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统计调查 课件 (共45张PPT)-《统计学基础(第2版 )》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统计调查 课件 (共45张PPT)-《统计学基础(第2版 )》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项目二 统计调查
——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统计调查的概念
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调查的不同分类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编写调查方案
能够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
教学内容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分类
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调查误差
任务一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分类
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总体单位登记其有关标志表现,以获取统计研究所需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基本任务:搜集和提供反映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原始资料(第一手资料或初级资料)。有时也会涉及到次级资料的搜集。
重要地位:认识起点、基础环节
基本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经济
二.统计调查的分类




按登记时间分
按调查范围分
按组织方式分
按具体方法分
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专门调查
全 面 调 查
非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
直接观察 报告
采访 通信 问卷
(一)按组织方式分
1.统计报表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定期取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定期组织的调查。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统计报告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的主体内容——统计报表
2.统计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某一专门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如: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是对研究现象总体的全部单位逐一进行的调查。有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
它能够取得研究对象全面、详尽的统计资料,但调查成本较高。
2.非全面调查:是对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的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它调查的范围小、单位少,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按调查范围分
1.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在时间上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或观察的一种调查。
经常性调查的对象多为“时期现象”。
2.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定时间对研究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状况登记一次的一种调查。
一次性调查的对象多为“时点现象”。
(三)按登记时间的连续性分
(四)按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分
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






访

书面询问
口头询问









互联网

◎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
1.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亲临现场直接对调查单位进行观测和计量,以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的方法。
2.报告法是指由被调查单位根据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隶属关系,逐级报告统计资料的方法。
3.采访法或询问法是指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提问,直接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有口头询问法(个别访问、开会座谈)和书面询问法两种具体做法。
4.通信法:由调查人员将调查表或问卷寄给被调查者,让其填写后再寄回来的一种调查方法。
5.问卷法:是将调查项目编制成调查问卷,交给调查者单位,由被调查单位按照要求书面回答,以取得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
其他调查方法:电讯法、互联网法等。
各种调查方式和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作用和实施条件,实践中应注意选择和结合。
◎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
任务二 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的意义
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意义
统计调查方案是统计调查的组织机构为了科学地组织统计调查,顺利完成调查任务而在事先制定的一份周密的调查计划。
统计调查方案是指导整个统计调查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有了它,就能在调查过程中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步调,保证取得准确、及时、全面的调查资料。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调查目的和
调查任务
调查对象和
调查单位
调查项目和
调查表
调查时间和
调查方法
调查工作的
实施计划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
调查目的就是通过调查要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调查任务则是为了实现调查目的要求搜集的资料。
明确规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调查方案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调查目的应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统计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来确定。
调查任务要求提供的资料,应该是实现调查目的所必需的、能够取得的具体资料。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的、需要登记其标志表现的总体单位,即调查项目(标志)的承担者。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就是要解决在什么范围内、向谁调查的问题。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确定
首先要从质的方面划定调查对象的范围界限,明确规定调查单位的严格含义。
其次要从量的方面确定调查多少个单位,即采用全面调查还是非全面调查,这要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要把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或填报单位(负责填报调查资料的单位)区别开来。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1.调查项目及其确定原则
调查项目即调查内容,是拟定向调查单位登记的有关标志。
正确地拟定确定调查项目,是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调查目的、完成调查任务的关键所在。
调查项目要根据调查目的、任务及调查单位的特点而定,并贯彻“少而精”原则。
※确定调查项目应注意的事项
⑴调查项目应是实现调查目的所必需的项目
⑵调查项目应是能够得到确切答复的项目
⑶调查项目应当提得明确具体、易于理解
⑷调查项目之间应尽量保存联系和衔接
⑸调查项目应考虑汇总统计指标的需要
2.调查表及其填表说明
调查表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登列调查项目的表格。它是调查阶段搜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具。
调查表的形式:单一表、一览表。
调查表的结构:表头、表体、表脚。
填表说明是为保证调查资料的正确性和统一性,而对调查表的填报事项所作的解释说明。
填表说明的内容:调查表中有关项目的含义、填报范围、计算方法、注意事项等。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例】全国人口普查表
全国人口普查表(摘录)

名 与户主关系 性
别 年
龄 民
族 户口
状况

性质 常住地状况 迁来
本地
原因 文


度 在业
人口

行业 在业
人口

职业 不在
业人
口状
况 婚


况 妇女生育存活子女数 上年
生育
状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申报人 普查员 填报日期 月 日 户主姓名
表头
表脚
表体
一览表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一般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对象为时期现象时,应明确调查资料所属的时期(如日、月、季、年等)。
调查对象为时点现象时,要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调查时间非指调查登记工作时间。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提供和发布调查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五)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是从组织上、措施上保证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组建、人员组成;调查方式、方法;事前准备;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及公布时间等。
◎大规模的或新开展的统计调查,在调查方案出台之前,尚需要进行试点调查。通过试点检验、修订、完善调查方案,积累实施调查方案的经验。
任务三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专门调查
我国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
制度




