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9届新课标数学考点预测--推理与证明一、考点介绍(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② 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 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② 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二、高考真题〖解析〗〖答案〗【考题分类】(一)选择题(共1题)1.(2008海南宁夏卷理6文7)已知,则使得都成立的取值范围是( )A.(0,) B. (0,) C. (0,) D. (0,)〖解析〗,所以解集为,又,因此选B.〖答案〗B2. (2008海南宁夏5).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三个实数a,b,c,要求输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那么在空白的判断框中,应该填入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 B. C. D.〖解析〗:变量的作用是保留3个数中的最大值,所以第二个条件结构的判断框内语句为“”,满足“是”则交换两个变量的数值后输出的值结束程序,满足“否”直接输出的值结束程序。〖答案〗A3. (2008年江苏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为,点在线段AO上的一点(异于端点),这里均为非零实数,设直线分别与边交于点,某同学已正确求得直线的方程为,请你完成直线的方程: ( ▲ )。【解析】本小题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画草图,由对称性可猜想填.事实上,由截距式可得直线AB:,直线CP: ,两式相减得,显然直线AB与CP 的交点F 满足此方程,又原点O 也满足此方程,故为所求直线OF 的方程.【答案】4 (2008年江苏10).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行()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 【解析】本小题考查归纳推理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前n-1 行共有正整数1+2+…+(n-1)个,即个,因此第n 行第3 个数是全体正整数中第+3个,即为.【答案】5. (2007年山东理6) 给出下列三个等式:,,。下列函数中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等式的是(A) (B) (C) (D) 【解析】:依据指、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发现A,C满足其中的一个等式,而D满足,B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等式.【答案】:B6. (2007年山东理9) 下列各小题中,是的充要条件的是( )(1)或;有两个不同的零点。(2) 是偶函数。(3) 。(4) 。(A) (B) (C) (D) 【解析】:(2)由可得,但的定义域不一定关于原点对称;(3)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D.7. (2007山东理16).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若点在直线上,其中,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解析】: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答案】: 88.(2007年广东文10).图3是某汽车维修公司的维修点环形分布图公司在年初分配给A、 B、C、D四个维修点某种配件各50件.在使用前发现需将A、B、C、D四个维修点的这批配件分别调整为40、45、54、61件,但调整只能在相邻维修点之间进行.那么要完成上述调整,最少的调动件次(n件配件从一个维修点调整到相邻维修点的调动件次为n)为A.18 B.17 C.16 D.15【解析】很多同学根据题意发现n=16可行,判除A,B选项,但对于C,D选项则难以作出选择,事实上,这是一道运筹问题,需要用函数的最值加以解决.设的件数为(规定:当时,则B调整了件给A,下同!),的件数为,的件数为,的件数为,依题意可得,,,,从而,,,故调动件次,画出图像(或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得最小值为16,故选(C).【答案】:C 9. (2007海南宁夏11).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甲的成绩环数78910频数5555乙的成绩环数78910频数6446丙的成绩环数78910频数4664分别表示甲、乙、丙三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A. B.C. D.【解析】: 【答案】:B10 (2007年上海理15)、已知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若 成立,则成立,下列命题成立的是A、若成立,则对于任意,均有成立;B、若成立,则对于任意的,均有成立;C、若成立,则对于任意的,均有成立;D、若成立,则对于任意的,均有成立。【答案】D 【解析】 对A,当k=1或2时,不一定有成立;对B,应有成立;对C,只能得出:对于任意的,均有成立,不能得出:任意的,均有成立;对D,对于任意的,均有成立。故选D。12(2008江苏卷21D)设a,b,c为正实数,求证:.证明:因为为正实数,由平均不等式可得 即 所以, 而 所以 13.(2008江苏卷18)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三个交点,经过这三个交点的圆记为C。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求圆的方程;问圆是否经过某定点(其坐标与无关)?请证明你的结论解:本小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圆的方程的求法.(Ⅰ)令=0,得抛物线与轴交点是(0,b);令,由题意b≠0 且Δ>0,解得b<1 且b≠0.(Ⅱ)设所求圆的一般方程为令=0 得这与=0 是同一个方程,故D=2,F=.令=0 得=0,此方程有一个根为b,代入得出E=―b―1.所以圆C 的方程为.(Ⅲ)圆C 必过定点,证明如下:假设圆C过定点 ,将该点的坐标代入圆C的方程,并变形为 (*)为使(*)式对所有满足的都成立,必须有,结合(*)式得,解得经检验知,点均在圆C上,因此圆C 过定点。14.(2008上海春卷19)已知函数.(1)求证:函数在内单调递增;(2)记为函数的反函数. 若关于的方程在上有解,求的取值范围.