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体育说课稿:《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说课稿 一 . 教材分析主教材《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高一年级教材中的选修教材,教材从课的性质上看属于跳跃类教材,从课的类型看,是一堂新授课,由于背越式跳高技术难度较大,所以本学期将安排8个课时进行教学,该课次为单元计划第一次课。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海绵包四个技术环节组成,为了获得必要的速度、高度、更有利地进入腾空过杆阶段,快速有力地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也是教学重点,而弧线助跑起跳技术则是本次课教学的难点。助跑起跳技术是在进行前一次课——弯道跑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为以后腾空过杆技术动作教学服务。其动作要领是:直线段助跑加速积极,动作放松;弧线段助跑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最后3~4步节奏快,迈步放脚动作果断,利落,积极攻杆;起跳阶段紧腰挺髋,以全脚掌快速滚动落地,摆动腿和两臂积极前上摆,起跳腿充分伸展、脚跟内转,用脚尖蹬离地面,身体半背向横杆。副教材搭配“拔河”游戏,着重要求学生依靠上肢肌肉力量进行比赛,以此达到本次课能够较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二 .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处在该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敏捷,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比较强烈并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前次课弯道跑技术教学后,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弧线助跑的基本技术动作,这为本课次授课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背越式跳高的动作含义,使他们在练习中体验助跑起跳动作要领并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2.技能目标:①通过情景教学,使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初步掌握正确的助跑与起跳技术动作及其练习方法。②通过教学,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助跑的节奏感。 ③利用游戏——“拔河”重点发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游戏,逐渐培养学生自主练习,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及相互合作能力,体验团队的价值和意义,在顽强拼搏的同时要学会公平的对待同伴,客观的评价同伴,真诚的与同伴相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起跳技术2.教学难点:弧线助跑起跳技五.教法、学法与手段 教法: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游戏竞赛法、提问作答法、预防纠正错误动作法、表扬鼓励法、分组练习法,来达到传授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学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观察法、表象训练法、模仿练习法、重复练习法、自我评价法和小组评价法。 手段:主要有挂图的应用,出示背越式跳高完整及分解技术动作图片让学生欣赏,老师点评提问,其目的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使学生有直观的理解。例如:在基本部分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观看背越式跳高挂图,同时结合教师的讲解,介绍背越式跳高环节中助跑起跳的动作要领。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之前对所学的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有一初步认知,明确动作要领和教学重、难点,积极进行表象训练。 六.教学过程㈠开始部分★教学流程: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及服装。2.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3.教师宣布本次课的内容、目标、注意事项,导入教学。★ 教学意图:在课的开始部分对学生进行纪律性和安全性教育,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㈡准备部分★教学流程:1.慢跑400m热身2.徒手操★教学意图:通过慢跑热身和徒手操拉伸练习,使学生的主要肌肉和关节得到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神经兴奋性,为基本部分教学做好身心准备。㈢基本部分★教学流程:1.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 ⑴。技能泛化阶段 学生观看挂图,在大脑皮层下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⑵。起跳技术——(教学重点)①学习摆动腿的摆动方法②练习起跳腿的蹬伸用力动作③学习迈步起跳技术⑶。助跑起跳练习——(教学难点)①沿着直径为15m的半圆做加速跑②沿弧线跑4~5步后的起跳练习③直线助跑后进入弧线跑的练习 ④同上练习,并进入起跳,坐上海绵包。2.游戏——“拔河”比赛★教学意图:利用挂图给予学生直观印象,在大脑皮层建立泛化动作表象,采用分解动作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学,逐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助跑起跳技术,培养学生控制身体的能力,提高其跳跃能力。㈣结束部分★教学流程: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2.放松整理练习——“兔子舞”(配乐《DJ版兔子舞》)3.小结4.布置课外作业:5.安排体育骨干收还器材6.布置下次课的内容7.师生再见(下课)★教学意图: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展示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七.场地器材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想,学法指导,教学结构五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 2、游戏:运球过障碍接力比赛 (二)编排意图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经常参加篮球活动,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篮球运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并容易普及,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的基本技术,它是在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进行选编的,虽然是基础动作,真正掌握好,学会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去接受,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8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控球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参与学习和锻炼,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手控制球能力,脚步动作的质量,手脚协调配合。 (五)教学关键 为了避免学生变向运球时球脱手,身体不协调,在讲解、示范运球技术时要讲清动作要点,在慢速中体会动作。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2个、篮球41个、障碍物20个、录音机1个、小黑板4块、多支粉笔。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由于学生对篮球活动兴趣高,模仿和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表现较强的求知欲。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难调动。 (二)不利因素 虽然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但学习新的技术动作还是有阻力,个别学生心理因素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主要困难 由于高二年级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而难看,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安排练习,不要过分强调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想 (一)启发教学法 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求异创新。 (二)讲解示范法 1、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现,激发练习方法。 2、通过讲解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三)对比练习法 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各不相同,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其他学生经过评价、对比,获得多种的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知识,激发学习和创造的欲望。 (四)游戏法 游戏能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发挥学生运球特长。 四、学法指导 (一)运用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二)提问和讲解示范的教学,可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三)游戏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结构 根据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划分为导入热身,学习与体验和身心放松三个学习过程。 (一)导入热身 1、课的常规 ①集队。 ②师生问好。 ③宣布本课的内容。 ④检查学生着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快、静、齐。 2、准备活动 ①篮球场运球慢跑。 ②多种篮球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 组织:学生围成圆圈教师站中间。 教法:带领学生练习。 要求:学生积极模仿,要控制好球,关节充分活动开。 (二)学习与体验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来进行教学。 1、提问:篮球有几种运式方式。 这样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体现了课改精神,了解了多种运球方式后在以下的练习中可以加于运用。 2、运球过各种障碍物图形的练习。 ①教师讲解、示范。 ②学生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应把障碍物当作防守队员,要控制好球,使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不容易失去。 ③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技术动作,注意调动课堂气氛。 ④每组由一个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 ⑤学生自设障碍物运球练习。 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设计障碍图形。 ⑥运球过障碍接力比赛。 以组为单位,运球过蛇形障碍进行接力比赛,在障碍物的另一端的小黑板上写上教师要求的内容,并进行评比。 (三)身心放松 这一部分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一个部分,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恢复。 1、舞蹈放松 通过优美、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放松。 2、教师小结 3、学生自我评价。 4、安排学生收拾器材,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