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5.15 会变的影子 教学课时 1教 学 目 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2.举例说出制造不同影子的方法 3.说出无影灯、皮影戏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描述探究过程和结论 【过程与方法】 尝试实施探究影子形成和变化的实验,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2.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究教学重点 1.影子形成的条件 2.引起影子变化的因素教学难点 探究引起影子变化的因素教学用具 PPT、教学视频、手电筒、屏、阻挡物教 学 过 程一、导入 观看视频——皮影 提问:皮影的原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人物纸片把光挡住了 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形成呢? 学生回答:光不能透过物体 教师总结:行进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也就形成了影子。 二、新知讲解 1.实验一: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实验材料:屏、光源、阻挡物 实验步骤: ①将阻挡物放在光源和屏之间,打开光源,观察屏上是否有影子; ②仅移走光源,观察屏上是否有影子; ③仅移走阻挡物,观察屏上是否有影子; ④仅移走屏,观察屏上是否有影子; ⑤将光源放在阻挡物和屏之间,观察屏上是否有影子 实验现象:打开光源,屏上出现影子;移走光源、阻挡物和屏中的任一部分,影子都消失;将光源放在阻挡物和屏之间时,影子消失 实验结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阻挡物、屏,并且阻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提问: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呢? 学生回答:大小、形状 教师总结:影子可以发生大小、形状、长短、清晰度的变化 3.探究引起影子变化的因素 实验二:探究影子变化与光照射角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通过改变照射角度去研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的关系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始终出现在背光处,并且照射角度越倾斜,影子越长、越大。(长短、大小) 提问:实验中各个材料充当着影子形成的哪个条件? 学生回答:手电筒—光源,物体—阻挡物,桌面—屏 4.观看视频——手影游戏 实验三:探究影子变化与光源所照射物体摆放的关系 实验方法:手电筒位置不变,改变阻挡物的摆放方式,用手电筒照射并仔细观察 实验结论: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形状) 5.实验四:尝试用同一个物体制造一组不同的影子 ①长短变化: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的倾斜角度越大,影子越长 ②形状变化:影子的形状与物体侧面的形状和光源照射角度有关。物体侧面形状不同,影子的形状就不同;同一侧面,从不同的角度照射也能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子 ③大小变化:影子的大小与距离光源的远近有关。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④清晰度变化:影子的清晰度与距离光源的远近有关。物体距离光源远时产生的影子的清晰度低于距离光源近时产生的影子 三、拓展应用 1.观看视频——无影灯 提问:无影灯真的没有影子吗? 教师回应:无影灯制作原理——将发光强度很大的一系列灯排列成圆形,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光线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到桌面上,既可以保证有足够的亮度,又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子。因此无影灯并不是没有影子。 2.天然的遮挡物——云 当云遮挡住太阳,我们立刻会感觉到天色暗淡下来,这是因为云作为遮挡物挡住了太阳这个大光源,而我们之所以感觉周围天色暗了下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云的影子(投影区)内。云的变化多样,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在第一单元我们就知道云量和天气是有关系的,因此云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四、本课小结 1.影子产生的原因 2.影子产生的条件 3.影子可以发生的变化 4.引起影子变化的因素 5.无影灯的原理 6.天然的阻挡物——云 五、练习题 六、作业布置 二次备课 (手写红笔)板 书 设 计 5.15 会变的影子 1.影子产生的原因:行进的光被阻挡,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即影子 2.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阻挡物、屏 3.影子可以发生的变化:长短、大小、形状、清晰度 4.引起影子变化的因素 ①光源的倾斜角度——长短 ②物体侧面的形状、光源照射的角度——形状 ③物体距离光源的远近——大小、清晰度 5.无影灯分层作业 (手写红笔) 1.认真阅读并完成练习册P59-P62 2.利用影子绘制一幅简单的作品教学反思 (手写红笔) 不得少于1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