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科技文阅读(含答案)【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复习(陕西适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 科技文阅读(含答案)【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复习(陕西适用)

资源简介

科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创产业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相互融合形成的新业态,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文化发展的时代新景观。文创产业实践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文创理念的兴起,这种理念为观察当代文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从文创理念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就要不拘于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承中华文化,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这就要求在当代中国文化建构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北京故宫博物院早期仅仅有书画系列、瓷器系列等文物复制品,后来却在提炼故宫的色彩、建筑、器物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开发出“故宫猫”等文创产品8700多种,2015年的营业额就超过10亿元。这种转变,就体现了鲜活的文创理念,体现了文创产品的历史性、知识性与实用性、趣味性的有效结合。
从文创理念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就要不拘于文化的“文”,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琴棋书画、戏曲文学等人文艺术的确是中国文化的根与魂,但从数字化生存、新科技革命的时代视角看,仅有这些内容又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数字媒介阅读人数早已超过印刷媒介,随着阅读媒介的变迁,人们对数字出版、网络音乐、动漫游戏等文创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文创产品出口国,不论是其科技色彩鲜明的科幻电影还是充满科技手段的迪士尼主题公因,都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开发出特种电影、数字动漫,主题公园等文创产品,环幕立体电影系统及影片也进入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40多个国家。
从文创理念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就要不拘于文化的小众性,推动新的文化业态融入大众生活,文创产品在社会的需求增长根本上源于中国消费结枃的改变,当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文化消费已经进入以审美、休闲.体验为主的阶段。过去的旅游,消费者主要是在景区内观景,而现在流行的自助型乡村旅游,消费地点已经是非景区,消费者在旅游中更多的是体验与参与。新的需求生成了崭新的乡村旅游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与当地的地方文化与产品紧密结合,需要优秀的设计与品牌来支撑,需要开发者对大众文化品位有准确把握。
(摘编自胡钰《文创理念与文创产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不仅形成了文创产业,还催生了当代文创理念。
B.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在形式与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是文创理念的具体体现。
C.强调人文性的中国文化已落后于当今的数字时代,推动其与科技融合是大势所趋。
D.随着中国消费结构的改变,文创产业首先应该与自助型乡村旅游模式紧密结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名人言论,又以"故宫"为例,论证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B.文章三个论证语段都运用对比论证,并引用了相关数据,使观点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C.文章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和新业态融入大众生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D.文章在交代背景,提出观点后,具体阐述了当代中国文创产业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如果在文化发展上推行文创理念,那么将有利于于传统文化传承与经济转型升级。
B.从文创理念来看,文创产业只有不拘于文化的"文",才能开拓出适应时代的发展之路。
C.企业如果不能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是因为其开发的文化产品未把握大众文化品位。
D.文创理念的形成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所以文创理念的发展也会和文化产业的变化相关。
一、答案:1.B; 2.B; 3.C
解析:1.A.原文为“文创产业实践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文创理念的兴起”。
C.原文为“仅有这些内容又是远远不够的”,不能理解为落后。
D.乡村旅游模式是文创产业的例子。
2.“文化与科技融合”语段并未分析数据
3.企业不能占据市场优势,并不一定仅仅是因为产品脱离“大众文化品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新课改下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1、阅读题量大量增加,题目量比往年增加了5%–8%。2、阅读面也出现了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试卷要求超出课堂难度。3、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更多细节,以免学生只是敷衍背诵。
语文阅读面临的困境:1、课程教学目标的低层次徘徊。首先是课程阶段目标(特别是阅读教学目标)的泛化,致使语文课程及教学内容空洞无物。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陈述,对语文学科属性和特质凸显不够,学科特有目标被泛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所替代,这一缺陷直接导致语文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凌空蹈虚。2、囿于课程标准中课程及教学设计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低阶学习、低阶思维和低阶能力的层次上,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难以有效地塑造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核心素养。3、农村学生阅读层次低,阅读面窄,阅读缺乏思维,难以将阅读转化为能力。新高考改革体制下,语文相较其他学科难度大,得分低,成效慢。
(摘编自《转型新课改全国高考语文教学面临的窘境》,《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
材料二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当下,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人的素养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注重学科育人价值,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简言之,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四种特殊阅读能力一致指向学生全面、高品位阅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群文阅读独有的行为特质和阶段特征。综合培养学生上述四种类型的阅读能力,是实现阅读素养教学策略重构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摘编自于泽元 王雁玲 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
材料三
与传统阅读教学中通常的单篇课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群文的“文”,并不只限于文章,而指的是文本。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但需要指出的是,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所以群文阅读教学,即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还能极大地提升阅读品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事业中的群文阅读》)