[证明](1)任取,则 ,, , ,即函数在内单调递增. …… 6分 [解](2), …… 9分 [解法一] , …… 11分 当时,, 的取值范围是. …… 14分 [解法二] 解方程,得 , …… 11分 , 解得 . 的取值范围是. …… 14分15.(2008福建卷文20)已知{a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a1=1,且点()(nN*)在函数y=x2+1的图象上.(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列数{bn}满足b1=1,bn+1=bn+,求证:bn ·bn+2<b2n+1.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基本知识,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推理与运算能力.解法一:(Ⅰ)由已知得an+1=an+1、即an+1-an=1,又a1=1,所以数列{an}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an=1+(a-1)×1=n.(Ⅱ)由(Ⅰ)知:an=n从而bn+1-bn=2n.bn=(bn-bn-1)+(bn-1-bn-2)+···+(b2-b1)+b1=2n-1+2n-2+···+2+1==2n-1.因为bn·bn+2-b=(2n-1)(2n+2-1)-(2n-1-1)2=(22n+2-2n+2-2n+1)-(22n+2-2-2n+1-1)=-5·2n+4·2n=-2n<0,所以bn·bn+2<b,解法二:(Ⅰ)同解法一.(Ⅱ)因为b2=1,bn·bn+2- b=(bn+1-2n)(bn+1+2n+1)- b =2n+1·bn-1-2n·bn+1-2n·2n+1=2n(bn+1-2n+1)=2n(bn+2n-2n+1)=2n(bn-2n)=…=2n(b1-2)=-2n〈0,所以bn-bn+216 (2007年广东理21)已知函数,是方程f(x)=0的两个根,是f(x)的导数;设,(n=1,2,……) (1)求的值; (2)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3)记(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解析:(1)∵,是方程f(x)=0的两个根,∴; (2),=,∵,∴有基本不等式可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同,样,……,(n=1,2,……), (3),而,即,,同理,,又17 (2008年海南宁夏21)设函数,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3.(1)求的解析式:(2)证明:函数的图像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并求其对称中心;(3)证明: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直线x=1和直线y=x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并求出此定值.解:(1),于是解得或因,故.(2)证明:已知函数,都是奇函数.所以函数也是奇函数,其图像是以原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而.可知,函数的图像按向量平移,即得到函数的图像,故函数的图像是以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3)证明:在曲线上任取一点.由知,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令得,切线与直线交点为.令得,切线与直线交点为.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从而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所以,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三、名校试题1.考点一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第三次联考卷3.设,为两条不同直线为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则∥ B.∥,⊥,⊥,则∥C.∥,∥,∥,则∥ D.∥,⊥,∥,则∥〖解析〗 对于A项两个平面也可以相交,如m,n都是与交线平行时,条件符合;对于C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之间可以是相交,也可以是异面;D项中的直线n也可以在平面内.〖答案〗B2.(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第三次联考卷15.如图,给出的“三角形数阵”中,每一列数成等差数列,从第三行起,每一行的数成等比数列,且每一行的公比都相等,则该数阵中位于第63行第8列的数是____________.〖解析〗易知第一列的数是首项为1,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第63行第一个数是1+62=32,第63行又是以32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第8个数是32=.〖答案〗考点二. 证明与推理1广东省实验中学2008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1、已知函数当时,总有.(1)求函数f(x)的解析式;(2)设函数,求证:当时, 的充要条件是.解:(1)由条件,得,……………1分 当时,总有,所以有 由①+②得,,又b≥-2,∴b=-2,…………………………………………………………4分把b=-2代入①和②得因此.…………………………………………………7分 (2),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9分当时,或 或解得,. 因此,当时,的充要条件是……142 江苏省盐城中学2008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题19 函数,,(其中),设.(Ⅰ)当时,试将表示成的函数,并探究函数是否有极值;(7分)(Ⅱ)当时,若存在,使成立,试求的范围. (9分)解:(Ⅰ)∵,,∴ ……………………………………………… (3分) ∴设是的两根,则,∴在定义域内至多有一解,欲使在定义域内有极值,只需在内有解,且的值在根的左右两侧异号,∴得………………………………………… (6分)综上:当时在定义域内有且仅有一个极值,当时在定义域内无极值……… (7分)(Ⅱ)∵存在,使成立等价于的最大值大于0………..(9分)∵,∴,∴得.当时,得;当时,得…………………………… (12分)当时,不成立 …………………………………………… (13分)当时,得;当时,得;综上得:或……………………………………………… (16分)3. 已知函数. (Ⅰ)数列,恒成立,试求a1的取值范围; (II)数列 的前k项和,Tk为数列的前k项积,.解:(I), …………1分 …………3分 …………4分 …………6分 (II)证明: …………10分 由显然 。 …………14分4江苏省盐城中学2008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题20 已知为实数,数列满足,当时,, (Ⅰ);(5分)(Ⅱ)证明:对于数列,一定存在,使;(5分)(Ⅲ)令,当时,求证:(6分)20. 解:(Ⅰ)由题意知数列的前34项成首项为100,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从第35项开始,奇数项均为3,偶数项均为1,从而= ……(3分) =. ……………………………(5分) (Ⅱ)证明:①若,则题意成立……………………………………………(6分)②若,此时数列的前若干项满足,即.设,则当时,.从而此时命题成立……………………………………………………………(8分)③若,由题意得,则由②的结论知此时命题也成立.综上所述,原命题成立…………………………………………………………(10分)(Ⅲ)当时,因为, 所以=……………………………(11分)因为>0,所以只要证明当时不等式成立即可.而…………………………………(13分)①当时,……(15分)②当时,由于>0,所以<综上所述,原不等式成立………………………………………………………(16分)考点三 数学归纳法(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 已知函数(Ⅰ)判断的奇偶性;(Ⅱ)在上求函数的极值; (Ⅲ)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对任意正整数都有解:(Ⅰ) 。……3分(Ⅱ)当时, ………5分令有, 当x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由表可知:(+0-增极大值减当时取极大值. ………7分(Ⅲ)当时 ………8分 考虑到:时,不等式等价于…(1) 所以只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对一切都成立即可………9分(i)当时,设, ………10分故,即所以,当时,不等式(1)都成立 ………11分(ii)假设时,不等式(1)都成立,即 当时设 有 ………12分 故为增函数, 所以,,即, ………13分这说明当时不等式(1)也都成立,根据(i)(ii)可知不等式(1)对一切都成立,故原不等式对一切都成立. ………14分2 (湖南省雅礼中学2008年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已知函数.(Ⅰ)若函数f(x)在其定义域内为单调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Ⅱ)若函数f(x)的图象在x = 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0,且,已知a1 = 4,求证:an ( 2n + 2;(Ⅲ)在(Ⅱ)的条件下,试比较与的大小,并说明你的理由.解:(1),.要使函数f(x)在定义域内为单调函数,则在内恒大于0或恒小于0,当在内恒成立;当要使恒成立,则,解得,当恒成立,所以的取值范围为.根据题意得:,于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当,不等式成立;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也成立,当时,,所以当,不等式也成立,综上得对所有时,都有.(3) 由(2)得,于是,所以,累乘得:,所以.四、考点预测 推理与证明在高考中一是出现在小题中,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出现在大题当中测是以证明形式出现,可以是代数方面的,也可以是几何方面的,特别是代数推理题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重视,另外数学归纳法证明是理科常考方法之一。1设集合A={x|},B={x|0<x<3},那么“mA”是“mB”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由得,,所以,可知若“”推不出 “”;若“mB”则 “mA”,所以“mA”是“m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B项.【答案】B2. 设有直线m、n和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m∥,n∥,则m∥n B.若m,n,m∥,n∥,则∥C.若,m,则m D.若,m,m,则m∥ 【解析】A错,还可能相交或异面;B错,直线m、n必须相交;C错,垂直于交线才垂直于,故选D【答案】D3.已知函数,数列的前项和为,,且.(Ⅰ)求的最大值;(Ⅱ)证明:;(Ⅲ)探究:数列是否单调?(Ⅰ)∵,∴.∵=,(2分)∴当时,,在上单调递增;当时,,在上单调递减.∴在区间内,.(2分)(Ⅱ)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 当时, ∵,∴,成立;② 假设当时,成立.当时,由及,得,(2分)由(Ⅰ) 知,在上单调递增,所以,而,, 故.∴当时,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任意都成立.(4分)(Ⅲ)数列单调递减.(1分)理由如下:当时, ∴;当时,由得.∵,(2分)又由 (Ⅱ) 知,,∴,∴,即∴,∴,∴.(3分)综上,数列单调递减.4.(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Ⅰ)试判断函数上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Ⅱ)若恒成立,求整数k的最大值; (Ⅲ)求证:(1+1×2)(1+2×3)…[1+n(n+1)]>e2n-3..解:(I)…………(2分) 上是减函数.……………………………………………………(4分) (II) 即h(x)的最小值大于k.…………………………………………………………(6分) 则上单调递增, 又 存在唯一实根a,且满足当∴故正整数k的最大值是3 ……………………9分(Ⅲ)由(Ⅱ)知∴ ………………11分令,则∴ln(1+1×2)+ln(1+2×3)+…+ln[1+n(n+1)]∴(1+1×2)(1+2×3)…[1+n(n+1)]>e2n-3 ………………14分5 设数列满足,前项和为,且.(Ⅰ)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Ⅱ)当时,比较与的大小;(Ⅲ)若,,求证:.解:(Ⅰ)由,得,即, 而 ∴数列是以t为首项,t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Ⅱ)∵且 ∴且 ∴ ∴ (Ⅲ)∵ ∴ ∴ 6 已知数列中,。⑴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⑵求的通项公式;⑶设的前项和为,求证:。.证明:⑴因,故。显然,因此数列是以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⑵由⑴知,解得;⑶因为,所以。又(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综上可得。(亦可用数学归纳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