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物理大单元整体设计第九章《压强》一、单元内容分析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是力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它既是对已学过的质量、密度、重力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分为四部分内容: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压强主要内容包括压强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公式及其应用和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液体的压强主要内容包括液体压强的特点、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大气压强主要内容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的升力。这些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强的相关知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是由浅入深,先建立理论基础再应用到实践中,并尽量安排较多的探究性的学习,这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操作方便、规律性强、容易获得结论的特点,适宜初中学生探究。通过实验与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压强的原理及应用。在本章中,学生将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测量液体的压强等实验活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本章中,教材还安排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吸管吸饮料的原理、真空吸盘的利用等,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二、本章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二个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要求如下: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8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2.2.8 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9了解铁路站台上设置安全线的必要性。三、本章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压力、压强、减小或增大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测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的升力。物理思维:通过蚊子和骆驼的对比,可以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经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总结出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进而能够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通过生活中洗菜池洗菜时,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培养学生提出观点,分析综合的能力。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推导得出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建构物理模型、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吸饮料、吸盘等,知道大气压的存在;通过大气压把铁桶压扁,知道大气压的数值很大。从而提出问题大气压究竟有多大?通过巧妙设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的数值。通过吹气时硬币向上“跳”的现象,提出猜想:是不是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流速有关系?设计实验、科学论证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科学探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大气压的测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经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锻炼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良好品质。通过学习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四、本章教学目标(一)内容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3.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解释相关现象;5.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能解释相关现象;6.能推导得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7.知道连通器的原理,了解连通器的应用;8.知道大气压强存在;9.能粗略测量大气压,了解大气压的应用;10.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应用;11.了解飞机的升力。(二)学业目标:1.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2.通过液体的压强,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维使命担当。五、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释相关现象;3.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4.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计算;5.连通器原理和应用;6.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六、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过程和得出结论;3.液体压强的计算。七、学情分析和建议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以前,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和二力平衡,对这些知识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概念都有所接触或使用,并不陌生,但是很少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特别对压强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显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在实际教学当中,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注意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压强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否提高需要掌握。虽然初二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速度和密度的相关计算,但是对于数学知识中科学计数法的使用尚不熟练,在学习密度那一章节已经有所体现,所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是否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液体压强及浮力的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学生通过前期知识的学习,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探究意识,并且认识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有了实验意识。但是由于惰性心理的束缚,学生懒得动手、懒得思考、懒得研究。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动手做实验,这都需要课前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八、本章活动主题设计有关压强的小实验,如图所示,能抓起瓶子的气球、吹不大的气球、吹不灭的蜡烛等。九、整体教学课时安排单元主题 任务 问题 活动压强 任务一:压强(1课时) 问题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和它们的关系是怎样? 活动一:做出图中压力的示意图,总结得出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的共同特点。活动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问题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在利用公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一:生自主阅读课本,得出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完成课堂训练。问题3: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活动一:讨论图片中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活动二: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大压强,哪些方法减小压强。活动三:举例日常生产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实例。任务二:液体的压强(2课时) 问题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吗?