1.下列关于材料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学生只是敷衍背诵,所以名著阅读的范围不局限于课本,名著阅读试题会考更多的细节。
B.就目前来说,很多中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低阶学习、低阶思维和低阶能力的层次上,难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C.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难度大,得分低,成效慢,是因为农村学生阅读层次低,阅读面窄,阅读缺乏思维,难以将阅读转化为能力。
D. 群文阅读相较单篇阅读而言具有其优势,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
2.下列关于材料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文阅读就是师生以一个或多个议题为中心选择一组文章,之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B.群文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
C.群文阅读即多文章阅读,群文不是多篇文章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篇文章,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
D.“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具有群文阅读独有的行为特质和阶段特征。
二、答案:1.D
2.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因为学生只是敷衍背诵,所以名著阅读的范围不局限于课本,名著阅读试题会考更多的细节。”表述错误,强加因果,原文中“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更多细节,以免学生只是敷衍背诵。”考试范围的扩大,会考更多的细节,为了避免学生敷衍背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难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错误,原文是说“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进行限制,表述一定的范围,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难度大,得分低,成效慢,是因为农村学生阅读层次低,”错误,因果混乱。语文学科得分低,成效慢,不是因为农村学生阅读层次低,而是因为新高考改革体制。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群文阅读即多文章阅读,群文不是多篇文章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篇文章”错误,原文是“群文的‘文’,并不只限于文章,而指的是文本。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但需要指出的是,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选项中用“文章”代替了“文本”,表述错误。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
的确,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至今审读和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将古老的文化精神、文化精髄,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经典,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在网络时代,本来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深受网友们的欢迎,已然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甲骨文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红利,也可以带来文化红利。
语言是一种资源,这是新时代人们对语言传播和发展规律探究的新认识。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文字,甲骨文离普通大众的生活似乎很远,但是。借由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这种古老的语言文字也可以被重新开发和利用,进而转化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网络资源。事实上,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对语言进行加工处理,已经在诸多领域创造出了丰厚的经济红利,如词典编纂、语言翻译、语言信息检索、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言广告设计、命名、书法等。当然,推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型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完美的现代“穿越”。不仅“甲骨文表情包”,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到被年轻人称作“下饭视频”、每集仅5分钟的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和视野,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带来了附加值。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出活力,只是缺一个契机,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其重新焕发出生机。当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然并非易事,既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扎扎实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有深入了解。现代科技是传统文化创新的催化剂,让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就需要努力寻找到文化科技创新的“痛点”,力求达到最有效的融合方式。唯有这样,古老的语言文字、文化的创新才会拥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选自董晓波、胡波《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甲骨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观形象的动物图案以及与网络用语的配合,使得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更形象直观。
B.阅读和鉴赏作为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往往能让人内心空灵宁静,并产生某种敬畏感。
C.甲骨文借助网络技术和运作方式,不仅转化成了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资源,还能创造独特价值。
D.甲骨文手机表情包不仅使高冷的甲骨文有了温度,还使其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挖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甲骨文手机表情包走红为例,探讨了让传统文化带来经济与文化红利的问题。
B.列举词典编纂等例子论证了通过对语言的加工处理等可以使相关传统文化创造经济红利。
C.举“下饭视频”等例,证明了与年轻人接受方式“嫁接”或可使传统文化得以推广和传承。
D.末段运用对比论证,探讨了传统文化研究与科技催化的关系,充满着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告诉人们,所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阅读方式总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膜。
B.只要能与现代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传统文化就一定最具活力。
C.只有那些对传统文化、大众文化传播等做深入研究的人,才能胜任传统文化创新工作。
D.如果能利用不断创新的科技,并抓住契机,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或可以更加精彩。
三、答案:1.D 2.D 3.D
解析:1.“还使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挖掘”的表述于文无据。
2.末段未使用“对比论证”。
