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 谈创造性思维
1.语言运用:掌握“根深蒂固、锲而不舍、不言而喻” 等字词的音形义。
2.思维发展: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审美鉴赏: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4.文化传承: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梳理论证思路。
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意识。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回答问题。(出示图画和问题) 这幅图也隐含着一种生活的道理: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角度不同,问题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谈创造性思维”。
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曾创立创意思考顾问公司。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生难字词
(1)字音
汲取(jí)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创意(chuànɡ) 孜孜不倦(zī)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2)词义
【汲取】吸取。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三、把握论点 理清思路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点拨:交代了文章议论的话题,即论题。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点拨:①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②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③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3.请你结合上述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分别简要概括本文的论点。
点拨:①拥有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②积累知识并运用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③人人都有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思维须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4.请你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点拨:本文先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证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又借别人的言论及事例点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即积累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及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最后总结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四、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课文开头的图形揭示了一个什么问题?开头有什么特点?
点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从生活中的现象谈起,开门见山,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
点拨:因为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有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
3.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点拨:①渊博的知识。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③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4.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是什么?
点拨: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5.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点拨: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五、把握论证方法
1.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
点拨:①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所举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准确地阐明了事理。
②道理论证。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等。
【教学提示】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判别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考点,教学中应逐步渗透,通过课文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
六、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个中心论点。创造性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
2.拓展延伸
你如何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请你列举实例,证明创造性思维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可引导学生关注当今重大的科技成果以及创新课题,引起学生对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关注。
3.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关键所在
教学在合作讨论与交流表达中结束了,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教学中树立这样的几种意识很是重要:一是文本意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对话的基础。二是层次意识。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三是探究意识。本课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 四是表达意识。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炼整合观点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