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怎样? 活动一: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底端扎好橡皮膜,逐渐加水观察现象。问题2:液体压强的大小怎样计算? 活动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问题3:连通器的原理是什么?连通器有哪些应用? 活动三:举例连通器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并讨论一艘轮船如何通过三峡船闸。任务三:大气压强(1课时) 问题1:大气压强存在吗? 活动一:进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活动二:讨论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问题2: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活动一:利用吸盘、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活动二: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问题3: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压的大小?大气压有哪些应用? 活动一:利用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任务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课时) 问题1: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样的关系? 活动一:完成硬币跳高实验,并简单解释原因。活动二:探究气体、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活动三:讨论并解释生活中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现象。问题2:飞机如何获得升力? 活动一:阅读教材,讨论飞机是如何获得升力。十、学习评价量化表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即分值 得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自评 他评 师评活动态度(20%)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完成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学的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学的协助下努力未能全部实现预定任务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 操作器材叫熟练,能够完成实验任务,但有缺陷 不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效率太低分析归纳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能够快速地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能和同学交流反思 能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不能和同学交流反思 能记录现象和数据,不能得出对应的结论,或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学习成果(30%) 获取知识 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完全理解本节课重难点 基本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协助下理解本节课重难点 基本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能完全理解本节课重难点熟练运用 能够独立、快速完成课堂或课后练习,能运用所学内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能够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堂或课后练习,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不能完成全部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较大困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分课时设计课题 压强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是力学部分的重要章节,既是前面所学质量、密度、力和二力平衡的应用,又是后续学习浮力的基础。第一节压强主要讲述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教材首先以两个人对雪地不同的压力作用效果引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压力有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接着通过蚊子和骆驼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学生很快想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应该跟受力面积有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安排实验,尝试通过实验来检验上述想法。通过实验得出接触结论后,引出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物理量的单位,再以例题的形式,巩固压强的公式及计算。通过介绍日常生产生活中减小压强和增大压强的事例,再以“想想议议”的形式提出问题哪些地方要增大压强?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能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力的作用效果、弹力、重力和二力平衡的知识,对力学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很大程度帮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实验方法也比较熟悉,然而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方面需要在平时课程中重点关注。另外学生虽然能够说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但生活经验还有所欠缺,对于很多判断生活中的现象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还存在困难,因此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1)知道压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得出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利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介绍日常生产生活实例,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判断相关现象是通过哪种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减小或增大压强。教学难点经历探究性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4.评价量表 《压强》的评价量表任务列表任务要求(满分:30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任务一: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观察思考、举例、动手参与和交流讨论得出结果(10分)任务二: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公式的简单计算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能总结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0分)任务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归纳出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够完整详细解释生活中的增大、减小压强的现象(10分)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任务一:引入新课思考: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提出问题:它们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观赏、体会。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任务二: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知识拓展: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且两个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展示图片: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步行的人双脚深陷,,而雪橇却没有。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并不只跟压力有关,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1)根据什么现象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何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3)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 活动一:做出图中压力的示意图,总结得出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的共同特点。说出压力的概念: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活动二:“想想议议”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中,这是为什么?活动三:做钉板扎气球实验。