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1.2《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1.2《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怎样才是有精神,并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道德修养:初步懂得只有当外在精神和内在精神相结合,才是真的有精神,并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法治观念:了解有精神样子的具体表现,知道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逐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健全人格:掌握保持天天有精神的方法和技巧,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样子,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责任意识:感受有精神对自我和集体的重要意义,体会人的精神面貌是由内而外自我完善的过程,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做。
话题一 “这样真精神”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得比较顺!我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解决三个挑战性的问题。
第一个挑战,是怎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精神。他们认为的有精神,就像过去德育教材中所要求的那样,就是坐得端正、站得挺拔、说话声音响亮。要让学生理解“精神”就是“精”“气”“神”难度很大。针对此挑战,我发现本课的绘本故事编得很好,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借助裁判小熊与参赛选手的对话,把“有精神”的内涵讲得很清楚,因而,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把绘本故事当作正文来进行教学,一下子就使得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了,而且还节省了教学时间。
第二个挑战,是要不要让学生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在处理这一挑战时,我采取的是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共情的心理,使他们能够领悟到“我用怎样的眼光看待别人,别人就会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三个挑战,是怎么让学生把“有精神”变成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知道坐得正、站得直、说话声音响亮、穿戴整洁就是有精神。但因为年纪小,学生其实很难一直保持“有精神”。我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采用了积极肯定、表扬奖励的办法,而且是以精神上的鼓励为主,使学生的有精神行为具有了额外的、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的意义,使有精神的行为能持之以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