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课标要求 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课时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目标 1.认同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坚信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说明党坚持人民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因和要求,明确党在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3.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党的性质和宗旨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先锋队。2.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1)根本立场:______立场。(2)根本宗旨:全心全意____________。3.要求(1)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__________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一想: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是什么?(2)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__________这个根本问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__________,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二、党的执政理念1.是什么(1)立党为公、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2)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3)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__________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为什么(1)______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3.怎么办(1)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__________,尊重人民首创精神。(2)始终保持同__________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______,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想一想: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什么,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什么?(3)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1.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纠正:2.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利益。纠正:3.执政为民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纠正:4.立党为公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纠正:5.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替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纠正:议题1:如何认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情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注重改善民生,既是“十四五”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更能补齐发展短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绘制了新发展阶段民生事业发展的新蓝图,释放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民生为国家之根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任务1 独立思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说明党坚持什么样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原因。核心归纳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根本使命性质 根本宗旨 根本立场 根本使命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议题2:如何理解党的执政理念?[情境]在高铁网四通八达、复兴号风驰电掣的今天,全国还有81对公益性“慢火车”,覆盖21个省区,途径35个少数民族地区,打造了流动的“惠民助农列车集市”。助力乡村振兴,“慢火车”就是负重前行的“火车头”。火红的樱桃、翠绿的野菜、家养的鸡鸭搭着“慢火车”卖出大山,沿线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孩子们坐上“绿皮校车”走出大山深处,踏上求学成才的追梦之路。“慢火车”以其特有的“慢属性”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蜿蜒向前。在满足沿线居民出行刚需的同时,“慢火车”也成了帮助偏远山区居民“走出去”“富起来”的“追梦使者”。任务1 独立思考:在路网密布、高铁飞驰的今天,为什么“慢火车”依然运行?任务2 小组讨论:“慢火车”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慢火车”是如何传递党在坚持乡村振兴中的民生情怀的?核心归纳1.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联系(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归根结底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立党为公是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执政为民是立党为公的本质要求。2.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3)中国共产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4)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考向一 党的根本宗旨[学科素养:政治认同]例1 (2022·湖南高考)“您好,请扫码。”“我这手机扫不了,你看政府给我发的这张卡,你能不能扫我?”“没问题,显示您是绿码,请进。”某地为破解老年人“扫码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他们专门制作发放二维码卡片,变“我扫你”为“你扫我”。“反向扫码”的这一小小变化折射出政府( )①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重视基本民生需求的兜底保障②防范公共治理风险,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作用③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优先满足特殊群体的个体需求④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二 党的执政理念[学科素养:政治认同]例2 (2022·全国乙卷)近年,新疆伽师县饮水安全问题被列入国家重点民生工程。2020年5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干部群众克服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差等困难,建成全长1 827公里的通水管网,实现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通水,40多万各族群众喝上甘甜的“安全水”“幸福水”。该县各族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 )①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开辟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③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④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例3 (2023·山东高考)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课时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1.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2.(1)人民 (2)为人民服务3.(1)人民利益想一想: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2)要干什么 历史自信二、1.(1)执政为民 (2)最广大人民 (3)根本利益2.(1)人民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群众路线 (2)人民群众 监督想一想: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3)基本路线易错矫正1.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2.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3.立党为公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4.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5.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任务1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务2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时刻关注民生。议题2 任务1 慢火车不仅满足了偏远地区人们出行的需求,而且帮助山区的人们富起来,使山区的孩子踏上追梦之路,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任务2 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慢火车”承载着希望,串联着大山和城市,履行着自己的使命。人民,永远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党员干部初心所系、使命所在。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B [材料中变“我扫你”为“你扫我”的“反向扫码”案例,是政府为解决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保障民生需求,编织民生保障兜底网的具体举措,体现了我们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更强调政府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方式,而非技术本身,同时“关键作用”也不准确,故②不选。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会建设的职能,保障民生,但不能优先满足特殊群体的个体需求,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例2 B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通水管网,实现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通水,解决了该县各族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故①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故②不符合题意。共同富裕仍没有实现,故④错误。]例3 C [材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②④都体现了共产党心怀人民群众,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和谋利益,正确。①强调人民对历史的作用,而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不符合题意。③强调人民的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