(1)第一次把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然后用一盒钩码压气球,气球不破。换一块有一颗钉子的钉板,其他的都不变,重复第一次实验,气球破了。(2)再拿一个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在气球上压一盒钩码,气球不破。让一位学生,用力向下压,结果气球破了。活动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2)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实验器材】小桌、海绵、砝码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方法: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1)把小桌桌面朝上放在海绵上,如图甲,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2)在小桌桌面上放一个砝码,如图乙,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3)把小桌腿朝上放在海绵上,再放一个砝码,如图丙,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收集证据、分析论证】(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实验次数受力面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1相同大明显2小不明显(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实验次数压力受力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1相同大不明显2小明显【实验结论】(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交流与反思】(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某一因素的关系,要控制其他的因素相同。(2)被压物体要相同,并且选易发生形变的物体。 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从而验证假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评价标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10分)能够和小组同学一起操作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8分)对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还不太了解,实验操作不太熟练(6分)任务三:压强实验结果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1.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作压强。2.表达式: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4.设置课堂练习,训练压强公式的简单计算。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得出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完成课堂训练,思考在使用压强公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自主阅读教材,得到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评价标准】认真阅读课本,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能总结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0分)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8分)对概念的理解还有点模糊,运用公式计算还不熟练(6分)任务四: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看教材P31的四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从举出的这些例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兴趣。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评价标准】能归纳出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够完整详细解释生活中的增大、减小压强的现象(10分)能归纳出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相关现象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8分)不能完全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6)6.板书设计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3.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的中心。4.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二、压强1.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3.公式:4.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三、减小或增大压强1.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3)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3)增大受力面积;(3)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的接触面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无关D.压力的方向总与重力的方向一致【答案】A【详解】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或接触面,故A正确;B.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如果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压力的大小与重力无关,故B错误;C.当物体孤立静止置于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重力有关,故C错误;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不一定竖直向下,压力的方向不一定与重力的方向一致,故D错误。故选A。2.下列表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画法正确的( )A. B. C. D. 【答案】A【详解】B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斜面受到的,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应在斜面上,故BC错误;AD.压力是垂直压在受力面上的力,即压力与斜面垂直,故A正确,D错误。故选A。3.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反映压力大小,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B.乙丙对比说明,重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C.若把图丙的海绵换成木板,木板受到的压强小于海绵受到的压强D.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答案】D【详解】A.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采用了转换法,故A错误;B.乙丙对比说明,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故B错误;C.若把图丙的海绵换成木板,木板受到的压强等于海绵受到的压强,因为压力和受力面积不变,压强也不变,故C错误;D.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乙中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D正确。故选 D。4.如图是小华做“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B.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C.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D.本实验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答案】C【详解】A.实验中可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采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海绵凹陷程度不同,故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丙两次实验中,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均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因此,不能通过甲、丙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验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一起在沙滩散步,留下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A.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B.对沙滩的压强较小C.对沙滩的压力较大 D.所受的重力与乙的相等【答案】C【详解】AB.他们在沙地上留下的脚印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地的压强相等,故AB不符合题意;CD.因,所以由可知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所以甲的重力较大,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6.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按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方式将a叠放在b上。