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种一粒籽》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亲历植物成长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以及收获的不易,具备敢于尝试、勇于坚持的品质,保持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道德修养:会用常用的科学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探究,掌握植物基本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体会与种子共成长的喜悦。责任意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感受种子的不可思议,有探索世界的愿望。体会细心的呵护和耐心的等待,客观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健全人格:通过收集种子,对种子进行观察,感受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尝试种植的兴趣。探讨种植过程,懂得观察生活、学会等待、用心付出,激发敢于尝试的勇气。法治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进行试种,学会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掌握植物的基本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话题一 “奇妙的生命”和“我也来种一粒子”教学反思:实践课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它是完成这一课所有教学目标的基础。因为收集种子是种植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课堂交流的重要载体。如果种子由教师提供,不仅失去了激发学生寻找种子的兴趣,而且会失去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收集种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有意思的成长故事。有了这些素材,课堂交流才会更加充分和有效,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此外,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教育过程中,使课堂走向开放,这种做法也值得肯定。家长的参与可以促进亲子互动,让教育落到实处。充分的课前准备让学生的课堂交流与分享很充实,该教师通过视频播放种子萌发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对种子的了解。但整个过程中,教师缺少对学生交流与分享过程的引导与重点的指导。视频观看后,教师只提问“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这样的提问显得空泛,不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本课的目标上来。对于活动课,我总觉得不好把握,是因为活动的指导通常只能讲主要问题,而学生遇到的情况却是复杂多变的;二是活动后的收获,总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因此导致学生的成长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这次活动课,我借助微信的帮助,实现了突破。首先是实现了个别辅导。在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指导后, 我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还不能解决,可以随时发微信给我,这样就使得一般性的指导与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指导结合起来,弥补了学生回家后教师的指导不够具体的不足。其次是督促与评价。德育课程的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难点之-。但这一次,通过让学生记录活动过程,每天以发微信图片和文字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和交流,实现了教师对种植过程的敦促,实现了过程性评价。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突破原来教育的局限性,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