3.A项,“所有的”以及“总会存在”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只要……就……”“一定最具活力”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只有……才……”的表述不当,原文说的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然并非易事,既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扎扎实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有深入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
的确,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至今审读和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将古老的文化精神、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经典,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在网络时代,本来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深受网友们的欢迎,已然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甲骨文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红利,也可以带来文化红利。
语言是一种资源,这是新时代人们对语言传播和发展规律探究的新认识。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文字,甲骨文离普通大众的生活似乎很远,但是,借由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这种古老的语言文字也可以被重新开发和利用,进而转化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网络资源。事实上,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对语言进行加工处理,已经在诸多领域创造出了丰厚的经济红利,如词典编纂、语言翻译、语言信息检索、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言广告设计、命名、书法等。当然,推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型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完美的现代“穿越”。不仅“甲骨文表情包”,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到被年轻人称作“下饭视频”、每集仅5分钟的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和视野,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带来了附加值。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出活力,只是缺一个契机,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其重新焕发出生机。当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然并非易事,既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扎扎实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有深入了解。现代科技是传统文化创新的催化剂,让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就需要努力寻找到文化科技创新的“痛点”,力求达到最有效的融合方式。唯有这样,古老的语言文字、文化的创新才会拥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选自董晓波、胡波《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甲骨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观形象的动物图案以及与网络用语的配合,使得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更形象直观。
B.阅读和鉴赏作为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往往能让人内心空灵宁静,并产生某种敬畏感。
C.甲骨文借助网络技术和运作方式,不仅转化成了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资源,还能创造独特价值。
D.甲骨文手机表情包不仅使高冷的甲骨文有了温度,还使其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挖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甲骨文手机表情包走红为例,探讨了让传统文化带来经济与文化红利的问题。
B.列举词典编纂等例子论证了通过对语言的加工处理等可以使相关传统文化创造经济红利。
C.举“下饭视频”等例,证明了与年轻人接受方式“嫁接”或可使传统文化得以推广和传承。
D.末段运用对比论证,探讨了传统文化研究与科技催化的关系,充满着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告诉人们,所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阅读方式总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膜。
B.只要能与现代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传统文化就一定最具活力。
C.只有那些对传统文化、大众文化传播等做深入研究的人,才能胜任传统文化创新工作。
D.如果能利用不断创新的科技,并抓住契机,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或可以更加精彩。
四、答案:1.D;2.D;3.D
解析:1.“还使其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挖掘”的表述于文无据。
2.末段未使用“对比论证”。
3.A项,“所有的”以及“总会存在”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只要……就……”“一定最具活力”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只有……才……”的表述不当,原文说的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然并非易事,既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扎扎实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有深入了解”。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生意人有一个境界,就是让客户买了我的东西,不仅觉得这个东西好,还引以为荣。卖《必然》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这种感觉。我是凯文·凯利的忠实读者,追随他的文字也有很多年了,但自从读了《失控》《科技因素》后,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家伙有一些话没写完,好像前面写的是某一个大事件的序。我一直在等待,有一天我们用一个非常高的代价拿到了独家卖《必然》这本书的权利。
如果你没有系统追踪凯文·凯利以前的著作,你可能会对这本著作出现的某一些味道觉得怪怪的,其实就一层窗户纸。这层“窗户纸”是什么 凯文·凯利是我看到的西方科技研究者当中,第一个系统地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对当前科技的解释当中的一个人。与生物学相对立的是机械学,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生物学和机械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械学把世界看作一个被造出来的东西,它是部分构成的整体;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由一颗种子生发出来的、在时间当中绵延的一个整体。中国学者王东岳先生写的《物演通论》是我这一辈子看到最高水平的中国人写的哲学书。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把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看作是一个打通了的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和一个35亿年的生物演化史。他把所有演化打通了来看,在全人类的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创举,而凯文·凯利所有的思想也是这个潮流中的分支。
关于生物学和机械学思维方式的区别,我今天只给大家提示两点。
第一点:在时间的维度上,生物学更关注前和后,也就是说部分构成的总体并不是世界的真相,你必须考虑到部分对部分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在时间中的发酵作用,这才是世界的真相。
