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9届新课标数学考点预测--解三角形一、考点介绍解三角形是高考必考内容,重点为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考题灵活多样,近几年经常以解答题的形式来考查,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的试题,有一定的难度.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二、高考真题1(2008年高考山东卷15).已知为的三个内角的对边,向量,.若,且,则角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答案〗.2(2007年天津文17).在中,已知,,.(Ⅰ)求的值;(Ⅱ)求的值.〖解析〗(Ⅰ)在中,,由正弦定理,. 所以.(Ⅱ)解:因为,所以角为钝角,从而角为锐角,于是,,..3(2008年高考重庆卷17).设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且, ,求:(Ⅰ)的值;(Ⅱ)cotB +cot C的值.〖解析〗(Ⅰ)由余弦定理得=故.(Ⅱ)解法一:= =由正弦定理和(Ⅰ)的结论得 , 故.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及(Ⅰ)的结论有=故.同理可得 . 从而.4(2008年高考辽宁卷17).在中,内角对边的边长分别是,已知,.(Ⅰ)若的面积等于,求;(Ⅱ)若,求的面积.〖解析〗(Ⅰ)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又因为的面积等于,所以,得.联立方程组解得,.(Ⅱ)由题意得,即,当时,,,,,当时,得,由正弦定理得,联立方程组解得,.所以的面积.5(2008年高考全国一17).设的内角所对的边长分别为,且.(Ⅰ)求的值;(Ⅱ)求的最大值.〖解析〗(Ⅰ)在中,由正弦定理及可得即,则;(Ⅱ)由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当时,的最大值为.三、名校试题1(福建2008年高考样卷·文).△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A=,b=sinB,则a等于( )A. B. C. D.〖解析〗由得.〖答案〗D.2(山东省济南市2009届高三模考理10).在△ABC中,A=,b=1,面积为,则=( ) A. B. C.2 D.4〖解析〗在△ABC中,,;又,.〖答案〗C.3(2008-2009厦门质检二).在△ABC中,tanA=,cosB=.若最长边为1,则最短边的长为( )A. B. C. D.〖解析〗由条件知A、B都是小于,所以角C最大,又,B最小,由得,,所以最短边长为.〖答案〗D.4(浙江省09年高考省教研室第一次抽样测试数学试题(理)16).如图,海平面上的甲船位于中心O的南偏西,与O相距10海里的C处,现甲船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直线CB去营救位于中心O正东方向20海里的B处的乙船,甲船需要 小时到达B处.〖解析〗由题意,对于CB的长度可用余弦定理求解,得,因此,因此甲船需要的时间为(小时).〖答案〗.5 (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11)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则 .〖解析〗由及正弦定理得:,又,两式平方相加得:.〖答案〗13.6(浙江2008学年第一学期十校高三期末联考数学试题(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且,则△ABC的面积等于 . 〖解析〗由及余弦定理得:,由得,所以.〖答案〗2 . 7(和平区2008年高考数学(理)三模13). 在△ABC中,设角A、B、C的对边分别为,且,则角B= 度.〖解析〗由及正弦定理得:,,所以,所以,又,.〖答案〗60. 8(广东省四校联考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15).如图在中,(1)求; (2) 记的中点为, 求中线的长.〖解析〗(1)由, 是三角形内角,得 (2)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 , ( CD = BC = 3 , 又在△ADC中, AC=2, cosC = ,由余弦定理得, =9(2009年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联考理17).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Ⅰ)求角的大小;(Ⅱ)当a=6时,求其面积的最大值,并判断此时的形状.〖解析〗(Ⅰ)由已知得: , , ,∴ , ,∴ . (Ⅱ) ,∴, ∴ . 故三角形的面积 . 当且仅当b=c时等号成立;又,故此时为等边三角形.10(汉沽一中2009届高三月考文18).如图,隔河看两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km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解析〗在△ACD中,∠ADC=30°,∠ACD=120°,∴∠CAD=30°, ∴AC=CD=3. 在△BDC中,∠CBD=180°-(45°+75°)=60°, 由正弦定理,得BC==, 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BCA=+-2×cos75°=5.∴AB=. ∴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为km. 四、考点预测(一)文字介绍在解三角形中要求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问题.在具体解三角形时,要灵活运用已知条件,根据正、余弦定理,列出方程,进而求解,最后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解三角形是高考必考内容,重点为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以小题形式主要考查考题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也可以是简单的解答题,主要与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一起综合考查;随着课改的深入,联系实际,注重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是一个热点,所以不排除考查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函数等知识一起的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考点预测题1(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08年高考模拟).在△ABC中,角A,B,C的对边为a,b,c,若,,,则角A=( )A.30° B.30°或105° C.60° D.60°或120°〖解析〗,即,又,所以或.〖答案〗D.2(2008年高考全国二17).在中,,. (Ⅰ)求的值;(Ⅱ)设的面积,求的长.〖解析〗(Ⅰ)由,得,由,得.所以.(Ⅱ)由得,由(Ⅰ)知,故,又,故,.所以.3(启东市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9)(2008年湖南理高考19).在一个特定时段内,以点E为中心的7海里以内海域被设为警戒水域.点E 正北55海里处有一个雷达观测站A.某时刻测得一艘匀速直线行驶的船只位于点A北偏东且与点A相距40海里的位置B,经过40分钟又测得该船已行驶到点A北偏东+(其中sin=,)且与点A相距10海里的位置C. (1)求该船的行驶速度(单位:海里/小时);(2)若该船不改变航行方向继续行驶.判断它是否会进入警戒水域,并说明理由. 〖解析〗(1)如图,AB=40,AC=10,.由于,所以cos=.由余弦定理得BC=所以船的行驶速度为(海里/小时).(2)解法一 如图所示,以A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B、C的坐标分别是B(x1,y2), C(x1,y2),BC与x轴的交点为D.由题设有,x1=y1= AB=40,x2=ACcos,y2=ACsin.所以过点B、C的直线l的斜率k=,直线l的方程为y=2x-40.又点E(0,-55)到直线l的距离d=.所以船会进入警戒水域.解法二: 如图所示,设直线AE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从而.在中,由正弦定理得,AQ=.由于AE=55>40=AQ,所以点Q位于点A和点E之间,且QE=AE-AQ=15.过点E作EP BC于点P,则EP为点E到直线BC的距离.在Rt中,=.所以船会进入警戒水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