四种方式中b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 B.C. D.【答案】B【详解】由图知四种方式中对地面的压力都相等,都等于两块长方体的重力之和,甲图中的受力面积最大,乙图的受力面积最小,丙、丁两图的受力面积相等且都小于甲的受力面积大于乙的受力面积,由压强公式知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小,丙、丁次之,乙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7.质量相等且分布均匀的A、B两个立方体,A的边长为B的一半,如图甲、乙所示静置在水平地面上。若甲图中A对B的压强为p1,B对地面的压强为p2;乙图中B对A的压强为p3,A对地面的压强为p4。则下列计算结果均正确的是( ) ①p1 :p2=2:1 ②p3 :p4=4:1 ③p1 :p3=1:2 ④p2 :p4=1:4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详解】由题意可知,A、B两个立方体质量相等,则二者的重力也相等,即GA=GB;设A的边长为l,底面积为l2,则B的边长为2l,底面积为4l2。由可知,甲图中A对B的压强甲图中B对地面的压强乙图中B对A的压强乙图中A对地面的压强则所以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滑雪板底面积较大B.图钉帽面积做得较大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D.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答案】D【详解】A.滑雪板底板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图钉帽面积做得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安全锤的锤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故选D。9.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B.书包的背带很宽C.滑冰鞋上装有冰刀 D.飞镖的箭头很尖【答案】B【详解】A.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B.书包的背带很宽,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C.滑冰鞋上装有冰刀,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D.飞镖的箭头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故选B。10.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B.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C.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D.高铁车厢内的玻璃锤【答案】B【详解】A.饮料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的轮子,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B符合题意;C.很细的钢丝减小了钢丝与鸡蛋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高铁车厢内的玻璃锤,减小了受力面积,从而增大了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这时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p′(选填“>”“<”或“=”);(4)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的分析过程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答案】 海绵凹陷程度 转换法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详解】(1)[1][2]因为压力作用效果直接不易看出来,所以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2)[3]通过比较图甲、乙知,受力面积相同,乙中压力大,凹陷程度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4]图丙中和图丁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也相同,根据可知,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p′。(4)[5][6]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变小了,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一定。所以他的分析过程是错误的。12.近年来厦门市时有发生大货车违规造成的事故。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以内,否则为超限运输。某货车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在一次运输中,货车装了25t重沙子。通过计算,请回答下列问题:自重车轮个数10轮胎触地总面积车厢容积(1)大货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2)大货车超限运输了吗?【答案】(1);(2)超限运输【详解】解:(1)沙子的重力大货车对地面的压力大货车对地面的压强(2)因为大于,所以大货车超限运输了。答:(1)大货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大货车超限运输了。8.教学反思与改进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课内容主要建立在前面学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外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本节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前提。由于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容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增大或减小压强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很容易理解,也把握得不错。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压强和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释身边常见的现象,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增强了学生自主发言的勇气。作业设计9.1压强课时作业(时间:20min)【基础训练】知识点1:压力1.画压力的示意图时,一定要注意压力的作用点画在 物体上,且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被压物体,如图所示:【答案】 受力 指向【详解】[1][2]力的作用点一定画在受力物体上,压力的作用点也是画在受力物体上,并且垂直于接触,指向被压物体。知识点2:压强2.一位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背着15kg的装备在雪地行走。假设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70cm2。(g取10N/kg)他对地面的压力为为 N,当他单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为 Pa;双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答案】 850 5×104 2.5×104【详解】[1]一位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背着15kg的装备在雪地行走,对地面的压力为[2]当他单脚着地时,受力面积为对地面的压强为[3]当他双脚着地时,受力面积为对地面的压强为知识点3:增大或减小压强3.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如图所示。放学后小明和同学们走在盲道上,感觉到脚有些不舒服,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脚与地面的 (选填“压力”或“受力面积”)减小了,从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压强,让盲人更好感觉到道路信息。【答案】 受力面积 增大【详解】[1][2]人走在盲道上,人对盲道的压力大小等于人的重力,压力大小保持不变,盲道有凸棱,根据可知,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让盲人更好感觉到道路信息。4.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生劳动基地,同学们见到了如图所示的镰刀、锄头等农具。镰刀刀刃被磨得非常锋利,是通过减小 来增大压强的;用锄头敲碎土块,土块碎了,锄头完好无损,锄头对土块的力的大小 (选填“<”、“>”或“=”)土块对锄头的力的大小。【答案】 受力面积 =【详解】[1][2]镰刀刀刃被磨得非常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锄头对土块的力和土块对锄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能力提升】一、填空题1.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发现:①马路上专门供盲人行走的盲道上有很深的花纹;②运动鞋的鞋底花纹做得很深;③矿泉水瓶盖上有花纹;④针尖做得很细、很尖。其中主要是改变压强的是 (填序号);另一类的目的是 。【答案】 ①④ 增大摩擦力【解析】略2.俗话说“鸡蛋碰石头”,鸡蛋碰石头的结局通常是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鸡蛋壳的 (选填“硬度”、“延展性”或“密度”)不及石头,假如用鸡蛋和石头相碰撞,鸡蛋对石头的力 石头对鸡蛋的力,石头对鸡蛋的压强 鸡蛋对石头的压强(后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 硬度 等于 等于【详解】[1]鸡蛋碰石头,结果是鸡蛋壳被碰碎了,显然不是延展性,且与密度没有关系,而是因为鸡蛋壳的硬度小于石头的硬度,才被石头撞破的。[2]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鸡蛋和石头相撞,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得,这两个力是相等的。