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秋五峰阶段性学业水平诊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答题卡42.(1) (2分)姓名: 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座位号: (2分) [0] [0] [0] [0] [0] [0] [0] [0]注意事项 ( 2)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1] [1]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8] [8] [8] [8] [8] [8] [8] [8]( 6分)[9] [9] [9] [9] [9] [9] [9] [9]单选题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22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23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43.(1)26 [A] [B] [C] [D] 31 [A] [B] [C] [D] 36 [A] [B] [C] [D]27 [A] [B] [C] [D] 32 [A] [B] [C] [D] 37 [A] [B] [C] [D]28 [A] [B] [C] [D] 33 [A] [B] [C] [D] 38 [A] [B] [C] [D]29 [A] [B] [C] [D] 34 [A] [B] [C] [D] 39 [A] [B] [C] [D]30 [A] [B] [C] [D] 35 [A] [B] [C] [D] 40 [A] [B] [C] [D]材料题(5分)以下是历史答题区域41. ( 1) (4分)(2)(2)( 5分)(6分){#{QQABDQiEggCIABAAAQgCAwVqCAMQkAGAAAoGwEAMsAAAiAFABAA=}#}以下是道德与法治答题区域44.(1)(5分)(2)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者做任何标记(5分)45.(1)(4分)46. ( 1)(2)(4分)( 2)(6分)(6分){#{QQABDQiEggCIABAAAQgCAwVqCAMQkAGAAAoGwEAMsAAAiAFABAA=}#}2023年秋五峰阶段性学业水平诊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试题共两卷46题 卷面分数120分 考试时限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60分)【单项选择】(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中1-20小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21-40小题为历史试题。)1.“你啊再难也别趴下,夜晚星光做指引的灯塔,我们风作伴梦做马,追啊最期盼的芳华。”《年少的你啊》的歌词启示少年应当( )A.富有主见,敢于表达 B.面对挑战,珍视当下C.放弃学业,勇敢追梦 D.调整心态,顺其自然2.有梦就有希望,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是编织人生梦想。梦想就是( )A.对未来一切空想的向往 B.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C.使我们什么事情都不怕 D.脱离现实的可望不可即3.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10月在湖北宜昌,举办“读书种子计划交流活动”,提出要善读书。下列古语能体现“善读书”的是( )①仁爱做事,修身做人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4.右图启示我们,学会学习要( )A.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B.合理安排学习时间C.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D.独立思考和不断质疑5.有人说“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对于他人的评价,正确的态度是( )A.虚心听取,全部接受B.认同他人所有的评价C.保持独立,平静拒绝D.冷静分析,正确对待6.面对初中生活,我们对未来无限憧憬,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展现才华,做更好的自己。为此就要( )①藏住自己的缺点 ②激发潜能,珍视爱好 ③永远要比别人强 ④改正缺点,发展完善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7.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矮小且缺乏生机,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时,就会竞相生长,生机盎然。自然界中的“共生效应”给我们的启迪是( )A.健康成长需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 B.和朋友在一起,有利于共同成长C.和朋友竞争,必然会有损友谊 D.友谊只会带来快乐,不会带来困扰8.习近平语:“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失则弃;唯以心相交,能成其久远”。对该语理解最恰当的是( )A.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B.有分辨的为朋友做事C.友谊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D.友谊属一种亲密关系9.张同学独来独往,课后一个人发呆,他内心也渴望有朋友与他分享快乐。下列做法能帮助他找到朋友的是( )①面带微笑,记住对方名字 ②为对方做任何事情③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 ④将作业给对方抄袭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10.她把秘密告诉了闺蜜,结果闺蜜忍不住告诉了别人,别人又告诉了另一个人……很快全班同学都知道了。她非常恼火,友谊之船翻了个底朝天。对此,以下说法你认同的是( )A.心事要深埋心底,朋友不可信 B.要包容朋友的所有错误C.她应把闺蜜的秘密也告诉别人 D.需要尊重对方,诚实守信11.网络交友,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坦露给对方?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的解决答案是( )①主动敞开心扉 ②慎重结交网友 ③增长交友智慧 ④拒绝网络交友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12.陈同学偷偷地在语文课上画画,被老师发现后,画稿被没收,还被批评了一顿。对此,陈同学应该( )①放弃兴趣爱好,以后不再画画 ②理解语文老师的良苦用心③放弃语文学习,继续画画 ④正确处理兴趣爱好与语文学习的关系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13.2023年“五峰最美家庭”的事迹中说:“真正的家是兄弟姐妹在一起,家人团圆,有老有小,有说有笑”。这说明( )①只要在一起就能感受亲情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③家是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④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4.某社区以“学榜样,比标杆,做五好”的家庭评选活动为契机,提倡社区各户都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民风淳、家风好的氛围,他们( )①相互理解与信任 ②我行我素,各行其是③有效交流与沟通 ④以我为主,互不相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现已应用于多个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体现了( )A.人的生命是永恒的 B.生命是不可逆的C.人的生命是有接续的 D.生命是不可替代的16.从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到现在全球约八十亿人口,人类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今后人类还将世代发展下去。这说明( )A.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B.全球人类真正的祖先是女娲C.世界人口过多给地球造成了沉重负担D.生命有时尽,人类最终将走向消亡17.2023年的第28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某校德育处组织了如图的《安全疏散演练》。开展这一活动( )A.能改变教师的教学风格B.有利提高安全防范能力C.旨在养护学生精神风貌D.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18.爱迪生助手劝他放弃研制,爱迪生说“至少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终于成功了。