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16《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16《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5.16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2.设计实验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3.说出实验探究过程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测量影子变化的器具 2.运用自制测量器具观测一天中的影子变化情况 【情感目标】 1.体验观测过程,提高多人合作探究的意识 2.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并乐于探究其中道理 3.认同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交流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仪器
教学重点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教学用具 PPT、教学视频、硬纸板、A4纸、直尺、铅笔、双面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光源的照射角度、倾斜角度、距离光源的远近都会引起影子的变化。太阳作为一个巨大的光源,人类作为阻挡物,地面作为一个巨大的屏,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是怎样的呢?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新知讲解 1.展示一天中的影子长度观测表格,请学生描述变化规律 2.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影子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数据绘制到柱状图中 3.柱状图:直观显示数据的差异,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数据变化的规律。制作柱状图时,注意时间坐标是以整点为标记的,要对记录的数据进行选择。 4.根据影子长度柱状图,讨论: ①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②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教师总结:不同时间,影子的长度不一样。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较长,在中午12点最短。 5.展示影子变化记录表,请学生描述影子变化规律 教师总结:不同时间,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位置和方向不同。一天中,从上午8点→12点,影子逐渐变短,方向从西向北移动;从中午12点→18点,影子逐渐变长,方向从北向东移动。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观测影子的变化情况呢?观看视频——利用日影仪观测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铅笔或筷子、直尺、橡皮泥、平滑木板、白纸、胶水、指南针 实验步骤: ①制作日影仪: 将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即做成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②把自制日影仪放在始终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③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 ④在白纸上用笔描下铅笔的影子; ⑤用直尺测量铅笔影子的长度; ⑥每隔相同的时间观察、记录一次; ⑦将记录时的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记下来。 实验注意事项: ①小短杆的长度要适中。即当短杆的影子最长时,影子都能完全落在同心圆范围内或者完全落在平板上,不能超出平板; ②测量时间为从太阳升起时开始到太阳落山为止; ③中午12点需要测量一次 三、拓展应用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的物体影子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并且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古人利用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了时间测量仪器(观看视频) ①圭表:利用正午时表的影子长短推算节气和一年时间的仪器 ②日晷:计量时间 ③正方案:测定方向 四、本课小结 1.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2.观测影子变化情况的方法 3.利用影子变化规律制造的仪器 五、练习题 六、作业布置 二次备课 (手写红笔)
板 书 设 计 5.16 阳光下的影子 1.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①早晨和傍晚较长,中午12:00最短; ②上午8:00→12:00,变短,从西→北 中午12:00→18:00,变长,从北→东 ③同一时间,影子的方向相同 2.观测影子变化情况的方法:自制日影仪、隔相同时间观测一次、及时记录 3.整理数据:柱状图 4.利用影子变化规律制造的仪器:圭表、日晷、正方案
分层作业 (手写红笔) 1.认真阅读并完成练习册P63-P65 2.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日影仪,观测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手写红笔) 不得少于1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