[3]由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是相同的,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压强的大小也是相同的。3.如图所示,用牛的水平力把重为牛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它对墙壁的压力为 牛,若此正方体的底面积为米,则它对墙壁的压强为 帕。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面上,则正方体物块受到的合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 20 2000 不变【详解】[1][2]由题意知,手对正方体的压力为20N,正方体静止,受到墙壁的支持力也为20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正方体对墙壁的压力为20N,已知正方体底面积为0.01m2,它对墙壁的压强为[3]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面上,正方体仍然静止,则受到的合力仍然为零,所以正方体物块受到的合力不变。4.如图甲所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小明两手的食指分别沿水平方向用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它保持水平静止,左边食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压强为,右边食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压强为,则 , (均选填“>”“<”或“=”),小明又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探究,对比甲、乙两种方案,小红指出图乙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 。【答案】 = < 铅笔受重力作用,使两手指所受压力不相等【详解】[1]图甲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铅笔对手指的压力也相等,即。[2]由图可知,右边食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根据可知,右边食指受到的压强比较大,即。[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而图乙中因铅笔受重力作用,压力大小不同,所以,图乙的方法不合理。二、单选题5.关于压力、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和接触面是垂直的C.物体自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压力就是物体重力D.物体的底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答案】A【详解】A.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大,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A正确;B.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压力总是和受力面垂直,但压力的方向并不固定,比如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不是竖直向下,故B错误;C.只有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的重力,其他情况并不相等,有时和重力无关,故C错误;D.根据公式可知: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应该说: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故D错误。故选A。6.下列对图中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挖掘机的车轮装有履带是为了增大压强B.图乙:破窗锤的锤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C.图丙:浴室铺防滑地砖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D.图丁:自行车安装滚珠轴承是通过减小压力的方式来减小摩擦力【答案】C【详解】A.图甲:挖掘机的车轮装有履带是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错误;B.图乙:破窗锤的锤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错误;C.图丙:防滑地砖表面比较粗糙,浴室铺防滑地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D.图丁:自行车安装滚珠轴承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的方式来减小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C。7.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小于 B.一定小于C.一定等于 D.一定大于【答案】D【详解】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 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为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为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可得甲切去部分的重为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为可得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由①⑤⑥知由②⑤⑦知,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A、B高度相等,其底面积S的大小关系为SA>S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ΔmA、ΔmB以及剩余底面积SA′、SB′的判断,正确的是( )A.ΔmA<ΔmB,SA′=SB′ B.ΔmA>ΔmB,SA′=SB′C.ΔmA>ΔmB,SA′>SB′ D.ΔmA=ΔmB,SA′>SB′【答案】B【详解】对于柱体有CD.A、B柱体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有ρAgh=ρBgh,所以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G=mg、可得,切去部分后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ρA SA′gh=ρB SB′gh则SA′=SB′故CD错误;AB.因为SA>SB,柱体A、B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A>mB,切去部分后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A-ΔmA)g=(mB-ΔmB)g即mA-ΔmA=mB-ΔmB所以,ΔmA>Δm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三、实验题9.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甲、乙、丙所示:(1)图甲、乙、丙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的;(2)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甲、乙、丙图中可以通过比较 两图获得结论;(3)实验时如果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小明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她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答案】 海绵的凹陷程度 甲乙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详解】(1)[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要改变压力控制受力面积一定,故选甲乙。(3)[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受力面积,同时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所以,他在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10.小明和小丽选用图1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的实验, 器材包括:小桌、木板、装有沙的容器、砝码、海绵、装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等。他们先选择了海绵、装有沙的容器、砝码进行了探究。(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这种探究方法称为 ;(2)根据图2和图3的现象,能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 ;(3)根据图3和图4的现象, 能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大,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小;(4)实验中的海绵可以换成沙子进行实验吗?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5)在老师讲解了压强概念以后,小明发现小桌放在木板上,与放在海绵上效果不同,如图2、5,他认为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更大, 你认为他的观点 (选填“正确”或“错误'), 理由是 ;【答案】 凹陷程度 转换法 越明显(或越大) 压力 可以 错误 未控制受力面材料相同【详解】(1)[1][2]压力的作用效果很难直接观察,根据转换法,该实验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2)[3]由图2和图3可知,两图中都是小桌桌腿接触海绵,说明受力面积相同;图3中的桌面比图2中的桌面多放了一个砝码,使图3中海绵收到的压力更大,使图3中海绵的凹陷程度更大,说明图3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可得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3)[4]由图3和图4可知,两图中桌子上方都放了一个相同的砝码,说明压力大小相同;图3中是桌腿接触海绵,图4中是桌面陷接触海绵,由此可知,图3中的受力面积小于图4中的受力面积,可观察到图3中的海绵凹陷程度更大,说明图3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可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小。