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物体不受力,将一直运动下去;笛卡尔:物体不受力,将作匀速直线运动。牛顿: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2、“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实验”: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且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开始沿平面运动时速度相同;(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断,当小车受到阻力为零,速度将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3)此实验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实验方法:科学推理法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①适用对象:一切物体;②适用条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理想情况,也可适用于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③重要意义: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④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⑤特殊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不受一切外力,则物体会一直保持静止。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4、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由于惯性”,不能出现“惯性力”、“惯性作用”、“受到惯性”等说法)(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其他因素无关。(4)惯性的利用与防范。利用:跳远助跑、射箭等;防范:安全带等。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而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即惯性是无条件的。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节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探究是否需要在同一直线,扭转小车后松手。现象:旋转后恢复原状。结论: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探究是否需要在同一物体,剪开卡片分成两份。现象:两边都不能保持平衡。结论: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物体上,物体才能平衡。改良实验:减少摩擦力的对实验的影响。用的实验器材有木块,小车,小卡片,从左到右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越小。2、二力平衡的特点:等大、反向、共线、同体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不同点:①受力物体不同:平衡力是同一物体受力,而相互作用力为互为受力物体。(平衡力同体,相互作用力异体)②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力的性质相同。③平衡力可以求合力(合力为0),而相互作用力不能求合力。4、同一直线上的合力(1)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受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就说这个力是这几个力的合力。(2)同一直线上的合力计算规则:同向加,反向减。5、关系图:第三节摩擦力1、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滑动或者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注:(1)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以接触的那个物体为参照物时的运动情况。(2)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若无摩擦力,则物体会发生相对运动,有摩擦力会保持静止。2、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弹力(接触、挤压)、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粗糙。3、摩擦力的分类:①静摩擦力;②滑动摩擦;③滚动摩擦.4、静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和匀速滑动时摩擦力的计算: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解:f=F注:(1)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2)只能通过二力平衡求静摩擦力。5、几个辨析:①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②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时不一定有摩擦力;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它也可以作动力;④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是静摩擦力,同理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也不一定是滑动摩擦力。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键是以产生摩擦力的物体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是否发生了运动。⑤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压力7、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8、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的大小④物体的速度。甲 乙 丙(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如果要探究猜想①,应该选择甲乙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结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如果要探究猜想②,应该选择乙丙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结论: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一定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结论:在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5)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一定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结论:在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6)改良实验:如图所示优点: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便于进行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