这启示我们( )①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②挫折让人消沉,阻碍前进的步伐③及时调整自己,积极面对挫折 ④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越多越好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9.2023年11月23日上午,载着第十批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335件遗物的空军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国家以最高规格迎接烈士回家是因为( )A.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人生是值得的B.只有为国家而牺牲自己,生命才算有价值C.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研究探索和创造奇迹D.生命的价值在于获得个人荣誉和他人赞赏20.有一群平均年龄77岁的老师、院士,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集体奖。他们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直播授以青年,传播知识与文化。他们这样做有利于( )①将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拓宽 ②充盈生命意义,实现自我价值③培育向善向上的网络文化 ④创造社会价值,铸造生命精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A.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C.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22.下图中,原始人类建造不同构造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地理环境 B.生产工具 C.生活习惯 D.劳动技术23.传说4000多年前,他们结盟打败蚩尤,后来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24.下列朝代建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夏、周、商 B.夏、商、周 C.商、夏、周 D.周、夏、商2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26.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27.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28.春秋后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此他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29.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促进各地经济交流的重要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修筑长城3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31.《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A.重文轻武政策 B.文化专制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32.“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33.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写道:“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与材料中内容相符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34.《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35.《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唐僧、孙悟空、如来佛祖等一系列角色,其中与“如来佛祖”有关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36.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郾城大捷3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38.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草木皆兵D.三顾茅庐39.“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这段文字评述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C.晋武帝 D.北魏孝文帝40.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A.张衡 B.徐光启C.宋应星 D.祖冲之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第41~43题为历史试题,第44~46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4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0分)材料一: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柳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材料二: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大一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摘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与西周在国家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提炼一个观点,并用秦汉时期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赋分:6分。其中,提出观点2分,列出两例史事叙述3分,论述结尾1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二: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1)材料一中“魏主下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次改革?(2分)它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七上《中国历史》所学,举三例说明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的历史事实。(6分。)4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材料一 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摘自《三国鼎立》材料二 西晋时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发,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分洪、运水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摘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江南经济力量趋于壮盛”的主要原因。(5分)44.分析说明题(10分)材料一 一篇题为《致孩子:希望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在文章中,作者希望她的孩子能遇见一位严厉的老师:好的教育不是培养出温室的花朵,而要教养出参天大树;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材料二 某研究人员在对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与班主任关系融洽者仅占41%,与其他任课教师关系融洽者仅占27.5%,与学校领导关系融洽者仅占14.5%;经常问教师问题的仅占5.5%;在整体配合教师授课一项,非常配合与较配合的分别为23.5%,47%;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喜欢这一课程,占72%,不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喜欢这一课程,占50.5%。(1)“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2)面对材料二的调查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5分)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在网络时代,手机已成为家长和孩子拉锯的焦点。