第二点:空间上的维度。机械学基本上是不能容忍错误的,大家都知道钟表,我们当小男孩时,基本上都拆过一个闹钟,你会发现只要闹钟少一个零件,它就会不转,所以机械学是力求精确的,但是生物学不是这个样子。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一些乱七八糟,都有一些混乱、混沌、脱离控制的东西。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所谓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就是要有充分的容错性。
只有你理解了凯文·凯利一贯是以生物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再回去看他的《技术因素》时,你会发现实际上他已经把人所身处的科技环境本身看成了一个生物,他称之为“第七生物”,前面还有六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在凯文·凯利的写作史上,是一直贯穿了这么一个思维方式的:我们人类只是像35亿年前地球的那一锅原汤,就好比那些单细胞生物正在构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一样,我们今天也是一锅原汤,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大的、我们人类无法感知的庞然大物。
只要你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生物的演化史,你马上就知道凯文·凯利到底在说什么。你只有理解凯文·凯利把整个世界看成生物体的时候,你才知道他讲的是那个庞然大物的基因必然会走到的方向以及其中的轨迹。
——(摘编自罗振宇解读凯文·凯利新书《必然》,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必然》 这本书我找到了让客户买了我的东西后不仅觉得这个东西好,还以买到它为荣的感觉。
B.作者曾一直在等待有朝一日拿到独家卖凯文·凯利在《失控》《科技因素》中没说完的话的作品的权利。
C.中国学者王东岳先生写的 《物演通论》是作者这一辈子看到的中国人写的最高水平的哲学书。
D.凯文·凯利认为好比单细胞生物正在构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人类无法感知的庞然大物。
2.下列关于“生物学”和“机械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机械学认为世界是部分构成的整体;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生长绵延的整体。
B.在时间的维度上,生物学认为要把握世界真相必须考虑到部分对部分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在时间中的发酵作用。
C.在分析空间上的维度时,作者以闹钟为例旨在论证机械学基本上不能容忍错误、力求精确的特点。
D.生物学不像机械学力求精确,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失控的东西,它们造成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论证凯文·凯利的写作史上一直贯穿着一个根本的思维方式时,为了更形象,运用了喻证法。
B.凯文·凯利在作者心中是西方科技研究者中首位系统地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人对当前科技的解释中的人。
C.凯文·凯利在《技术因素》中把人所身处的科技环境本身看成了一个生物,称之为“第七生物”。
D.要知道凯文·凯利讲的那个庞然大物的基因必然会走到的方向,你必须先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生物的演化史。
五、答案:1.C; 2.D; 3.D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文创产品正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文物单位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从故宫文创产品大热,带动文创产业“井喷”,到国家《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几乎每个博物馆都开始探索文创产品开发领域。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指出,当下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以下特征:消费者偏爱美食、饰品、文具等轻型文创产品,更注重产品的“美、趣、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各美其美,科技与文创融合,年轻化、个性化成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关键词……由此不难看出,文创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正在偏向年轻化,文创产品的审美需求、购买渠道、消费体验等也随之改变。
如何把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文创产品,将文化服务进一步延伸到百姓生活和科研文化领域?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锋韵认为,让博物馆“活起来”,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引入商业力量开发营销文创产品,发挥文创主力军的作用;应本着服务社会的理念,加强对文物的研究和利用,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建立文物藏品资源向学术界开放的机制,鼓励博物馆、考古所等文博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将文物资源与智力资源有机结合。
(摘编自柏桦《博物馆文创产品,如何跨界“出圈”?》)
材料二:
从文物仿制的1.0版,到提取文物元素、创意生活的2.0版,到脱离文物本体、挖掘内涵的3.0版,再到打破文物局限、拓展外延的4.0版,博物馆文创一路“野蛮生长”,不少产品因为绝妙的创意大受欢迎。
4.0版是目前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的高级阶段,深挖了博物馆的文化潜能,跨界合作更系统、更科学。它们能够无限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贴切生活,走近千家万户。正如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所说,用古今对话抓住观众的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令公众感悟中华文化的坚实内核,提升文化自信,也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摘编自李韵《从1.0到4.0,博物馆文创破圈进行时》)
材料三:
从拼手速才能“抢”到的“考古盲盒”,到能吃的“古钱币巧克力”成为爆款,到“唐宫夜宴小姐姐”走红破圈,短短几个月,“会玩”的河南博物院着实火了一把。尤其是豫博研发的“考古盲盒”,更是创造了博物馆文创的奇迹:一补货便宣告售罄,打假“考古盲盒”成为“3.15”消费者权益日维权的热点。“考古盲盒”备受追捧,不仅折射出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旺盛的需求,更展现了将“游戏化思维”融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所迸发出的强劲“破圈”效果。
将游戏化思维理念和流程引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个性化、体验性、参与感、情感性的需求,让许多消费者体验了考古的快乐。然而一味地追求有趣和新奇,或将造成文创产品的娱乐化倾向,而失去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坚守。找寻到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化和吸引大众注意力之间的平衡点,相信“博物馆”与“游戏化”的相遇,能使更多的人不仅有创新的活力,更有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坚定传承。
(摘编自杨柳《游戏化思维开启博物馆文创迭代》)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创产品正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它的创意源泉主要在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文物单位所拥有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B.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领域,—方面缘于国家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与故宫文创产品大热带动文创产业“井喷”有关。
C.目前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消费者偏爱轻型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共同发展等特征,这使得文创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
