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习目标 1.坚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2.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3.依法维护良好民族关系,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1)特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__________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__中。2.我国的民族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___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我国的结构形式(1)民主: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____________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________。(2)集中: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________、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__________统辖。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关系 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方针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_____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想一想:民族平等是不是意味着各民族之间无差别了?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是在________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______政治制度内容 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________三级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优越性 在维护________、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________、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________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求 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__________,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________,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__________,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议一议:某民族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养殖畜牧业和种植果树等政策,这是否说明该民族地区在行使高度自治权?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纠正:2.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纠正: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纠正:4.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纠正:5.“我爱浙疆·文润百年”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纠正:议题1:如何更好地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优势?[情境]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聚焦新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有效支持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民生持续改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转变过去经济发展粗放方式,抓住“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机遇,积极推出一系列地方性法规,颁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红枣产业促进条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多年来农产品侵权损害果农切身利益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入选国家名录,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出台《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任务1 独立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开展援疆工作?任务2 小组讨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如何推动本地区发展的?核心归纳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必要性 历史依据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实依据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以及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重要性 地位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意义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2.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前提、基础 国家统一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核心 自治权(拥有一定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自治权)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提醒]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双重性质(1)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2)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了可以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议题2: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方针?[情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任务1 独立思考: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方针是什么?任务2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解“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核心归纳 区分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方针 侧重点 关键词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尊重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奋斗”“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等各民族共同繁荣 发展过程中补弱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提醒] 对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扶持和照顾,不仅没有违背民族平等方针,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考向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素养:政治认同]例1 (2021·辽宁高考)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各民族守望相助,与党同心,与国同行。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社会繁荣稳定,成为我国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这表明( )①建设好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③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④爱民族与爱祖国相统一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例2 (2021·天津高考)新疆南隅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天津市大学生和田支教团。自2018年起,天津市每年选派两批志愿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作贡献的优秀大学生,赴和田地区开展支教工作。他们通过悉心陪伴、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美。这启示新时代青年学生要( )①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②保障好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以自身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二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例3 (2022·全国甲卷)2021年开始施行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五级联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等。上述规定( )①有利于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的建设②构成了边疆民族地区强边固防工作的法规基础③进一步强调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义务和责任④是民族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三 我国的民族方针[学科素养:政治认同]例4 (2020·全国Ⅲ)2019年,中央财政通过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以及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相关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设,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央财政支持( )①旨在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②凸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③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④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时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知导学 素养奠基一、1.(1)多元一体 (2)命运共同体 2.全国各族人民 3.(1)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权 (2)宪法 中央政府 二、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平等 共同繁荣想一想:民族平等不等于民族无差别,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由于多种原因,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衡。2.国家 聚居 基本 自治县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国家统一 平等团结 凝聚力 自治权 合法权益国家尊严议一议: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权是民族自治的核心。某民族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养殖畜牧业和种植果树等政策,这是其行使自治权的体现,但不是高度自治权。易错矫正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4.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5.“我爱浙疆·文润百年”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早已形成。议题探究 素养形成议题1 任务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开展援疆工作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进步,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任务2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要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治州依法制定自治条例,解决侵权问题,维护果农利益,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议题2 任务1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任务2 (1)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对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考向研析 素养提升例1 B [材料表明建设好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爱民族与爱祖国相统一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①④入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故②错误。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情况,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政治基础,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例2 A [天津市大学生和田支教团的事迹启示新时代青年学生要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①③符合题意。“保障好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青年学生,②排除。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已形成,④错误。故本题选A。]例3 B [材料中开始施行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有利于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强调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义务和责任,①③正确。《实施细则》侧重于操作层面,而且仅仅是一个《实施细则》,不能成为“法规基础”,“构成了边疆民族地区强边固防的法规基础”夸大了《实施细则》的作用,②排除。④强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变通执行权,材料不涉及,排除。故本题选B。]例4 B [①④符合题意,中央财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设等,旨在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原则。②不符合题意,本题体现的是中央财政支持,而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③不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