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宜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 46 小题, 满分200分, 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中1-20 小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21-40 小题为历史试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说明
A.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B. 中学时代要早早立志
C. 青少年阶段为人生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D. 青少年阶段为人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要精心呵护
2.某校七年级开展“梦想与现实”主题教育活动,设置以下议题:
之所以设置这些议题,是因为
A.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 B. 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
C. 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D. 青少年有梦,才能追梦,必定圆梦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一名言倡导的学习理念是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终身学习 D. 实践学习
4. 出于对朗诵的热爱,通过自学播音朗诵,农民工李小刚手捧两块红砖朗诵徐志摩的经典作品《再别康桥》,韵味十足,火爆网络。下列说法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学习点亮生命 B.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C.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重要 D. 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很重要
5.“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对待竞争的态度。”以下是小川遇到的友谊中的困惑,用这个观点最能劝说小川解决交友困惑的是
A. 最近我的朋友小美与我越来越疏远,我也觉得和她没有多少共同话题了。
B. 我和好朋友大雄都参加了演讲比赛。他表现太出色,我心里酸酸的。
C. 我的好朋友小爽与别人发生矛盾,约我一起去教训他,我纠结该不该去。
D. 期中考试我考得很差,好友小敏几天对我不理不睬。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8页)
6.朋友之间,需要你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最需要的时候站在他身旁,以实际行动向朋友表达理解和支持。这启示我们呵护友谊需要
A. 开发自己 B. 关怀对方 C.慎重择友 D. 一视同仁
7.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从道德角度来要求“孝亲敬长”,这是因为
A. 孝亲敬长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
B. 角色不同,责任不同,勇于承担责任
C.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 人人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也都要老去
8.“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办教育,让 2000 余名女学生圆了大学梦; 含辛茹苦养育 100多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 ”。由此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
①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陪伴者 ④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但互惠互利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课堂上,同学们围绕“我喜欢的老师”这个话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中一个小组有以下不同观点:下列说法中,不能正确看待这些差异的是
A. 由于年龄、性格等差异,每个老师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B. 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老师,理解老师
C. 只有学识渊博、教法灵活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D. 尊重老师之间的不同,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10.“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妈妈,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启示我们
A. 关心体贴父母,消除逆反心理 B. 尊重理解父母,听从父母安排
C. 与父母互动沟通,避免与父母冲突 D. 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11.2022 年 1 月《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某校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于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避免亲子冲突 B. 领会法治精神 C. 理解尊重父母 D. 从小孝敬父母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8页)
12.从 2020 年至今,已有超过 20 位中青年科学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而殚精竭力,因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而英年早逝。这说明
A. 生命是独特的 B. 生命是短暂的
C. 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 D. 生命既是坚强崇高的,又是脆弱艰难的
13.2023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校要建立相应的促进阅读活动机制,通过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之所以重视读书因为
①读书可以养护我们的精神,让生命得到滋养
②读书能够充实我们的生活,开拓我们的视野
③读书是提升精神境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④读书能让我们得到思想启发,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启示我们要
①通过自己的外在特征认识自己 ②欣赏自己的优点
③接受自己的不足 ④客观地评价自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风雪伴随我的脚步/月光温暖回家的路/忘记那所有的劳累和辛苦/让感情寻找归宿/亲人团聚欢乐满屋/新年盛开爱的花簇/亲一亲孩子和父母/疼老爱幼送祝福……”歌曲《全家福》所 描绘的是
①家只是一所房子 ②家是心灵的港湾
③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④家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地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我和小明是小学同学,小学时我们的数学成绩不相上下,可升入初中后,我的数学成绩却远远地落在了小明后边,有几次测验还不及格。我应该
A.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B. 放弃数学,选择主攻英语
C. 处处找小明的茬 D. 在考试时请求小明“帮助”
17.课堂上,王老师误以为李华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批评,李华觉得很委屈。李华正确的做法是
A. 有意疏远老师,避免再次发生冲突 B. 上课时不认真听课,也不完成作业
C. 从此以后在课堂上故意与老师作对 D. 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与老师沟通
18.礼让斑马线是指机动车经过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应当停车让行。宜昌积极开展“让行人在斑马线上走得更加从容”文明实践活动。同学们对“礼让斑马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你认可的是
①出租车司机说:礼让斑马线,等待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没有意义
②医生说:生命是脆弱的,礼让斑马线可以更好地呵护生命
③老师说:礼让斑马线,是文明素养的体现,礼让要从每个人做起
④交警说:严查不礼让行为,担负起守护市民生命的职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8页)
19.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剧情真实,让观众很有代入感,一经播出就赚足观众的眼泪。剧中,冯化成这样说“自古以来,孝分两种,养口体,养心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成了很多人的泪点。这告诉我们
①孝敬双亲,需要做到百依百顺 ②感恩父母,需要给予物质帮助
③倾听父母,需要送去精神慰藉 ④努力学习,需要长大孝敬父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决非可有可无……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对季羡林先生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代又一代个体生命的接续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③生命的传承仅指个体身体生命的传承
④在生命传承关系中,我们要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直立人的存在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这表明
A. 北京人能够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 B.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 北京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D. 考古发现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22.我国的远古传说,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这表明,远古传说
A.纯属后人的主观想象 B.与历史的真实完全一致