D.建立文物藏品资源向高校和科技院所等学术界开放的机制,是博物馆进行资源组合、服务社会的体现,但应首先保障文物的安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难以计数的文创产品中,4.0版打破文物局限进行跨界合作,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代表了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最高水平。
B.豫博研发的“考古盲盒”创造了博物馆文创的奇迹,但质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这是打假“考古盲盒”成为维权热点的重要原因。
C.文创产品满载传统文化,与百姓生活融为一体,越来越多的人因此从文创产品的购买者一跃而成为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D.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博物馆文创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令公众感悟中华文化的坚实内核,提升文化自信,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六、答案:1.C
2.D
解析:1.“这使得文创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有误,根据原文“当下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以下特征:……年轻化、个性化成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关键词……由此不难看出,文创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正在偏向年轻化”,并非消费需求呈现的特征“使得”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而是因为消费群体年轻化才呈现这样的消费需求,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故选C。
2.A.“4.0版打破文物局限进行跨界合作……代表了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最高水平”有误,材料二只说“4.0版是目前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的高级阶段,深挖了博物馆的文化潜能,跨界合作更系统、更科学”,是“高级阶段”而非“最高水平”。B.“质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这是打假‘考古盲盒’成为维权热点的重要原因”有误,原文说的是“豫博研发的‘考古盲盒’,更是创造了博物馆文创的奇迹:一补货便宣告售罄,打假‘考古盲盒’成为‘3.15’消费者权益日维权的热点”可见,并没有说“打假‘考古盲盒’”的原因是质量问题。C.“文创产品满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因此……成为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播者”中,“满载”“因此”与原文不符,原文只说“文创产品正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人们“越来越多的人因此……成为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播者”于文无据,没有任何论述。故选D。科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创产业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相互融合形成的新业态,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文化发展的时代新景观。文创产业实践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文创理念的兴起,这种理念为观察当代文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从文创理念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就要不拘于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承中华文化,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这就要求在当代中国文化建构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北京故宫博物院早期仅仅有书画系列、瓷器系列等文物复制品,后来却在提炼故宫的色彩、建筑、器物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开发出“故宫猫”等文创产品8700多种,2015年的营业额就超过10亿元。这种转变,就体现了鲜活的文创理念,体现了文创产品的历史性、知识性与实用性、趣味性的有效结合。
从文创理念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就要不拘于文化的“文”,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琴棋书画、戏曲文学等人文艺术的确是中国文化的根与魂,但从数字化生存、新科技革命的时代视角看,仅有这些内容又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数字媒介阅读人数早已超过印刷媒介,随着阅读媒介的变迁,人们对数字出版、网络音乐、动漫游戏等文创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文创产品出口国,不论是其科技色彩鲜明的科幻电影还是充满科技手段的迪士尼主题公因,都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开发出特种电影、数字动漫,主题公园等文创产品,环幕立体电影系统及影片也进入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40多个国家。
从文创理念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就要不拘于文化的小众性,推动新的文化业态融入大众生活,文创产品在社会的需求增长根本上源于中国消费结枃的改变,当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文化消费已经进入以审美、休闲.体验为主的阶段。过去的旅游,消费者主要是在景区内观景,而现在流行的自助型乡村旅游,消费地点已经是非景区,消费者在旅游中更多的是体验与参与。新的需求生成了崭新的乡村旅游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与当地的地方文化与产品紧密结合,需要优秀的设计与品牌来支撑,需要开发者对大众文化品位有准确把握。
(摘编自胡钰《文创理念与文创产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不仅形成了文创产业,还催生了当代文创理念。
B.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在形式与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是文创理念的具体体现。
C.强调人文性的中国文化已落后于当今的数字时代,推动其与科技融合是大势所趋。
D.随着中国消费结构的改变,文创产业首先应该与自助型乡村旅游模式紧密结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名人言论,又以"故宫"为例,论证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B.文章三个论证语段都运用对比论证,并引用了相关数据,使观点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C.文章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和新业态融入大众生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D.文章在交代背景,提出观点后,具体阐述了当代中国文创产业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如果在文化发展上推行文创理念,那么将有利于于传统文化传承与经济转型升级。
B.从文创理念来看,文创产业只有不拘于文化的"文",才能开拓出适应时代的发展之路。
C.企业如果不能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是因为其开发的文化产品未把握大众文化品位。
D.文创理念的形成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所以文创理念的发展也会和文化产业的变化相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新课改下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1、阅读题量大量增加,题目量比往年增加了5%–8%。2、阅读面也出现了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试卷要求超出课堂难度。3、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更多细节,以免学生只是敷衍背诵。
