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不做“小马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了解马虎的表现,认识马虎的危害,初步具有思维有条理、做事有计划的生活方式,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道德修养:掌握克服做事马虎的技巧,增强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乐于和同伴一起改变“小马虎”的行为。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体验做事认真、不敷衍带来的快乐,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健全人格:运用克服马虎的技巧和办法进行游戏闯关,产生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法治意识:亲近榜样、实战演练、绘制成长树,初步养成做事细致、认真的好习惯,树立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追求更美好的自我。话题二 “怎样做才能不马虎” 教学反思:讲故事、做游戏等是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让儿童有所体验和感语。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了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的主题活动情境,采用了带有“统”的色影而又与学习内容密切配合的活动方式,来促使学生提高认识,感语道理,改善行为。本环节通过“议一议”活动引导学生辩析“小马虎”形成的原因,通过“看一看”活动引导学生明白“小马虎”带来的大乱子。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出现,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为学生叫好,为学生加油,引导学生体验由于细心、耐心而收获的快乐,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最朴素、最真诚、最难忘的。道德教育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主动参与的、愉快的活动中。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比一比”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他们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情不自禁地真情投入,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雀跃。教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细心,耐心、认真和严谨,再加上活动是采用比赛的方式,学生就会更加细心、认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告别“小马虎”的方法。这堂课的不足是,有的学生只顾着听故事、看图片,参与讨论时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别人的马虎,没有真正联系自己的生活,找出自己的马虎行为,所以,对这些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所欠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