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课件(共55张PPT)-《报关与报检实务》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课件(共55张PPT)-《报关与报检实务》同步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了解对外贸易管制
项 目 二
目录页
Part 1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Part 2
各类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的具体措施
过渡页
Part 1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Part 2
各类进出口许可证件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对外贸易管制的含义
对外贸易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国内外政策需要及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确立实行各种管制制度、设立相应管制机构和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的总称。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一)对外贸易管制的含义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按管理目的
进口贸易管制
出口贸易管制
按管制手段
关税措施
非关税措施
按管制对象
货物进出口贸易管制
技术进出口贸易管制
国际服务贸易管制
(二)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发展本国经济
各国的对外贸易管制措施都是与其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是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
2)推行本国外交政策
各国往往出于政治或安全上的考虑,不惜牺牲本国经济利益,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国家或不同商品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管制措施,以达到其政治上的目的或安全上的目标。
3)行使国家职能
一个主权国家,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行为享有排他的永久主权,国家对外贸易管制制度和措施的强制性是为保护本国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国民人身安全、调控本国经济而行使国家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保证。
(三)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法律体系
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障经济建设,促进科技文化交往,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对外贸易管制的法律、法规、规章,确立了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制定了有关进出口禁止、限制、自动许可、反倾销、反补贴、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等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并逐步健全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对外贸易管制的法律体系,并依照这些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自主实行对外贸易管制。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三)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的与对外贸易管制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药品管理法》《文物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法律
(三)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的与对外贸易管制有关的行政法规主要有《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进出口关税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外汇管理条例》《反补贴条例》《反倾销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行政法规
(三)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的与对外贸易管制有关的部门规章很多,如《货物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等。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3.部门规章
(三)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各类国际条约、协定,虽然不属于我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就其效力而言可视为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主要有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所签订的有关双边或多边的各类贸易协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亦称《华盛顿公约》)、《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等。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4.国际条约、协定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是一种综合管理制度,主要由海关监管制度、关税制度、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管理制度、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及贸易救济制度等构成。其基本框架可简要概括为“备”“证”“检”“核”“救”。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基本框架 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管理制度(备) 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核准
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证) 货物、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等其他证件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检) 进出境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
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核) 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
贸易救济管理制度(救) 贸易管制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其他措施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实行“备案登记制”,即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前,必须依法定程序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登记,取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后,方可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管理制度
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进出口商品实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国家可以对部分货物的进出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实行国营贸易管理的货物,其进出口业务只能由经授权的企业经营,但国家允许部分数量的该类货物的进出口业务由非授权企业经营。实行国营贸易管理的进出口货物目录和授权企业的目录,由国家商务部会同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制定公布。目前我国对玉米、大米、钨及钨制品、锑及锑制品、煤炭、原油、成品油、棉花、白银等货物实行进出口国营贸易管理。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二)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进出口许可是国家对进出口的一种行政管理程序,既包括准许进出口的有关证件的审批和管理制度本身的程序,也包括以国家各类许可为条件的其他行政管理手续,这种行政管理制度称为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二)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作为非关税措施,是世界各国管理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常见手段。货物、技术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是我国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的主体。
(二)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