语文阅读面临的困境:1、课程教学目标的低层次徘徊。首先是课程阶段目标(特别是阅读教学目标)的泛化,致使语文课程及教学内容空洞无物。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陈述,对语文学科属性和特质凸显不够,学科特有目标被泛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所替代,这一缺陷直接导致语文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凌空蹈虚。2、囿于课程标准中课程及教学设计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低阶学习、低阶思维和低阶能力的层次上,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难以有效地塑造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核心素养。3、农村学生阅读层次低,阅读面窄,阅读缺乏思维,难以将阅读转化为能力。新高考改革体制下,语文相较其他学科难度大,得分低,成效慢。
(摘编自《转型新课改全国高考语文教学面临的窘境》,《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
材料二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当下,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人的素养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注重学科育人价值,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简言之,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四种特殊阅读能力一致指向学生全面、高品位阅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群文阅读独有的行为特质和阶段特征。综合培养学生上述四种类型的阅读能力,是实现阅读素养教学策略重构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摘编自于泽元 王雁玲 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
材料三
与传统阅读教学中通常的单篇课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群文的“文”,并不只限于文章,而指的是文本。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但需要指出的是,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所以群文阅读教学,即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还能极大地提升阅读品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事业中的群文阅读》)
1.下列关于材料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学生只是敷衍背诵,所以名著阅读的范围不局限于课本,名著阅读试题会考更多的细节。
B.就目前来说,很多中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低阶学习、低阶思维和低阶能力的层次上,难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C.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难度大,得分低,成效慢,是因为农村学生阅读层次低,阅读面窄,阅读缺乏思维,难以将阅读转化为能力。
D. 群文阅读相较单篇阅读而言具有其优势,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
2.下列关于材料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文阅读就是师生以一个或多个议题为中心选择一组文章,之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B.群文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
C.群文阅读即多文章阅读,群文不是多篇文章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篇文章,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
D.“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具有群文阅读独有的行为特质和阶段特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
的确,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至今审读和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将古老的文化精神、文化精髄,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经典,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在网络时代,本来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深受网友们的欢迎,已然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甲骨文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红利,也可以带来文化红利。
语言是一种资源,这是新时代人们对语言传播和发展规律探究的新认识。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文字,甲骨文离普通大众的生活似乎很远,但是。借由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这种古老的语言文字也可以被重新开发和利用,进而转化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网络资源。事实上,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对语言进行加工处理,已经在诸多领域创造出了丰厚的经济红利,如词典编纂、语言翻译、语言信息检索、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言广告设计、命名、书法等。当然,推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型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完美的现代“穿越”。不仅“甲骨文表情包”,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到被年轻人称作“下饭视频”、每集仅5分钟的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和视野,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带来了附加值。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出活力,只是缺一个契机,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其重新焕发出生机。当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然并非易事,既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扎扎实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有深入了解。现代科技是传统文化创新的催化剂,让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就需要努力寻找到文化科技创新的“痛点”,力求达到最有效的融合方式。唯有这样,古老的语言文字、文化的创新才会拥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选自董晓波、胡波《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甲骨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观形象的动物图案以及与网络用语的配合,使得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更形象直观。
B.阅读和鉴赏作为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往往能让人内心空灵宁静,并产生某种敬畏感。
C.甲骨文借助网络技术和运作方式,不仅转化成了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资源,还能创造独特价值。
D.甲骨文手机表情包不仅使高冷的甲骨文有了温度,还使其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挖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甲骨文手机表情包走红为例,探讨了让传统文化带来经济与文化红利的问题。
B.列举词典编纂等例子论证了通过对语言的加工处理等可以使相关传统文化创造经济红利。
C.举“下饭视频”等例,证明了与年轻人接受方式“嫁接”或可使传统文化得以推广和传承。
D.末段运用对比论证,探讨了传统文化研究与科技催化的关系,充满着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告诉人们,所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阅读方式总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膜。
