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史前时期的历史,贯穿本单元的主线是中国早期人类和原始居民在中华大地上的活动,以及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远古传说。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从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展现了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社会生活的历史场景。尧、舜、禹的故事,反映出黄河流域部族联盟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状况。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唯物史观 了解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树立唯物史观;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认识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知道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史料实证 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知道化石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通过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搜集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史料,讲述相关传说时空观念 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掌握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年代及活动范围;能够按时序讲述炎黄联盟的形成及尧舜禹的禅让历史解释 思考北京人被发现的科学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意义,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了解远古传说,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家国情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树立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会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1.通过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明确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分布的地理位置及分布特点,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研读相关史料,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古人类元谋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了解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生活情况,思考北京人被发现的科学意义;通过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认识到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知道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历史解释)4.通过中国境内古人类的学习,认识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唯物史观)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以及北京人的特征。教学难点:从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基本特征的比较中,寻找我国人类进步的足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通过书籍和影视剧,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学习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二、探究新知(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教师讲述: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页《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导学生快速找出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位置并思考:他们生活的地方有何共同点?提示:共同点: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2.多媒体出示《人类进化示意图》,使学生明确: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师讲解: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距今300万年左右,有的古猿已能直立行走,并会制作工具,后来进化成直立人。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到距今约5万年,早期智人进化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3.展示材料:出示材料 具体解读图1 元谋人的门齿化石 经过测定元谋人的门齿化石,得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图2 元谋人使用过的石器 元谋人使用的粗糙的石器,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作工具文字材料 1965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元谋人遗址上,发现了许多炭屑和黑色的烧骨 “炭屑”和“烧骨”的发现,表明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吃热食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二段内容,并结合材料,总结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地点、地位、生产生活状况。提示: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通过考古的发现,我们可以看出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能够制作工具。教师强调: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是北京人遗址。4.拓展——化石的内涵: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被称为“化石”。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教师过渡:在了解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之后,我们接着了解另外一个古人类——北京人。(二)北京人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正文内容,并出示北京人牙齿化石和头盖骨化石图片。 教师提问:(1)说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北京人被发现的具体地点。(2)用图表或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出北京人和北京人遗址的发现过程。师生归纳:(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发现过程:1921年 北京人遗址被发现— 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 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后又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随后几十年 又相继发掘出土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约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2.展示材料: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材料二 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丈,云雾出於(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太平御览·王子年拾遗记》学生阅读材料及教材第4~5页的相关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是怎样的?(2)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是怎样的?(3)北京人的用火情况是怎样的?(4)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教师过渡: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还发现了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那么,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如何呢?(三)山顶洞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正文内容,总结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哪些进步。师生归纳:①体质形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③火的使用: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④社会组织:北京人过群体生活,而山顶洞人是集体生活,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⑤意识形态:山顶洞人有了审美的观念。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七年级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正式的历史课时,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课程具体内容中,以实践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和应用学习历史的方法。课堂实践中,对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图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表格绘制、表头设计、内容选择、同类项梳理,一步步先讲后练习。在课堂上,孩子们都较好地掌握了这一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