管理范围
自由进出口中部分实行自动许可管理的货物
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
自由进出口的技术
(二)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禁止进出口管理
国家基于下列原因,可以禁止有关货物、技术的进口或者出口:



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为实施与黄金或者白银进出口有关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二)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禁止进出口管理
国家基于下列原因,可以禁止有关货物、技术的进口或者出口:



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需要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二)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限制进出口管理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限制进口技术
管理
限制进口管理
限制进口货物
管理
关税配额管理
许可证件管理
(1)限制进口管理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许可证件管理:主要包括货物进口许可证管理,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口许可证管理,濒危物种进口、限制类可利用固体废物进口、药品进口、音像制品进口、黄金及其制品进口等管理。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签发上述各项管理所涉及的许可证件,申请人凭相关许可证件办理海关手续。
1)
限制进口货物管理
按照限制方式的不同,我国限制进口货物管理分为许可证件管理和关税配额管理。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关税配额管理:关税配额管理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是1年),国家对部分商品的进口制定关税配额税率并规定该商品的进口数量总额,在限额内允许按照关税配额税率征税进口,超出限额则按照配额外税率征税进口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关税配额税率优惠幅度很大,如小麦关税配额税率与最惠国税率相差达
65倍。国家通过这种行政管理手段对一些重要商品,以关税
这个成本杠杆来实现限制进口的目的,因此关税配额
管理是一种相对数量的限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技术进口申请经批准的,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发放“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进口经营者取得技术进口许可意向书后,可以对外签订技术进口合同。进口经营者签订技术进口合同后,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技术进口许可证”。企业持证向海关办理进口通关手续。
限制进口技术实行目录管理,相关目录可在商务部网站下载。属于目录范围的限制进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未经国家许可,不得进口。
(2)
限制进口技术管理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限制出口技术
管理
限制出口管理
限制出口货物
管理
出口非配额限制
出口配额限制
(2)限制出口管理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
限制出口货物管理
依据不同的限制方式,我国货物限制出口分为出口配额限制和出口非配额限制。
① 出口配额限制
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增强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障最大限度的收汇及保护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利益,国家对部分商品的出口数量直接加以限制的措施。我国出口配额限制有两种管理形式,即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和出口配额招标管理。
② 出口非配额限制
指以经国家各主管部门签发许可证件的方式来实现的各类限制出口措施。目前,我国非配额限制管理主要包括出口许可证,濒危物种出口、两用物项出口、黄金及其制品出口等许可管理。
任务一 了解报关与海关的管理制度
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是通过直接分配的方式,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申请者需求,并结合其进出口实绩、能力等条件,按照效益、公正、公开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分配。申请者取得配额证明后,凭配额证明到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及其授权发证机关申领出口许可证。
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出口配额招标管理采取招标分配的原则。国家各配额主管部门对中标者发放各类配额证明,中标者取得配额证明后到发证机关申领出口许可证。
出口配额招标管理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
为保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出口的;
3
其他依据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及协定的规定,需要限制出口的。
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出口的;
2
(2)
限制出口技术管理
中国限制出口技术管理的原则: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限制出口技术实行目录管理。我国限制出口的技术目录主要有《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等,涉及几十个行业领域的上百项技术,可在商务部网站下载。出口属于上述限制出口的技术,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提出技术出口申请,经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取得技术出口许可证件,企业持证向海关办理出口通关手续。
(二)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3.自由进出口管理
除上述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技术外的其他货物、技术,均属于自由进出口范围。自由进出口货物、技术的进出口不受限制,但基于监测进出口情况的需要,国家对部分属于自由进口的货物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对自由进出口的技术实行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是在任何情况下对进口申请一律予以批准的进口许可制度。这种进口许可实际上是一种在自由进口货物进口前对其进行自动登记的许可制度,通常用于国家对这类货物的统计和监督。
进口属于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的货物,进口经营者应当在办理海关报关手续前,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提交自动进口许可申请,凭相关部门发放的自动进口许可证,向海关办理报关手续。
(1)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国家对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实行网上在线登记管理。
技术进出口经营者应登录商务部政府网站上的“技术进出口合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合同登记,并持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申请书、技术进(出)口合同副本(包括中文译本)和签约双方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到商务主管部门履行登记手续。
商务主管部门在收到上述文件起3个工作日内,对合同登记内容进行核对,并向技术进出口经营者颁发《技术进口合同登记证》或《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
申请人凭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证,办理外汇、银行、税务、海关等相关手续。
(2)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是指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际条约、协定,对出入境的货物、物品及其包装物,交通运输工具,运输设备和出入境人员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行政手段的总和。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出入境检验检疫的职责范围
1)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实行目录管理,即海关总署根据对外贸易需要,公布并调整海关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进出境商品目录所列明的商品称为法定检验商品,即国家规定实施强制性检验的进出境商品。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出入境检验检疫的职责范围
2)对于法定检验商品以外的进出境商品是否需要检验,由对外贸易当事人决定。
3)对关系国计民生、价值较高、技术复杂或涉及环境及卫生、疫情标准的重要进出口商品,收货人应当在对外贸易合同中约定,在出口国装运前进行预检验、监造或监装,以及保留到货后最终检验和索赔的条款。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的组成
