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1.4《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1.4《同学相伴》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游戏体验、回顾往事,体会与同学交往的乐趣,感知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
道德修养:体会同学交往中的合作和分享,懂得在同学相伴的过程中要照顾他人感受,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
法治观念:体会共同游戏的快乐,感知快乐的感受离不开同伴的参与。
健全人格:回顾在学校生活中与同学交往的经历,体会同学相伴时的乐趣与收获。
责任意识:反思离开同伴的生活,感知离开同伴独自生活的不适,体会同伴的重要性。
话题一“同学相伴的快乐”教学反思:
当代社会,儿童的同伴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相比,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地位是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社会交往和社会判断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就是在引导学生感知同学相伴的快乐与重要性,乐于在生活中与同学合作、分享。
其一,教师选用学生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替换教材的范例,突破了教材,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将教材中“七彩音符”故事替换成本校学生的真实事例。教材中的范例能启发学生回忆自身生活经验,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和本班的情况替换教材中的范例是值得肯定的,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调动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他们的共鸣。
其二,教师在课堂上较多地给予学生回顾自己生活经验的机会,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来引导学生道德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反复地讨论教材中的范例,而忽视了对本班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执教教师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了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在“活动二”中,教师没有采用教材中的三个情境,而是让学生充分说自己与同学相伴的往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
课堂上,回归学生的生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回忆相伴三年的同伴,在温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把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带人教学。通过课件再现快乐时光,通过游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同学相伴的快乐。之后,学生分享与同学相伴的故事,明白与同学相伴的快乐里既有合作的快乐,也有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三”中,通过听高年级同学的经历让学生理解同学相伴的重要性、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同学相伴曾给予自己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乐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