对家长来说,手机是造成孩子沉迷网络、学业退步、“宅”家不爱出门的罪魁祸首;对孩子来说,手机是掌中宝,里面有他们渴求的精彩世界。两种观念冲突下,亲自沟通越来越不容易,因手机而产生的亲子矛盾屡见不鲜。材料二 《未成年人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提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降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关键因素。父母对子女越了解、亲子互动越频繁、亲子关系越亲近,未成年人越少依赖网络使用来满足心理需要,上网动机越弱。(1)结合材料,谈谈因手机产生的亲子矛盾有什么危害?(4分)(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如何化解因手机而产生的亲子矛盾。(6分)46.阅读材料,思考人生。(10分)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冬奥会”)上,17岁的中国小将苏翊鸣大放异彩,取得1金1银的好成绩,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在这段冬奥会之旅背后,苏翊鸣付出了不少同龄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他在训练中有无数次”家常便饭式”的摔倒,在比赛中有一次次”没有完成规定动作”的摔倒,还有各种各样的伤痛,最倒霉的一次是被不会滑雪的大叔在雪道上撞断了大腿腿骨。”失败”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就像天上掉下来的大石头,足以把人砸晕。但是,对于苏翊鸣来说,他能把这些”石头”铺成一级级台阶,踩着它们越走越高。(1)根据材料,指出苏翊鸣在成功之路上遭遇过哪些挫折。(4分)(2)结合苏翊鸣成长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的经历,说说生活与挫折的关系。(6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参考答案-20 BBACD CBADD CADBD ABAAC21--40 CABBB ACBCA DDAAB CACDD41.(1)西周中央权力被分散;战国国君掌握专制权力。(4分)(2)观点:以民为本则国家兴旺发达或其它涉“民”观点。论述:秦始皇统治时期,赋税、徭役和兵役沉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公元前207年,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最终灭亡。西汉初年,生产破坏严重,社会残破荒凉。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使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逐渐稳定。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提倡以民为本,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严刑峻法,这一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任选两例)所以说暴政导致亡国,以民为本则国家兴旺发达。(6分。其中,提出观点2分,列出史事叙述3分,论述结尾1分。)42.(1)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2)与少数民族:张骞通西域、文成公主入藏;与其他国家:佛教传入、玄奘西游、四大文明外传、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6分。任答上述三例,1例2分。有拓展,不局限于七上。)43.(1)①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②促进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分)(2)北人南移给江南地区带来先进生产技术;江南重视兴修水利。(5分)44.(1)我们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这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5分)(2)尊重与信任老师;正确对待自己与老师的不同意见和老师的批评;理解与体谅老师;经常和老师沟通,主动取得老师的帮助;关心和帮助老师,和老师做朋友;共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5分)45.(1)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4分)(2)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6分)46.(1)苏翊鸣遭遇的挫折有训练和比赛中的无数次摔倒,被撞断大腿腿骨以及各种各样的伤痛等。(4分)(2)苏翊鸣成长为冬奥会冠军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生活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6分)2023年秋五峰阶段性学业水平诊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试题共两卷46题卷面分数120分考试时限120分钟)提示: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到答卷对应处。交卷时只交答卷。第1卷(选择题部阶,共60分)【单项选择】(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其中1-20小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21-40小题为历史试题。)1.“你啊再难也别趴下,夜晚星光做指引的灯塔,我们风作伴梦做马,追啊最期盼的芳华。”《年少的你啊》的歌词启示少年应当()A.富有主见,敢于表达B.面对挑战,珍视当下C.放弃学业,勇敢追梦D.调整心态,顺其自然2.有梦就有希望,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是编织人生梦想。梦想就是()A.对未来一切空想的向往B。对未来关好生活的愿望C.使我们什么事情都不怕D.脱离现实的可望不可即3.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10月在湖北宜昌,举办“读书种子计划交流活动”,提出要善读书。下列古语能体现“善读书”的是()①仁爱做事,修身做人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4.右图启示我们,学会学习要(A.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兴趣是撬赶地球的支点B.合理安排学习时间MC.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D.独立思考和不断质疑5.有人说“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对于他人的评价,正确的态度是(A.虚心听取,全部接受B.认同他人所有的评价C.保持独立,平静拒绝D.冷静分析,正确对待6.面对初中生活,我们对未来无限憧憬,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展现才华,做更好的自己。为此就要()①藏住自己的缺点②激发潜能,珍视爱好③永远要比别人强④改正缺点,发展完善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7.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矮小且缺乏生机,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时,就会竞相生长,生机盎然。自然界中的“共生效应”给我们的启迪是()A.健康成长需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B.和朋友在一起,有利于共同成长C.和朋友竞争,必然会有损友谊D.友谊只会带来快乐,不会带来困扰8.习近平语:“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失则弃:唯以心相交,能成其久远”。对该语理解最恰当的是()A.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B.有分辨的为朋友做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年秋五峰阶段性学业水平诊断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答题卡.pdf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docx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pdf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l.历史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