重点调查
统 计 专 门 调 查
※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
指导思想
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为补充,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一.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
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内容
统计报表制度的制定原则
统计报表制度的基础工作
(一)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
1.统计报表制度的概念
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家为了定期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向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规定的一种统计报告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
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向国家履行的一项重要义务。
2.统计报表制度的作用
(二)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内容
1.统计报表(表式)
统计报表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周期,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填报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表式。
统计报表是统计报表制度的主体。
统计报表特点:统一性、指令性
统计报表种类:按实施范围分、按填报范围分、按填报单位分、按报送周期分、按报送方式分
【例】工业生产、销售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月报
企业名称
企业代码 □ □ □ □ □ □□ □ □ □ □ □ 表 号:国 工 定 基 02 表
经济类型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主管机关 文 号:统制字(1992)53号
工业行业小类
指 标 名 称 计量单位 本 月 本年本月止累计 去年同月止累计
甲 乙 1 2 3
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
工业销售产值(不变价格)
工业销售产值(现行价格)
其中:出口交货值
主要产品产量
自行车
···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报出日期:200 年 月 日
企业负责人签章
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章
填表人签章
统计报表体系(报表种类)
按报送
方式分
按实施
范围分
按填报
范围分
按填报
单位分
按报送
周期分
国家统计报表
地方统计报表
部门统计报表
全面统计报表
非全面统计报表




综合报表
定期报表


邮寄报表
电讯报表
2.填表说明
填表说明是为了保证准确、及时、全面地填报统计报表,而对有关事项作出的统一规定和具体说明。
主要内容:
⑴填报范围
⑵分类目录
⑶指标解释
⑷有关规定
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内容
1.适用原则:调查项目应能满足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制定政策、编制和检查计划的需要。
2.精简原则:表式、指标、报送周期等,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力求精简。
3.统一原则:报表制发须统一组织;分类目录、指标解释、方法口径等,应统一规定。
4.分工原则:国家、地方和部门的统计报表制度, 必须适当分工, 相互配套, 避免重复或遗漏。
(三)统计报表制度的制定原则
1.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通过表、票、单、卡等形式,对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活动所作的最初记载。
原始记录是明确责任的书面证明,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共同依据。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是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的前提条件,对于基层单位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四)统计报表制度的基础工作
统计报表制度的基础工作
2.统计台帐
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根据编制统计报表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按时间顺序设置的一种系统登录原始资料的表册。
科学地设置统计台账的作用:
能够保证准确、及时、全面地填报统计报表;可以全面考察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及成果,为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例】主要产品产量统计台账
主要产品产量统计台账
产品名称:
单位:件
年 月
日期 合 格 品 次品
小计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1
2
.
上旬
11
12
.
.
合计
二.统计专门调查
普查 是为了取得调查对象在某一时点上的全面资料,而对其全部单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 是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而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 是为了深入研究调查对象的某些共性问题,而选择其中的少数典型单位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是为了从数量上总体,而在调查对象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观察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四种专门调查的区别
调查
方式 调查
目的 调查
范围 应用
条件 组织
工作
普查 取得调查对象在某一时点的全面资料 全部
单位 欲取得总体全面资料又不宜全面报表 组织方式组织原则
重点
调查 及时了解和掌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重点单位 只求了解基本情况确有重点单位存在 准确选择重点单位
典型
调查 深入研究调查对象的某些共性问题 典型单位 由个别推论一般 准确选择典型单位
抽样
调查 从数量上推断总体 样本单位 欲取得总体全面资料又不宜全面调查 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任务四 统计调查误差
统计调查误差及其种类
统计调查误差的防止
一.统计调查误差及其种类
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结果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总体实际数量表现的差别。
统计调
查误差
表现形式
产生原因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登记性误差
代表性误差
偶然性
系统性
登记性误差是指调查过程各个有关环节的失误造成的误差。它是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引起的,故又叫人为误差。
按其是否带有倾向性又分为:
偶然性登记性误差
系统性登记性误差(偏差)
登记性误差存在于一切统计调查之中。
统计调查误差及其种类
统计调查误差及其种类
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单位的数值估计总体时,由于该部分单位对总体缺乏充分的代表性,而使推断的总体数值同总体的实际数值之间发生的误差。
它又分为系统性偏差和随机性误差。
代表性误差只能够控制,不可避免。
代表性误差是调查方法原因造成的,只存在于非全面调查(抽样和少数典型调查)。
登记性误差的防止措施:
1.正确制定调查方案(含统计报表制度)。
调查方案所包括的各项内容,都要详细、具体、明确地加以规定和说明,使调查人员和填报单位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
2.抓好调查方案的贯彻执行工作。
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加强统计数字质量检查。
3.全面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健全统计法规、严明统计纪律、增强法制观念、坚持实事求是,是从根本上杜绝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等违法行为的重要途径。
二.统计调查误差的防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