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力。
【考点透析】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诗歌形象及形象分类】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一、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的分类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人物形象”的答案构成
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1.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三)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 陆游的悲壮爱国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把握人物形象。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就写出了作者就等友人不至的烦躁的心情。(通过动作)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二、景物形象
(一)有关概念
1.意象。诗中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2.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二)考题模式——1.意象(意境)分析 2.如何描写景物
1.意象(意境)分析
①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②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③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如何描写景物
①观察顺序。 ②观察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声色结合、视听结合。 ③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三、事物形象
(一)有关概念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
(二)答题技巧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多为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诗歌形象提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1.鉴赏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 。
答题步骤:①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②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 ③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答题示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主人公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步骤一)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步骤二)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步骤三)
2.景物形象的赏析
提问方式: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试分析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诗中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题步骤:①概括景物形象的特征。 ②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 ③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景物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答题示例: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请简析之。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一)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步骤二)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意象+意象特点+情感。①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 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问: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5分)
鉴赏诗歌形象导学案答案
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分)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2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分)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