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清单05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和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强(含答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整合清单05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和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强(含答案)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整合清单05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和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强 -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针对性复习】【精讲+易考点】整合清单
一、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1.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大危机、大萧条时期)
(1)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存在(生产 化和生产资料 占有的矛盾)
(2)垄断组织与自由主义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商品生产出现 危机。
2.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过程:
(1) 年美国爆发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例外)。
(2)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贸易严重下降。发达国家出现银行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商品过剩、经济萧条等现象,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政局动荡等问题。
3.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解决措施:
①1933年前为了缓解危机,各国纷纷单方面推行 政策;
②提高 ,货币 ,导致了 紧张, 失去作用,从而引发了二战。
4.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新理论: 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内容:主张出现经济危机(通货紧缩)时,政府应 ,制造 拉动经济的增长;
(2)作用:缓解了 (国家不干预经济)所加剧的经济危机,减少了自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大危机到来后,主要国家纷纷放弃了 。
5.开始实践:罗斯福新政(1933年)
(1)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核心是政府 干预经济,是凯恩斯主义的具体实践。
(2)具体措施:
①整顿 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 贬值,提高 ;
②调整 政策: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③调整 关系: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管制公用事业控股公司;④ 与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 ”;兴办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二、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加强(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6.第一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
(1)二战结束,冷战、两极对峙,客观上提供了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
(2)各国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战后资本主义调整)资本主义国家间 的不断完善;
(3)西欧 的促进作用;
(4)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 的新成果;
7.第一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干预力增强的体现
(1)世界:建立两个体系、三个支柱
(2)国家:
① 发展国垄断资本主义,建立国营企业,央行国有化;
② 建立“混合经济”,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融合。
③ 增加国家财政开支,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国防建设,调节社会收入等
④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 ,扩大了 , 但造成了 , 降低了 。
(3)企业: 革命; ; 成为主导
8.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20世纪70年代初)
(1)目的:防止 悲剧重演;建立战后新的经济秩序;美国企图获得____位。
(2)构成:
①两个体系:形成以_____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 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②三个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
(3)内容:美元与黄金固定比价;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基本固定。
(4)作用:
①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促进了 的发展,顺应了 趋势;
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朝着____化、____化方向发展;
④便利了人们的消费,改变人们的生活;(如服务贸易,电子商务,金融的全球化、电子化)
⑤同时确立了美国世界 的地位。
(5)问题:
①国际金融风险危害性增大,易引发______金融危机;
②西方发达国家____________抬头;
③世界__________仍然存在,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
(6)中国的应对: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促进________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
①倡议推动“_________”国际合作;
②推进________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③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9.从欧共体到欧盟(欧共体是欧盟前身)
(1)原因:为了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促进西欧经济发展。
(2)过程:1967年, 建立; 年,欧盟建立; 年,欧元启动。
(3)内容: ①实现 同盟;
②实行共同 政策;
③基本建成统一大市场;
④建立政治联盟;
⑤共同的 政策。
(4)意义: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 ,并对世界格局 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滞胀时期)
10.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滞胀时期)原因:从1973年起,在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进入经济“ ”。
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滞胀时期)表现:
(1)“滞”指经济危机造成的生产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
(2)凯恩斯主义失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的减弱。
11.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滞胀时期)应对措施:
(1)放弃凯恩斯主义,主张“货币主义”,即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市场自身调节作用;
(2)国有企业 ;
(3) 福利等财政开支; 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改革深受其影响。
第三阶段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
12.第三阶段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原因:
(1) 体制的广泛建立;
(2)国际金融和 蓬勃发展;
(3) 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新式沟通方式和交通方式的进步;
(4) 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
(5) 结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6)世界银行等 机制不断加强。
【知识拓展】
货币主义: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社会化 私人 过剩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组织与自由主义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使得商品生产出现过剩危机。
2. 1929 苏联
【详解】1929年华尔街股市暴跌,引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但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大搞工业化,吸取西方的技术成果,却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故①②分别填写为:1929;苏联。
3. 贸易保护主义 关税 贬值 国际关系 国际协调机制
【详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不少国家构筑贸易壁垒,提高关税,超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严重。在经济危机下,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转移国内矛盾,以邻为壑,甚至发动侵略扩张,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国际协调机制逐渐失去了作用,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故①②③④⑤分别填写为:贸易保护主义;关税;贬值;国际关系;国际协调机制。
4. 凯恩斯 扩大财政支出 赤字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盲目性 自由市场体制
【详解】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新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内容:主张出现经济危机(通货紧缩)时,政府应扩大财政支出,制造赤字拉动经济的增长;(2)作用:缓解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不干预经济)所加剧的经济危机,减少了自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大危机到来后,主要国家纷纷放弃了自由市场体制。
5. 1933年 全面 银行 美元 关税 农业 劳资 社会救济 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核心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是凯恩斯主义的具体实践。具体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关税;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调整劳资关系: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管制公用事业控股公司;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故①应填1933年;②应填全面;③应填银行;④应填美元;⑤应填关税;⑥应填农业;⑦应填劳资;⑧应填社会救济;⑨应填公共工程;⑩应填以工代赈。
6. 干预力度 协调机制 联合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详解】(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战后资本主义调整)资本主义国家间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联合的促进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7. 社会矛盾 政府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 生产者积极性 经营者 人民资本主义 股份公司
【详解】④根据课本知识,20世纪50—70年代初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但也造成了政府的财政赤字,降低了生产者积极性。
(3)企业通过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实现了企业经营权所有权的分离,股份公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
8.全球化;金融;货币;区域集团化;美元;美国;1967年;1993年;1994年;二战;霸主;美元;美国;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制度;体系;经济霸主;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旧秩序;全球治理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人民币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金融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经济区域集团化。美元主导双挂钩,美国主导制定规则。1967年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1)目的:防止二战悲剧重演;建立战后新的经济秩序;美国企图获得霸主位。(2)构成:①两个体系: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 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②三个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3)内容:美元与黄金固定比价;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基本固定。(4)作用:①稳定了国际金融;②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趋势;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④便利了人们的消费,改变人们的生活;(如服务贸易,电子商务,金融的全球化、电子化)⑤同时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 的地位。(5)问题:①国际金融风险危害性增大,易引发全球性_金融危机;②西方发达国家_贸易保护主义抬头;③世界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6)中国的应对: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③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9. 欧共体 1993 2002 关税 农业 防务 国际地位 向多级方向
【详解】从欧共体到欧盟(欧共体是欧盟前身)
(1)原因:为了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促进西欧经济发展。
(2)过程:1967年,欧共体建立;1993年,欧盟建立;2002年,欧元启动。
(3)内容: ①实现关税同盟;
②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③基本建成统一大市场;
④建立政治联盟;
⑤共同的防务政策。
(4)意义: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并对世界格局向多级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10.滞胀
【详解】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滞胀时期)
原因:从1973年起,在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进入经济“滞胀”。
11. 减少 私有化 削减
【详解】(1)根据课本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一些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主张“货币主义”,即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市场的自身调节作用。
(2)根据课本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经济滞胀,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以此减少国家的经济负担。
(3)为应对经济滞胀,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削减福利的方式减少财政开支,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改革深受其影响。
12. 市场经济 跨国公司 科技 生产关系 冷战 国际协调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新式沟通方式和交通方式的进步;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冷战结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银行等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故①应填市场经济;②应填跨国公司;③应填科技;④应填生产关系;⑤应填冷战;⑥应填国际协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