B.只要能与现代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传统文化就一定最具活力。
C.只有那些对传统文化、大众文化传播等做深入研究的人,才能胜任传统文化创新工作。
D.如果能利用不断创新的科技,并抓住契机,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或可以更加精彩。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
的确,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至今审读和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将古老的文化精神、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经典,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在网络时代,本来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深受网友们的欢迎,已然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甲骨文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红利,也可以带来文化红利。
语言是一种资源,这是新时代人们对语言传播和发展规律探究的新认识。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文字,甲骨文离普通大众的生活似乎很远,但是,借由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这种古老的语言文字也可以被重新开发和利用,进而转化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网络资源。事实上,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对语言进行加工处理,已经在诸多领域创造出了丰厚的经济红利,如词典编纂、语言翻译、语言信息检索、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言广告设计、命名、书法等。当然,推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型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完美的现代“穿越”。不仅“甲骨文表情包”,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到被年轻人称作“下饭视频”、每集仅5分钟的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和视野,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带来了附加值。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出活力,只是缺一个契机,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其重新焕发出生机。当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当然并非易事,既需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扎扎实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有深入了解。现代科技是传统文化创新的催化剂,让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就需要努力寻找到文化科技创新的“痛点”,力求达到最有效的融合方式。唯有这样,古老的语言文字、文化的创新才会拥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选自董晓波、胡波《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甲骨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观形象的动物图案以及与网络用语的配合,使得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更形象直观。
B.阅读和鉴赏作为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往往能让人内心空灵宁静,并产生某种敬畏感。
C.甲骨文借助网络技术和运作方式,不仅转化成了一种沟通和交流的资源,还能创造独特价值。
D.甲骨文手机表情包不仅使高冷的甲骨文有了温度,还使其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挖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甲骨文手机表情包走红为例,探讨了让传统文化带来经济与文化红利的问题。
B.列举词典编纂等例子论证了通过对语言的加工处理等可以使相关传统文化创造经济红利。
C.举“下饭视频”等例,证明了与年轻人接受方式“嫁接”或可使传统文化得以推广和传承。
D.末段运用对比论证,探讨了传统文化研究与科技催化的关系,充满着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告诉人们,所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阅读方式总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膜。
B.只要能与现代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传统文化就一定最具活力。
C.只有那些对传统文化、大众文化传播等做深入研究的人,才能胜任传统文化创新工作。
D.如果能利用不断创新的科技,并抓住契机,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或可以更加精彩。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觉得生意人有一个境界,就是让客户买了我的东西,不仅觉得这个东西好,还引以为荣。卖《必然》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这种感觉。我是凯文·凯利的忠实读者,追随他的文字也有很多年了,但自从读了《失控》《科技因素》后,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个家伙有一些话没写完,好像前面写的是某一个大事件的序。我一直在等待,有一天我们用一个非常高的代价拿到了独家卖《必然》这本书的权利。
如果你没有系统追踪凯文·凯利以前的著作,你可能会对这本著作出现的某一些味道觉得怪怪的,其实就一层窗户纸。这层“窗户纸”是什么 凯文·凯利是我看到的西方科技研究者当中,第一个系统地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对当前科技的解释当中的一个人。与生物学相对立的是机械学,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生物学和机械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械学把世界看作一个被造出来的东西,它是部分构成的整体;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由一颗种子生发出来的、在时间当中绵延的一个整体。中国学者王东岳先生写的《物演通论》是我这一辈子看到最高水平的中国人写的哲学书。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把我们看到的大千世界看作是一个打通了的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和一个35亿年的生物演化史。他把所有演化打通了来看,在全人类的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创举,而凯文·凯利所有的思想也是这个潮流中的分支。
关于生物学和机械学思维方式的区别,我今天只给大家提示两点。
第一点:在时间的维度上,生物学更关注前和后,也就是说部分构成的总体并不是世界的真相,你必须考虑到部分对部分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在时间中的发酵作用,这才是世界的真相。
第二点:空间上的维度。机械学基本上是不能容忍错误的,大家都知道钟表,我们当小男孩时,基本上都拆过一个闹钟,你会发现只要闹钟少一个零件,它就会不转,所以机械学是力求精确的,但是生物学不是这个样子。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一些乱七八糟,都有一些混乱、混沌、脱离控制的东西。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所谓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就是要有充分的容错性。
只有你理解了凯文·凯利一贯是以生物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再回去看他的《技术因素》时,你会发现实际上他已经把人所身处的科技环境本身看成了一个生物,他称之为“第七生物”,前面还有六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在凯文·凯利的写作史上,是一直贯穿了这么一个思维方式的:我们人类只是像35亿年前地球的那一锅原汤,就好比那些单细胞生物正在构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一样,我们今天也是一锅原汤,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大的、我们人类无法感知的庞然大物。
