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挑战第一次》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挑战新事物,分类辨析生活中可以尝试的事,克服胆怯心理和鲁莽行为,养成勇于尝试的习惯。道德修养:掌握小学生挑战新事物的基本方式方法,体会与同伴一起挑战新事物、共同成长的快乐。责任意识:体会挑战自我、敢于尝试做事带来的惊喜,感受挑战的意义。理性地选择与面对挑战,愿意做一个敢于挑战的人。健全人格:通过挑战“第一次”经验的回顾和分享,发现挑战自我带来的收获与成长。法治意识:通过分类辨析生活中可以尝试的事,知道哪些事可以挑战,哪些事不可以尝试。话题一 “我的第一次”和“我还想试……”教学反思:布置课前准备的作业,符合本课教学深化的需要。德育课程的课前准备,与其他学科相比,往往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德育课程恰当的课前准备,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引起学生重视。在当前学习背景下,布置德育课程的课前准备作业会给学生一种暗示: 德育课程很重要, 需要认真做准备。2.引领学生提前进入道德话题的思考。3.引导学生收集课堂需要的相关生活经验材料(如此课),反刍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便与新的道德经验产生有机的连接。4. 使家长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学校道德教育中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好合作。“我的第一次”——此环节建立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教师一开始上课就直奔主题,请同学分享和展示。课堂节奏比较快乐。需要说的是,这里的设计层次比较清楚,班级分享一小组分享一对照总结。但这里缺少对分享的具体要求,只有一个词“详细”。其实,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要分享的内容,如果没有具体要求,往往做不好。所以,分享前教师的要求非常重要,可以提供具体句式的示范。如“我要分享的是第一次.....当时我....岁。我这个第一次挑战是因.....当时我的感受是....之后我的感受....当时跟我在一起的家人说....”正是这些具体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过往生活经验的反思与提升。“我还想试”——这是一个讨论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哪些事情是可以尝试的,哪些事情不可贸然尝试。讨论环节的教学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对讨论中生成的内容,教师必须进行了解并加以引导。二是对学生讨论中没有出现但又特别需要引导的,教师要适当补充,澄清学生的认识偏差。这样才能完成此环节的教学目标。在上完本节课后,我觉得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1.整节课的设计从家中开始,以回到家中结束,实现了家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是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家庭是除学校之外最主要的生活场域。在目前的情况下,有些家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发展,较少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所以这方面需要学校教育的带动。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这样的教育主题受到家长的认可和欢迎,争取到他们的全力合作,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2.挑战第一次重在内心的体验,而非结果。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敢于尝试、不畏挑战的勇气和行动,而不是为了竞赛或者夺标。敢于尝试、不畏挑战的勇气与行动,重在过程,而不在结果,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整理挑战带来的成长,感受现场尝试与挑战中的共同成长,在辨识想挑战的事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敢于尝试与挑战的同时,又不盲目行动。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小马过河》的故事只让学生进行了自学,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