(4)[5]根据转换法,海绵可以换成沙子,通过桌子压沙子,桌脚陷入沙子的深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5)[6][7]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小桌放在木板上,与放在海绵上效果不同,此时小桌所压的物体的材料不同,因为不同材料受压后产生的形变不同,就无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了。所以他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未控制受压面材料相同。四、计算题11.某大学的两位研究生设计发明的“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搭载2人,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知“都市蚂蚁”概念车的主要参数如表所示(g=10N/kg)质量m/kg 400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S/cm2 200总体积V/m3 0.75若每位乘员的质量均为50kg,则(1)车自身的重力是多少?(2)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大? 【答案】(1)4000N;(2)2.5×105Pa【详解】解:(1)车的重力为G车=m车g=400kg×10N/kg=4000N(2)人的重力为G人=m人g=2×50kg×10N/kg=1000N由在水平面上得F=G总=G车+G人=4000N+1000N=5000N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答:(1)车的重力为4000N。(2)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2.5×105Pa。1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10千克、底面积为米2的实心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求:(g取)(1)地面受到的压力;(2)地面受到的压强;(3)现将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0.2米的高度,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4000帕,求圆柱体原来的高度h。【答案】(1)100N;(2);(3)0.25m【详解】解:(1)根据题意可知,地面受到的压力为(2)根据题意可知,地面受到的压强为(3)根据可得,圆柱体的密度为则圆柱体原来的高度为答:(1)地面受到的压力为100N。(2)地面受到的压强为。(3)圆柱体原来的高度h为0.25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2.知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利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能正确判断相关现象。重点重点重点、难点新知导入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思考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新知讲解任务一: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新知讲解学生活动F1F2F3归纳1.压力:垂直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3.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分别作出甲、乙、丙中接触面受力示意图。新知讲解F1F2F3分别作出甲、乙、丙中重力的示意图。GGG拓展压力与重力大小并不总是相等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在竖直方向只受压力和重力时,F压=G。新知讲解例1: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的接触面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无关D.压力的方向总与重力的方向一致【答案】A【详解】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或接触面,故A正确;B.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如果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压力的大小与重力无关,故B错误;C.当物体孤立静止置于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重力有关,故C错误;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不一定竖直向下,压力的方向不一定与重力的方向一致,故D错误。故选A。新知讲解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步行的人双脚深陷,而雪橇却没有。压力的作用效果并不只跟压力有关,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新知讲解学生活动想想议议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中,这是为什么?新知讲解学生活动做钉板扎气球实验。1.第一次把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然后用一盒钩码压气球,气球不破。换一块有一颗钉子的钉板,其他的都不变,重复第一次实验,气球破了。2.再拿一个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在气球上压一盒钩码,气球不破。让一位学生,用力向下压,结果气球破了。新知讲解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假设猜想:压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应该跟受力面积有关。实验器材:小桌 砝码 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新知讲解(1)根据什么现象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何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3)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转换法海绵被压下的深浅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新知讲解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如何改变受力面积?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新知讲解进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新知讲解进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关系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新知讲解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1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新知讲解评估交流: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1、被压物体要选择易形变的物体,使实验现象明显。2、探究与某一因素的关系,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新知讲解例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反映压力大小,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B.乙丙对比说明,重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C.若把图丙的海绵换成木板,木板受到的压强小于海绵受到的压强D.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答案】D【详解】A.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采用了转换法,故A错误;B.乙丙对比说明,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故B错误;C.若把图丙的海绵换成木板,木板受到的压强等于海绵受到的压强,因为压力和受力面积不变,压强也不变,故C错误;D.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乙中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D正确。故选 D。新知讲解受力面积相同,比较压力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反映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相同压强新知讲解任务二: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压强=压力受力面积S=Fp2.公式:3.单位:S=FpNm2N/m2N/m2= 1Pa1帕斯卡(帕)PaN/m2新知讲解FpS=pFS=4.变形公式:5.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100Pa → 1 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00Nm2新知讲解例3: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一起在沙滩散步,留下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A.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B.对沙滩的压强较小C.对沙滩的压力较大 D.所受的重力与乙的相等【答案】C【详解】AB.