进出境动植物
检疫制度
进出口商品
检验制度
国境卫生
监督制度
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内容包括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及国境卫生监督制度。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是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海关总署及主管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进行的品质、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的制度。
商品检验机构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内容包括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
(1)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
法定检验
公证鉴定
合同检验
委托检验
商品检验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是根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海关总署及主管海关对进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过程实行动植物检疫的进出境监督管理制度。
我国实行进出境检验检疫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2)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国境卫生监督制度是指海关根据《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的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在进出口口岸对出入境的交通工具、货物、运输容器及口岸辖区的公共场所、环境、生活设施、生产设备所进行的卫生检查、鉴定、评价和采样检验的制度。
我国实行国境卫生监督制度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实施国境卫生检疫、保护人体健康。其监督职能主要包括进出境检疫、国境传染病检测、进出境卫生监督等。
(3)国境卫生监督制度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3.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管理
列入海关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检验检疫的货物进出口时,货物所有人或其代理人在办理通关手续前,必须向主管海关报检。
(四)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国务院《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对进出口货物实行收付汇管理。我国对有关进出口货物的收、付汇管理,强调对实际进出口的货物与技术实行较为严格的收、付汇核销制度,以达到国家对外汇实施管制的目的,防止偷逃、偷套外汇。
(四)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出口货物收汇管理
我国对出口收汇管理采取外汇核销的形式。目前通过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进行出口电子数据的联网核查。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企业出口收汇,应当先进入该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对需要结汇或者划出的外汇填写“出口收汇说明”,连同中国电子口岸操作员IC卡一并提交银行;
1)核查系统依据海关提供的报关单和外汇局提供的企业出口预收货款数据,产生企业与出口对应的可收汇额;
3)银行登录核查系统对企业出口收汇进行联网核查后,在企业相应出口可收汇额内办理结汇或划出资金手续,同时在核查系统中核减其对应出口可收汇额。
具体做法
(四)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进口货物付汇管理
进口货物付汇管理同样采取外汇核销形式。国家为了防止汇出外汇而实际不进口商品的逃汇行为的发生,借助海关对进口货物的监管来监督进口付汇情况。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具体程序
1)进口企业在进口付汇前,需向付汇银行申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发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凭以办理付汇;
2)货物进口后,进口单位或其代理人凭海关出具的进口货物报关单付汇证明联及其相关电子数据等,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定银行办理核销付汇。
(五)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我国于2001年底正式成为WTO成员国,WTO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倾销、补贴和过激增长等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针对的是价格歧视这种不公平贸易行为,保障措施针对的则是进口产品数量激增。
(五)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1.反倾销措施
临时反倾销措施是指进口方主管机构经过调查,初步认定被指控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据此可以依据WTO所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查,在全部调查结束之前,采取临时性的反倾销措施,以防止在调查期间国内产业继续受到损害。
(1)临时反倾销措施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临时反倾销措施
临时反倾销措施实施的期限,自临时反倾销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4个月,特殊情形下可延长至9个月。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最终反倾销措施
对终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应当符合公共利益。
征收反倾销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其建议作出决定,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
(五)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反补贴措施
初裁决定确定补贴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临时反补贴措施采取以保证金或者保函作为担保的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形式。
临时反补贴措施实施的期限,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4个月。
(1)临时反补贴措施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最终反补贴措施
在磋商解决没有取得成效的情况下,终裁决定确定补贴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补贴税。征收反补贴税应当符合公共利益。
征收反补贴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其建议作出决定,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
(五)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的基本框架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3.保障措施
临时保障措施是指在有明确证据表明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将对国内产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进口国与成员国之间可不经磋商而作出初裁决定,并采取临时性保障措施。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自临时保障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得超过200天,并且此期限计入保障措施总期限。
临时保障措施采取提高关税的形式,如果事后调查不能证实进口激增对国内有关产业已经造成损害的,已征收的临时关税应当予以退还。
(1)临时保障措施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2)最终保障措施
最终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如果继续采取保障措施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
① 对于防止或者补救严重损害仍有必要;
② 有证据表明国内相关产业正在进行调整;
③ 已履行有关对外通知、磋商的义务;
④ 延长后的措施不严于延长前的措施。
措施 适用情形 实施形式 最长实施期限
临时反倾销措施 价格歧视 临时反倾销税、提供担保 4个月+9个月
最终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税
临时反补贴措施 以保证金或者保函作为担保的临时反补贴税 4个月
最终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税
临时保障措施 数量激增 提高关税 200天
最终保障措施 提高关税、数量限制 4年;符合条件可延期的总计不超过10年(包括临时保障措施期限)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
任务一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