成25-27题。25.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是个正球体B.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 地球的表面积约5.1平方千米D.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26.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位于中纬度地区B. 甲在乙的东北方向C. 丙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D. 丁位于热带地区27.图中甲地的经纬度坐标是A. (23.5°N,120°W) B. (23.5°N,120°E)C. (23.5°S,120°E) D. (23.5°S,120°W)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经线就是本初子午线B. 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穿过C. 地球上所有纬线都等长D. 地球表面某点(40°N,116°E)位于北半球、西半球29.在地图上看到下列哪个图例表示该地区气候干旱 A B C D30.关于图中地理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 1线为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 2线为内流区与外流区分C. 3线为我国人口分布界线D. 4线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3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⑤如图为“我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2-33题。32.与第六次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反映的现象,正确的是A. 人口数量快速增长B. 14岁以下人口比重下降C. 老龄化现象加重D. 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33.为了调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列措施正确的是①杜绝向国外移民 ②提倡“三孩政策”③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④取消计划生育政策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航拍中国》,深受观众喜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35题。34.节目组拍摄的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被北回归线穿过的一组是A.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B. 云南省、四川省C. 海南省、贵州省 D. 广东省、福建省35.图中《航拍中国》拍摄到的省区与其信息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 ①新——长鼓舞——壮族 B. ②滇——孔雀舞——回族C. ③内蒙古——摔跤比赛——蒙古族 D. ④吉——跷跷板——汉族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来自广东的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破亚洲纪录,获奥会赛第六,创造了中国短跑在奥运会史上的神话,完成36-38题。36.苏炳添的家乡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37.各省区轮廓图代码与其名称、省级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 ①—云南—成都 B.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州C. ③—湖北—武汉 D. ④—黑龙江省—乌鲁木齐38.对于图中四省区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 流经①③省区的是同一条河流 B. ②省区盛产小麦,农作物一年一熟C. ④省区是我国位置最北和最东的省份 D. ④省区河流结冰期长39.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①黄土高原 B. ②华北平原C. ③黄土高原 D. ④准噶尔盆地我国山河壮美,地形复杂。在学习中国地形和地势时,小军绘制了我国沿32°N线的地形剖面图(如图),完成40-41题。40.下列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A. 甲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有“世界屋脊”之称B. 丙东临渤海,地形以平原为主C. 乙为盆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我国最大盆地D. 乙、丙两个区域以太行山脉为界41.评价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是①利于东部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②阶梯内部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我国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来往④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利于交通发展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如图四图均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42-43题。42.图中四市的降水情况大致反映出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即( )A. 各月降水均匀 B. 夏秋少,冬春多C. 各地降水差异不大 D. 降水集中在夏季43.若以上四市为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则乙市最可能是A. 哈尔滨 B. 武汉 C. 北京 D. 广州44.天气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天气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搭配合适的是A. —高空作业 B. —晾晒衣服C. —出海捕鱼 D. —开运动会气候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图完成45-46题。45.我国的气候特征为A.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B. 高原、高山气候面积广大,分布在我国南部地区C.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D. 气候类型齐全,温带大陆性气候广46.沿a线方向,影响气候类型中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 B. 海陆位置C. 纬度位置 D. 季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霞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并著《徐霞客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读“徐霞客游历足迹图”,完成47-48题。47.徐霞客的足迹多在A. 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B. 外流河分布的地区C. 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D.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48.关于图中①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处长江上游,半湿润区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交通便利,三峡工程位于该省D. 分布有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四、综合题(3题,共25分)49.读“等高线地形图”和“泥石流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米,地形部位名称A 。(2)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 ,原因是: 。(3)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千米。(4)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图中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5)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 ,D、E两处需要修建隧道的是 。50.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盆地在 省(填序号);该省有我国最大的湖泊 (填名称);③是 (海);②是我国三大丘陵之一的 (丘陵)。(2)图中④省和①省之间的A山脉名称为 (山脉),它既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的分界,还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也是我国气候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3)我国位于 (洲)东部, (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4)与②相邻的国家: 。51.读长江、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1)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②是 ;两条河流均发源于 (高原)。(2)根据两条大河的流向,可看出我国地势 ,呈阶梯状分布。(3)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理中游严重的 问题,治理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一条即可)。(4)对长江治理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因为( )①长江是世界上长度最长且含沙量最大的河流②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渔业资源利用不可持续③长江沿岸存在乱砍滥伐、排污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④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被称为“黄金水道”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第4页,共5页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目标检测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C C B D B A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D B A C D B B C二.非选择题:(3题,每空1分,共30分。序号与名称均对才得一分)21、(1)①细胞壁; (2)②细胞膜; (3)④细胞核; (4)结构和功能(缺一不可);(5)染色体; 细胞分化;持续分裂(1.分裂非常快,且可以不断分裂;2.可以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气管。答一点即可得分);(6)营养; 器官;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1)胚 ;(2)成熟 (不可写A)(注:答题时[]内填字母或数字或序号、横线上填中文名词);(3)子房; (4)胚珠; (5)胚乳; 吸收水分;(6) B伸长;(7)2芽轴;(8)传粉和受精(缺一不可); ③ 子房壁。23、(1)叶绿体; 光照(有光); 二氧化碳; 水( “二氧化碳”与“水”先后顺序均可); 氧气; 碳—氧(无中间“-”不得分); (2)呼吸作用; (3)光照强弱(光照强度);(4)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旺盛(强);(5)绿色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交车出行;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纸张等 (答一点即可得分)大冶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生物试卷学校: 姓名: 考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2.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兴趣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2.“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若要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事先设计调查路线和调查表B. 不伤害任何植物C. 将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其它忽略D. 注意个人安全,小组集体活动4.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①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②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③ 50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④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A. ①与④对照,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B. ②与④对照,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C. 