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4.12《认识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4.12《认识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4.12 认识地球的形状 教学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 2.描述人类认识地球的大致历程 3.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4.说出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模拟实验,多角度、多方式了解关于地球形状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目标】 1.参与搜寻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轻易相信书本或权威,形成敢于质疑的精神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调整自己的观点,并愿意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 人类认识地球的大致历程
教学用具 PPT、教学视频、地球仪、地球内部解剖模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展示微信启动画面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那你有没有了解过地球呢?比如地球的形状、大小、转动方式等等。地球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地球,一起来认识地球。 二、新知讲解 1.提问:生活在海边的人,看到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的上部,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地球是圆的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呢? 学生回答:书上说的/别人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宇航员观察到的 2.展示图片:天文望远镜、卫星技术、航天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观察地球,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样一个结论,那么在没有高科技的时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 3.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 ①古印度: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②古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说,蓝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盖子 ,大地像块四方的棋盘。 ③古巴比伦: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④古埃及:更相信神灵,认为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空中往来穿行。 ⑤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绕着大地,天空就像扣在盘子上的铜碗。 总结: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表达他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测。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 ⑥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人类就开始寻找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地球的形状。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 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 4.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可以推测出地球是球体 ①远方驶来的船 ②月食 5.观看视频——模拟地球是球形的实验 实验一:远处驶来的船只 实验二:月食映出的地球的影子 6.在科学史上,麦哲伦是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人(观看视频——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尤里加加林是第一个在宇宙中亲眼看见地球的人 7.表格总结: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 8.至此,人类已经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清楚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那地球的其他信息呢?比如地球有多大呢?地球是怎样转动的呢? 9.地球是椭圆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运转一周为一年,这叫作地球的公转;地球也会发生自转,自转产生昼夜,自转一周为一天。 10.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约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11.计算一下,用以下不同的运动方式,大约多长时间能绕地球赤道转一周? 步行:4千米/时→4万小时(约1666.7天) 铁路:300千米/时→约133小时(约5.5天) 飞机:900千米/时→约44小时(约1.8天) 三、本课小结 1.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 古印度人-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宇航员、科学家→地球是一个球体 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人——麦哲伦 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外貌的人——尤里加加林 3.地球的转动(公转、自转) 4.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赤道周长) 四、练习题 判断、选择 五、作业布置 二次备课 (手写红笔)
板 书 设 计 4.12 认识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 古印度人-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宇航员、科学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人——麦哲伦 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外貌的人——尤里加加林 3.地球的转动:公转—绕太阳,每转一圈是一年 自转—绕地轴,每转一圈是一天 4.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分层作业 (手写红笔) 1.认真阅读并完成P48-P51 2.查找资料,关于地球你还知道什么?尝试给地球做一张身份证和介绍书。
教学反思 (手写红笔) 不得少于1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