C.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 D.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2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具有以下精神
A.吃苦耐劳,大公无私 B.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C.勤劳善良,乐于助人 D.勤学好问,善于学习
24.我国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5.享有江南第一名校美誉的复旦大学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取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该校训最有可能出自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第4 页 (共8页)
26.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以下时代特点
A. 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 社会经济繁荣昌盛 C. 早期统一国家出现 D.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27.“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这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出现的显著变化。与此变化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奖励军功 B. 鼓励耕织 C. 确立县制 D. 严明法度
28.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四川地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 李冰 B. 李斯 C. 郑国 D. 蔡伦
29.《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中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 结束了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 B.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C. 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D. 开创了国家地方行政新模式
30.张骞的“凿空”之旅后,佛教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艺术形式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艺术生活。这表明张骞通西域
A. 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 B. 标志着西域归属中央
C. 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 D. 开创了西汉盛世局面
31.史学家赵翼说:“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于是权势大盛。”这反映出当时的东汉出现了
A. 农民起义 B. 军阀割据 C. 外戚专权 D. 边患危机
32.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刘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这是诸葛亮对当时哪一即将开始战役的分析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3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以下示意图中能从地理方位角度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34. 我国有许多地名,在由古到今的历史变迁中发生过变化。 《三国志》中记载:“(黄龙) 二年春……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材料中的“夷洲”即今天的
A. 新疆 B. 西藏 C. 四川 D. 台湾
35.“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 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 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 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8页)
36.右图商标在 2015 年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 500 强。它以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它所对应的商品最有可能
A. 药品 B. 手工艺品
C. 食品 D. 丝织产品
37.西晋时,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生产;各族杂居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本现出的时代的特征是
A.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 C. 民族交融 D. 经济繁荣
38.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与汉族贵族联姻 B. 学习汉族礼法 C. 采用了汉族官制 D.改用汉族姓氏
39.“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从《晋书·食货志》的记载可以看出,东晋后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原因是
A. 君王励精图治 B. 生产技术先进 C. 自然条件优越 D. 社会比较安定
40.“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说的是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自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A. 顾恺之 B. 祖冲之 C. 王羲之 D. 贾思勰
二、非选择题(共 6小题,共120分。其中41-43 小题为历史试题,44-46 小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
41.【听文物说话】
材料一: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河姆渡人已经具备的生活技能有哪些。
(2) 材料二中左图所示遗产在 2017 年 10 月 30 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你认为入选的理由是什么
(3) 材料二中右图所示《史记》作者是谁 该著作有什么重要史学地位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第6页 (共8页)
42.【看汉初变化】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期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状况的原因(两点即可)。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 (两点即可)
(3)材料四反映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简述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材料二、三内容间的关系。
43.【论分封影响】
材料一: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实力膨胀起来,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材料二: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晋武帝的儿子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西晋从此衰落。
历史上,西汉、西晋都实行过分封诸王,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统治的影响提出一观点,并加以论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第7页 (共8页)
44.【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真正爱自己】 (18分)
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获得者苏翊鸣,身材瘦小的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人生规划上,他喜爱滑雪,于是他选择了滑雪运动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训练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拼尽全力,一周要滑断好几块雪板;在参加比赛时,他的动作潇洒经典,成为赛场上的一 道风景。
苏翊鸣在赛场上的惊艳表现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某校道德与法治老师准备组织学生召 开一次“你就是一道风景”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1) 向苏翊鸣学习,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道风景,你会怎么做 (12分)
(2) 年轻一代,未来可期。主题班会结束时,请你用两句话激励自己。 (6分)
45.【学会与人交往,才会真正爱他人】 (20分)
材料一:2023年,跟随台湾省马英九先生开启大陆之旅的台湾青年学生与大陆高校学子面对面热烈交流,畅谈学习生活和梦想追求。他们还一起建立了“没人比我们更懂交流”微信群,超越时空,两岸学子从此结下了深厚友情,建立了美好的友谊。
材料二:13岁女孩小梅在网上认识了一位网友,这位网友邀请她在周末见面。小梅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发帖求助, 同学们回帖如下:
(1) 根据材料一,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美好的友谊的 (8分)
(2) 请你给材料二中的小梅提建议。 (12分)
46.【绽放生命之花,才是真正爱国家】 (22 分)
宜昌市画板男孩小超出生后不久,便患上了罕见的“先天性脊柱裂”疾病,双下肢瘫痪。身体上的残缺,困不住上进的心,更困不住坚韧不拔的人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北美术学院录取,今年又刚刚考上了美国 ACCD 大学。学习之余,小超还申请加入了全国脊椎裂患者公益组织,通过公益组织,他认识了许多脊柱裂患者,他现身说法,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病患者,让他们又重新焕发出了生命的精彩!
(1) 小超的生命精彩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10分)
(2) 请以“让生命之花更精彩”为主题,向同学们发起倡议。写出你的观点。 (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