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D. 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不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5.许多文学家通过诗句对生物界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6.如表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它修改正确的是位置 鼠妇 环境 温度 土壤湿度纸盒左侧 20只 明亮 30℃ 干燥纸盒右侧 20只 阴暗 30℃ 潮湿A. 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 两侧都应是阴暗环境C. 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D. 两侧的土壤都要是潮湿的7.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 阳光 B. 温度和水 C. 植物 D. 土壤和空气8.下列诗句和谚语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D.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9.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开始于A. 作出假设 B.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C. 制定计划 D. 实施计划10.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假如它们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第10题图)A.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种类最可能是丙B. 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C.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 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甲11.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表示生产者的是丙B. 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第11题图)C. 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D. 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12.如图是某学生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甲是操作步骤,图乙是根据观察绘制的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12题图A. 图甲中正确操作步骤是abdcB. 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②,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 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②粗准焦螺旋D. 发现在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随之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目镜上1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左图表示显微镜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右图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A. A B. BC. C D. D(第13题图)14.西瓜、葡萄等水果味道甜美、果汁丰富,这些果汁主要来自于A. 细胞核 B. 液泡 C. 线粒体 D. 细胞膜15.动物细胞的能量转化器和控制中心分别是A. 线粒体和细胞核 B. 叶绿体和细胞核C. 线粒体和细胞质 D. 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16.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内结构之间的分工合作。小萌学习《细胞的生活》后,绘制了概念图(如图),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第16题图)B. 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DNAC.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D. 燃烧小麦种子剩下的灰烬,其主要成分是储存在细胞质中的有机物17.学习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单元后,以下是学生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一项是(第17题图)A. 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切片进行观察B.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C. 若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②④D. 用铅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细点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A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碘液 检验玉米的子叶含有淀粉C 观察草履虫时从培养液表层吸一滴培养液 表层含氧丰富,草履虫多D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 为了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耗尽A. A B. B C. C D. D19.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第19题图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B. 植物在有光时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时进行呼吸作用C. 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D. 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20.下面四位同学对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知识的理解记忆,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 乙同学: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茎内也没有输导组织C. 丙同学:银杏的果实叫白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D. 丁同学:肾蕨和满江红都是通过孢子繁殖后代二、非选择题(3题,每空1分,共30分)21.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细胞。细胞有哪些结构?它又是怎么构成生物体的呢?请同学们依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第21题图材料一:图1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 。(2)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图1中[ ] 的作用。(3)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指纹信息,那么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 ] 中。(4)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细胞的各个结构又能够承担不同的功能,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材料二:观察细胞的分裂(图2)和分化(图3),回答问题:(5)从图2、3中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其数量增多,细胞在分裂之前,首先要完成 的复制,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的一致。图3表示的过程为 ,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现代人都“谈癌色变”,癌细胞的特点是 。(6)番茄果肉主要由 组织构成,而番茄是由形态结构及功能不同的组织构成的 ,再构成整个植物体,由此可见,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为 。22.“春赏桃花夏吃桃,十里桃林采摘忙”,我市保安镇的狗血桃种植历史久远,规模宏大,果品质量誉满荆楚。如图所示的是桃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注:答题时,[ ]内填字母或数字或序号、横线上填中文名词)第22题图(1)图1表示种子萌发的过程。 是新植物的幼体。(2)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和无机盐,吸收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区。(3)图2是桃花的基本结构。花受精以后能够形成果实的是花的 (填一种结构)。(4)图3中的B是由图2中的[b] 发育而来的。(5)桃的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玉米种子有 ,而桃的种子无;种子萌发时,首先要 。(6)桃树幼根的生长是通过图一中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 ]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7)图三桃树枝条的茎是由图二中的[ ] 发育而来。(8)从图四甲到图四乙必须经历的两个生理过程是 。图乙中可食用的部分是由图甲中的[ ] 发育而来的。23.植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成员,植物的生活与所有生物一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相信同学们通过“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单元的学习,对植物如何获得物质和能量已有深入了解。材料一:图1是草莓叶肉细胞获得生命活动必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示意图,图中的甲、乙表示细胞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请分析回答:第23题图(1)图1中,甲表示的结构是 。草莓叶肉细胞通过该结构,可以在 的条件下,将② 和③ ,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① 。绿色植物通过该生理过程,不仅能获得有机物,还能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2)图1中,乙结构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为 ,通过该生理活动,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草莓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材料二:“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来开展实践活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打孔器、烧杯、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新鲜绿萝叶片、秒表、不同瓦数的白炽灯(瓦数越大,光照越强)等。实验步骤:①取4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编号为1、2、3、4,并在烧杯中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②用打孔器将叶片打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40片),并抽真空处理(目的是去除叶圆片中的空气),将处理后的叶圆片均分到4个烧杯中,叶圆片全部沉入烧杯底部;③将4个烧杯分别放在15W、25W、35W、45W的白炽灯下,固定灯与烧杯的距离。记录烧杯中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烧杯编号 1 2 3 4白炽灯瓦数(W) 15 25 35 45上浮所需时间(s) 8.0 6.2 4.1 2.6(3)上述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过程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白炽灯的瓦数越大,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由此,该兴趣小组可得出的结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 。(5)植树造林、口袋公园的打造,是政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采取的有力举措,作为个人,你有哪些“低碳”行为? 。第4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6-2023年秋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docx 7-7-2023年秋七年级地理参考答案.docx 【教研室提供】湖北省大冶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教研室提供】湖北省大冶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