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游戏体验、回顾往事,体会与同学交往的乐趣,感知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道德修养:体会同学交往中的合作和分享,懂得在同学相伴的过程中要照顾他人感受,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法治观念:体会共同游戏的快乐,感知快乐的感受离不开同伴的参与。健全人格:反思学校生活里同学受到忽视、冷落、排斥的现象,体会被群体排斥后的心情。责任意识:愿意用实际行动平等、尊重地对待他人,与他人真诚交往。在具体生活实践中,懂得照顾他人在群体生活中的感受。话题二“不让一个人落下”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有两个:第一课时的重点是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第二课时的重点是树立同学间应真诚相待、互相帮助、不让一个人落下的观念。本课的难点也有两个:第一课时的难点是初步体会共同生活对于个体的意义,第二课时的难点是如何从行动上做到与同学真诚相待、互相帮助,不让一个人落下。教师从两个方面落实。其一,通过需要学生共同参与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直接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其二.通过回忆过往的快乐事情,让学生间接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为了能有效地做好这两点,教师应了解本班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和兴奋点。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难点。其一,让学生在充分体会同学相伴快乐的基础上,让他们想象没有同学相伴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其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脱离群体生活的故事,帮助学生想象这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对于第二课时的重点,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落实。其一,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直接体会互相帮助,不让个人落下,对于赢得游戏和顺利完成活动的重要意义。其二,从游戏和活动扩展到校园生活,并以“代人法”让学生反思校园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澄清一些错误的观念。对于第二课时的难点,教师一定要做好学情分析,真正了解本班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排斥、忽视、冷落现象,并将这些现象转化成一些课堂教学的范例,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过,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保护当事学生的自尊。本课教学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让一个人落下”板块的教学会涉及学生一些负面的生活事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尊重学生隐私和发挥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建议教师使用“代人法"进行教学,即通过讨论教材中的范例,间接地教育学生。教材中的事例虽然没有直接讲本班学生的事情,但是教材所选择的是校园生活中比较典型的事例,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学生的亲身经历有类似之处。因此,学生在反思教材中人物的行为时,其实就是在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一种反思。为了发挥“代入法”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中的事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