他们在沙地上留下的脚印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地的压强相等,故AB不符合题意;CD.因 ,所以由 可知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所以甲的重力较大,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新知讲解例4: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按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方式将a叠放在b上。四种方式中b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p甲>p乙>p丙>p丁 B.p甲【答案】B【详解】由图知四种方式中对地面的压力都相等,都等于两块长方体的重力之和,甲图中的受力面积最大,乙图的受力面积最小,丙、丁两图的受力面积相等且都小于甲的受力面积大于乙的受力面积,由压强公式 知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小,丙、丁次之,乙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新知讲解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中,这是为什么?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例如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新知讲解任务三:增大或减小压强学生活动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新知讲解注射器针头增大压强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新知讲解增大压强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强夯机压路机新知讲解减小压强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铁轨铺在枕木上被困淤泥地,消防救援增加车轮数量新知讲解减小压强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易碎品放上面不能压车辆限载新知讲解归纳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新知讲解例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滑雪板底面积较大 B.图钉帽面积做得较大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 D.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答案】D【详解】A.滑雪板底板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图钉帽面积做得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安全锤的锤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故选D。新知讲解例6: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B.书包的背带很宽C.滑冰鞋上装有冰刀 D.飞镖的箭头很尖【答案】B【详解】A.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B.书包的背带很宽,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C.滑冰鞋上装有冰刀,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D.飞镖的箭头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故选B。课堂练习1、下列表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画法正确的( )A B C D【答案】A【详解】B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斜面受到的,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应在斜面上,故BC错误;AD.压力是垂直压在受力面上的力,即压力与斜面垂直,故A正确,D错误。故选A。课堂练习2、如图是小华做“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B.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C.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D.本实验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答案】C【详解】A.实验中可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采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海绵凹陷程度不同,故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丙两次实验中,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均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因此,不能通过甲、丙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验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课堂练习3、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B.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C.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D.高铁车厢内的玻璃锤【答案】B【详解】A.饮料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的轮子,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B符合题意;C.很细的钢丝减小了钢丝与鸡蛋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高铁车厢内的玻璃锤,减小了受力面积,从而增大了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课堂练习4、质量相等且分布均匀的A、B两个立方体,A的边长为B的一半,如图甲、乙所示静置在水平地面上。若甲图中A对B的压强为p1,B对地面的压强为p2;乙图中B对A的压强为p3,A对地面的压强为p4。则下列计算结果均正确的是( ) ①p1 :p2=2:1 ②p3 :p4=4:1 ③p1 :p3=1:2 ④p2 :p4=1:4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课堂练习5、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这时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p′(选填“>”“<”或“=”);(4)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的分析过程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课堂练习【答案】 海绵凹陷程度 转换法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 =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详解】(1)[1][2]因为压力作用效果直接不易看出来,所以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2)[3]通过比较图甲、乙知,受力面积相同,乙中压力大,凹陷程度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4]图丙中和图丁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也相同,根据可知,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p′。(4)[5][6]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变小了,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一定。所以他的分析过程是错误的。课堂练习6、近年来厦门市时有发生大货车违规造成的事故。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否则为超限运输。某货车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在一次运输中,货车装了25t重沙子。通过计算,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货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2)大货车超限运输了吗?自重 5×104N车轮个数 10轮胎触地总面积 0.3m2车厢容积 10m3【答案】(1)1×106Pa;(2)超限运输板书设计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3.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的中心。4.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二、压强1.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3.公式:4.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三、减小或增大压强1.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3)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3)增大受力面积;(3)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谢 谢 观 看!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教学】9.1教学设计:压强教学设计 八下第九章《压强》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doc 【大单元教学】9.1精品课件:压强.pptx 第九章《压强》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