只要你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生物的演化史,你马上就知道凯文·凯利到底在说什么。你只有理解凯文·凯利把整个世界看成生物体的时候,你才知道他讲的是那个庞然大物的基因必然会走到的方向以及其中的轨迹。
——(摘编自罗振宇解读凯文·凯利新书《必然》,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必然》 这本书我找到了让客户买了我的东西后不仅觉得这个东西好,还以买到它为荣的感觉。
B.作者曾一直在等待有朝一日拿到独家卖凯文·凯利在《失控》《科技因素》中没说完的话的作品的权利。
C.中国学者王东岳先生写的 《物演通论》是作者这一辈子看到的中国人写的最高水平的哲学书。
D.凯文·凯利认为好比单细胞生物正在构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人类无法感知的庞然大物。
2.下列关于“生物学”和“机械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机械学认为世界是部分构成的整体;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生长绵延的整体。
B.在时间的维度上,生物学认为要把握世界真相必须考虑到部分对部分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在时间中的发酵作用。
C.在分析空间上的维度时,作者以闹钟为例旨在论证机械学基本上不能容忍错误、力求精确的特点。
D.生物学不像机械学力求精确,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真实场景都有失控的东西,它们造成真实的生态环境都是有错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论证凯文·凯利的写作史上一直贯穿着一个根本的思维方式时,为了更形象,运用了喻证法。
B.凯文·凯利在作者心中是西方科技研究者中首位系统地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人对当前科技的解释中的人。
C.凯文·凯利在《技术因素》中把人所身处的科技环境本身看成了一个生物,称之为“第七生物”。
D.要知道凯文·凯利讲的那个庞然大物的基因必然会走到的方向,你必须先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生物的演化史。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文创产品正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文物单位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创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从故宫文创产品大热,带动文创产业“井喷”,到国家《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几乎每个博物馆都开始探索文创产品开发领域。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指出,当下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以下特征:消费者偏爱美食、饰品、文具等轻型文创产品,更注重产品的“美、趣、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各美其美,科技与文创融合,年轻化、个性化成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关键词……由此不难看出,文创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正在偏向年轻化,文创产品的审美需求、购买渠道、消费体验等也随之改变。
如何把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文创产品,将文化服务进一步延伸到百姓生活和科研文化领域?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锋韵认为,让博物馆“活起来”,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引入商业力量开发营销文创产品,发挥文创主力军的作用;应本着服务社会的理念,加强对文物的研究和利用,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建立文物藏品资源向学术界开放的机制,鼓励博物馆、考古所等文博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将文物资源与智力资源有机结合。
(摘编自柏桦《博物馆文创产品,如何跨界“出圈”?》)
材料二:
从文物仿制的1.0版,到提取文物元素、创意生活的2.0版,到脱离文物本体、挖掘内涵的3.0版,再到打破文物局限、拓展外延的4.0版,博物馆文创一路“野蛮生长”,不少产品因为绝妙的创意大受欢迎。
4.0版是目前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的高级阶段,深挖了博物馆的文化潜能,跨界合作更系统、更科学。它们能够无限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贴切生活,走近千家万户。正如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所说,用古今对话抓住观众的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令公众感悟中华文化的坚实内核,提升文化自信,也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摘编自李韵《从1.0到4.0,博物馆文创破圈进行时》)
材料三:
从拼手速才能“抢”到的“考古盲盒”,到能吃的“古钱币巧克力”成为爆款,到“唐宫夜宴小姐姐”走红破圈,短短几个月,“会玩”的河南博物院着实火了一把。尤其是豫博研发的“考古盲盒”,更是创造了博物馆文创的奇迹:一补货便宣告售罄,打假“考古盲盒”成为“3.15”消费者权益日维权的热点。“考古盲盒”备受追捧,不仅折射出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旺盛的需求,更展现了将“游戏化思维”融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所迸发出的强劲“破圈”效果。
将游戏化思维理念和流程引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个性化、体验性、参与感、情感性的需求,让许多消费者体验了考古的快乐。然而一味地追求有趣和新奇,或将造成文创产品的娱乐化倾向,而失去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坚守。找寻到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化和吸引大众注意力之间的平衡点,相信“博物馆”与“游戏化”的相遇,能使更多的人不仅有创新的活力,更有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坚定传承。
(摘编自杨柳《游戏化思维开启博物馆文创迭代》)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创产品正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它的创意源泉主要在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文物单位所拥有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B.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领域,—方面缘于国家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与故宫文创产品大热带动文创产业“井喷”有关。
C.目前文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消费者偏爱轻型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共同发展等特征,这使得文创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趋向年轻化。
D.建立文物藏品资源向高校和科技院所等学术界开放的机制,是博物馆进行资源组合、服务社会的体现,但应首先保障文物的安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难以计数的文创产品中,4.0版打破文物局限进行跨界合作,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代表了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最高水平。
B.豫博研发的“考古盲盒”创造了博物馆文创的奇迹,但质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这是打假“考古盲盒”成为维权热点的重要原因。
C.文创产品满载传统文化,与百姓生活融为一体,越来越多的人因此从文创产品的购买者一跃而成为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D.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博物馆文创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令公众感悟中华文化的坚实内核,提升文化自信,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