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预习单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预习单 (含答案)

资源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预习单
一、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朗读。
学习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离别之情的写作手法。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离别之情。
难点:领悟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二、课文与作者背景简介
课文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芙蓉楼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作者背景
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送别诗,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三、课内外好句积累(共8个)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离别总是伤感的,但友情却能让心灵相通。
芙蓉楼上望江水,离愁别绪涌心头。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令人动容。
离别之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珍重,再会!
友谊如江水长流,不因距离而疏远。
送别诗中的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谊。
四、生字拼音与新词解释
生字拼音
芙蓉( )
楚( )
孤( )
玉壶( )
新词解释
孤:
玉壶:
冰心:
连江:
平明:
辛渐:
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诗人送别友人时,心情十分( )。
诗中提到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形容雨势( ),覆盖范围广。
诗人通过描绘( )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和( )。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 )和( )。
六、选择题
题目1:以下哪一项不是《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出现的意象?( )
A. 寒雨
B. 孤山
C. 玉壶
D. 明月
题目2:《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句,诗人最可能希望亲友如何回答?( )
A. 告知他们诗人已平安抵达目的地。
B. 告诉他们诗人与友人相聚甚欢。
C. 告诉他们诗人心中依然挂念他们。
D. 告诉他们诗人已有了新的知己。
题目3:下列哪一项不是《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所表达的情感?( )
A. 离别之伤感
B. 对友人的祝福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自己品格的坚守
题目4:《芙蓉楼送辛渐》中,“冰心”一词的含义是?( )
A. 指冰冷的心,表达诗人的冷漠。
B. 指纯洁无暇的心,表达诗人的高洁品质。
C. 指悲伤的心,表达诗人的离别之痛。
D. 指坚定的心,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题目5:以下哪一项最能概括《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主题?( )
A. 友情之深厚
B. 离别之伤感
C. 景色之美丽
D. 品格之高洁
七、深入阅读理解课文
题目1: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题目2:请分析“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孤”字的妙用。
题目3:如何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和“玉壶”的意象?
题目4:《芙蓉楼送辛渐》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5: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芙蓉楼送辛渐》。
八、按要求写句子
题目1:仿照“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句式,写一句描绘春雨的句子。
题目2:用“玉壶”和“冰心”两个词语,写一句表达自己对友情珍视的句子。
题目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芙蓉楼送辛渐》中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
题目4:用“依依不舍”写一句描述离别心情的句子。
题目5:结合《芙蓉楼送辛渐》的内容,写一句表达诗人对友人深厚情感的句子。
答案:
四、生字拼音与新词解释
生字拼音
芙蓉(fú róng)
楚(chǔ)
孤(gū)
玉壶(yù hú)
新词解释
孤:孤单,这里形容友人离去后诗人形单影只的心情。
玉壶:比喻纯洁的心灵。
冰心:比喻心地纯洁,没有杂质。
连江:江水相连,形容雨势大,覆盖范围广。
平明:天亮时分。
辛渐:诗人的友人,这首诗是诗人为他送别时所写。
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诗人送别友人时,心情十分( )。
诗中提到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形容雨势( ),覆盖范围广。
诗人通过描绘( )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和( )。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 )和( )。
六、选择题(5个及答案解析)
题目1:以下哪一项不是《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出现的意象?
A. 寒雨
B. 孤山
C. 玉壶
D. 明月
答案:D
解析:诗中描绘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和“平明送客楚山孤”等景象,其中“寒雨”和“孤山”是诗中出现的意象。而“玉壶”作为诗人自喻高洁品质的象征,也是诗中的意象。然而,“明月”并没有在诗中出现,因此是正确答案。
题目2:《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句,诗人最可能希望亲友如何回答?
A. 告知他们诗人已平安抵达目的地。
B. 告诉他们诗人与友人相聚甚欢。
C. 告诉他们诗人心中依然挂念他们。
D. 告诉他们诗人已有了新的知己。
答案:C
解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因此,他最可能希望亲友们回答的是他依然挂念他们,这符合诗人的情感表达。
题目3:下列哪一项不是《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所表达的情感?
A. 离别之伤感
B. 对友人的祝福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自己品格的坚守
答案:C
解析:诗中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内心独白,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祝福。同时,诗人也通过“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然而,诗中并没有明确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
题目4:《芙蓉楼送辛渐》中,“冰心”一词的含义是?
A. 指冰冷的心,表达诗人的冷漠。
B. 指纯洁无暇的心,表达诗人的高洁品质。
C. 指悲伤的心,表达诗人的离别之痛。
D. 指坚定的心,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答案:B
解析:“冰心”在诗中是诗人自喻高洁品质的词语,表示纯洁无暇的心。这与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伤感相呼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质的决心。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题目5:以下哪一项最能概括《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主题?
A. 友情之深厚
B. 离别之伤感
C. 景色之美丽
D. 品格之高洁
答案:B
解析:虽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但整首诗的主题还是围绕离别之情展开的。诗人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离别的伤感。因此,B项“离别之伤感”最能概括诗的主题。
七、深入阅读理解课文(5个题目及答案解析)
题目1: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寒雨连绵不断,整夜洒落在吴地的江面上的场景。这样的描绘为全诗奠定了离别伤感的基调,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不舍。
解析:通过描绘寒雨连江的景象,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离别时的凄凉氛围,为后续的离别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题目2:请分析“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孤”字的妙用。
答案:“孤”字既形容了楚山的形单影只,也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个字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孤”字一语双关,既描绘了楚山的孤寂之态,又暗指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单心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炼字功夫。
题目3:如何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和“玉壶”的意象?
答案:“冰心”指纯洁无暇的心,“玉壶”则比喻高洁透明的品质。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自己品格的自我期许和对友人的嘱托,表达了诗人坚守节操、不受世俗污染的决心。
解析:“冰心”和“玉壶”都是诗人用以自喻的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期望。
题目4:《芙蓉楼送辛渐》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己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友情的珍视。
解析: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内心独白,诗人成功地传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和追求。
题目5: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芙蓉楼送辛渐》。
答案:《芙蓉楼送辛渐》一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象征等艺术手法。诗人通过描绘寒雨、孤山等意象来烘托离别的氛围,同时以“冰心在玉壶”象征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解析:诗人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中既有景的描写,又有情的抒发,情景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八、按要求写句子(5个及答案解析)
题目1:仿照“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句式,写一句描绘春雨的句子。
答案:细雨润物夜滋田。
解析:这句仿写的句子保持了原句的结构和意境,同时用“细雨”和“滋田”等词语描绘出春雨的特点和作用。
题目2:用“玉壶”和“冰心”两个词语,写一句表达自己对友情珍视的句子。
答案:我们的友情就像玉壶中的冰心,清澈透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解析:这句句子巧妙地运用了“玉壶”和“冰心”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情品质的期望。
题目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芙蓉楼送辛渐》中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
答案:诗人站在芙蓉楼上,目送友人乘船远去,江面寒雨绵绵,孤山相对,离情别绪涌上心头。
解析:这句描述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诗中送别的场景和诗人的情感状态,符合题目要求。
题目4:用“依依不舍”写一句描述离别心情的句子。
答案:在车站告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握手道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彼此的祝福。
解析:这句句子使用了“依依不舍”这个词语,准确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和状态,符合题目要求。
题目5:结合《芙蓉楼送辛渐》的内容,写一句表达诗人对友人深厚情感的句子。
答案:在《芙蓉楼送辛渐》中,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对友人深厚而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不舍。
解析:这句句子结合了诗的内容,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友情的不舍,同时也凸显了诗人对诗歌主题的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