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段:水平五 年级:高一 课次:10教学内容或课题 起跑后的加速跑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80%学生基本基本掌握蹲距式起跑及起跑后加速跑的动作方法及要领。2、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腿部肌肉后蹬力量和快速跑的能力。3、在练习中培养竞争意识,体验跑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起跑后加速中的重心控制与侧向扒地技术结构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与方法开始准备部分 55 1、体委集合、并整队向教2、师报告人数。3、师生问好!教师布置课的内容。4、安排见习生。二、准备活动1、慢跑2、棒操:①头部运动。②肩部运动。③腹背运动。④腰部运动⑤碗踝膝关节运动。。⑥压腿运动 1、上课前检查上课场地和准备上课的器材的安全可靠性。2、考勤、宣布体育课内容,安排见习生、强调学生在游戏时要注意安全,准备活动要做充分,避免学生受伤。3、喊口令带领学生做徒手操。4、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练习,促进练习的效果。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练习。2、动作要到位保持动作要求的幅度。3、一拍一动,动作整齐规范 1、根据班级人数、性别、身高情况,站成六列横队。队形: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基本部分 1515 1、游戏:“扶棒”规则:学生间隔一定距离面对面站立式起跑姿势,右手将体操棒放置体前不动,听到口令后迅速启动将对面同学的体操棒扶住。2、游戏:放棒接力规则:学生分为6组,将手中的体操棒放到对面的小垫子上摆放整齐后跑回,下一位同学接力下去。3、起跑后的加速跑练习 1、教师认真讲解游戏规则,并认真组织。2、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练习,促进练习的效果。3、游戏过程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提示。4、订正游戏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5、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快速启动过程中重心要逐渐提高。6、游戏2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启动后脚侧向扒地、步长逐渐加大、步频迅速加快、上体逐渐抬起、两脚落点逐渐靠近一条直线7、学生看完图版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发挥学生的骨干带头作用并订正错误动作 1、学生思考:快速启动高重心启动快还是低重心启动快?2、学生认真练习用心体会3、小组讨论总结3、学生思考:怎样短时间内将速度加到最快。4、讨论:怎样短时间内将速度加到最快?总结出起跑后的加速跑的动作要领5、看图:认真体会起跑后的加速跑动作要领。6、认真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1、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两人间隔一定距离面对面站立2、游戏2中分6路纵队面对垫子方向3、分组讨论4、两列横队进行练习找出骨干相互帮助结束部分 5 1、集合。2、放松活动两人一组相互放松3、在课的总结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予同学们多些积极的鼓励。诱发提高其课后进行自我练习的动机。 1、集合小结本节课的出现情况,对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好的给予肯定的评价。2、安排学生收拾还练习器材。3、师生再见。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按教师的带领下做好放松运运,使身体达到舒绶疲劳的效果。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1、集合做到快、静、齐。2、按节奏,师生同乐,充分放松,达到目的。场地器材 小垫子6块体操棒60 课后小结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教学反思本次课是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着一教学内容,通过参加说课和做课,我感到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组助教学的过程中,能紧贴教学对象,突出学生这一主体;紧贴所教内容,把提高学生的技能作为目标;紧贴教学环境,把营造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相互提高,大家始终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过程,但与新课标的高标准相比较,本节课还从在诸多差距:一是对课的设计还不够完美,主要是自己讲的多,组织练习多,纠正问题多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还不够,如在做蹲距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衔接练习时,可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讨论讲评,这样效果会更好。二是对个别学生参与练习不积极的问题,不能及时激发鼓励,三是二十分钟的片段教学还是第一次尝试,时间把握上有些不够,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自己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总结,加以改正。动作要领:起跑后向前迈出的第一步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身体重心靠后,不利于第二步的前迈。加速时两腿交替用力后蹬和前摆,同时两臂协同配合用力向前上提拉,两支高脚杆的落地点由与肩同宽至逐渐合拢在一条直线上。逐步加快步频,加大步长,当加速到较高速度时即转入途中跑。双腿用力蹬伸的同时双臂积极有力的摆动,身体顺势抬起,随着速度的加快,身体逐渐直立,腿部积极有力扒地(侧向扒地),频率要快。后腿在蹬离抵足板并完成前摆动作后,积极下压着地,着地点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随后迅速转入后蹬。两臂沿跑进方向快速有力地摆动,前摆时肘关节角度小于90°,后摆时稍大于90°。起跑后第一步不宜过长,步长过大会造成上体过早抬起,一般为3脚半至4脚长。第二步约为4脚至4脚半长,以后逐渐增大到途中跑的步长。这一阶段的动作表现出步长逐渐加大、步频迅速加快、上体逐渐抬起、两脚落点逐渐靠近一条直线、大腿前摆过程中膝关节折叠角度逐渐减小等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