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清单02世界中古史(含解析)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整合清单02世界中古史(含解析)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整合清单02世界中古史-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针对性复习】【精讲+易考点】整合清单
公元前4000年 —— 公元15世纪末
【基础知识】
一、公元前 公元5世纪——15世纪 西方中古史时期
(一)西亚文明代表——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文明
(1)地理位置: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特征: 性、融合性、 性 (造纸术)同时保留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东方文化
(3)文学:“ ”:反映阿拉伯氏族社会的崩溃(公元6-7世纪早期)
《 》:一千零一夜
(4)数学: 学发展为独立学科;阿拉伯数字(印度)
(5)天文学:证明了发生 的可能性科学
(6)医学:百科全书《 》(传染病)
(7)圭臬:准则、标准、法度
(8)伊斯兰教:7世纪中叶形成
由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突厥文化融合(多元文明)
(9)政权特点:政教合一:最高执政者 哈里发
南亚文明代表——印度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
2.印度笈多帝国
(1)地理位置:恒河中下游
(2)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 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
3.德里苏丹国
(1)地理位置:印度河上游,恒河上、中游。
(2)宗教: 为国教。
(3)政权: 为最高执政者。
地方划分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 担任。
东亚文明代表——日本和朝鲜
4.东亚文明代表——日本和朝鲜
朝鲜
(1)史学突出:《三国史记》(新罗、百济、高句gou丽)《高丽史》;
1145年高丽官员成书 薛仁贵东征灭高句丽
(2)音乐、舞蹈特色鲜明
(3)政权: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日本
(1)政权:646年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10世纪中央集权瓦解,形成独特社会阶层—武士阶层
12世纪幕府统治形成
(2)经济:贵族、神社、佛寺占有土地,发展庄园
(3)文学:《万叶集》(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4-8世纪)
《源氏物语》(成书于11世纪)
(4)艺术:法隆寺的修建(607年受南北朝风格影响,木质结构);
浮世绘(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7-19世纪),具有民族特色
共性:深受 文化(儒学)的影响,如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风俗习惯等
(四)美洲文明代表—— 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5.美洲文化
(1)宗教:多神崇拜,建造 来祭祀神灵,崇拜 等。
(2)玛雅文明:新石器时代——15世纪中期
创造文字;发明“ 历”;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种玉米
(3)印加文明:12世纪——16世纪初
建造 庙;使用麻醉剂;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等。
(4)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16世纪 墨西哥
锻造铜器;用图画文字记录事件;陶器、石雕;浮动园地;水渠道路纵横。
毁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
(四)欧洲文明
一、罗马帝国的覆灭
6.罗马帝国(前27— 年)
①395年—— 西罗马帝国 : 后被日耳曼人消灭
②395年—— 东罗马帝国 : 被奥斯曼灭;伊斯兰文明;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查士丁尼法典》
(1)政权:王权、教权、城市自治权、领主权并立的政治格局
封君封臣
(2)经济:庄园经济
(3)宗教:基督教信仰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4)文学: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二、中古时期欧洲政治发展(原西罗马帝国):
7.中古时期欧洲政治发展特点:四权博弈
① 教会
② 国王
③ 城市
④ 贵族
8.两大制度—— 封君封臣;庄园与农奴制
(1)封君封臣制度
A定义:
①封君:分配 为封君;各级 都是土地的实际占有者(司法、行政)
②封臣:领取 为封臣(兵役)
B性质:
①经济性: 是核心
②政治性:等级森严
封君:保护封臣;维持封臣生计;
封臣:服兵役
③法律性:庄园法庭的判决,具有法律效力
(2)庄园经济与农奴制
①庄园组成:领主(庄园法庭)+ 自耕农 + 农奴
② 的农业经济
③农民(地租+劳役)与 农奴(劳役地租)共同进行劳作
9.城市自治权的兴起
(1)时间:10——11世纪
(2)原因:
①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经济繁荣, 阶层壮大
②城市位于领主土地上,矛盾冲突加剧
(3)争取自治权的方式:谈判、赎买、武装暴动
趋势:
(4)作用:王权与城市自治权的结合,有利于统一
(1)拜占庭文化
特点: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西亚、北非文化
标志性成就:《罗马民法大全》
建筑和雕塑:继承自古希腊罗马并有所发展
(2)俄罗斯文化 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文学:《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继承 传播 悬诗 天方夜谭 代数学 日环食 医典
【详解】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经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所以①为“继承”,②为“传播”。
悬诗,阿拉伯古典诗歌集,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篇(一说十篇)长诗的总称。出现于阿拉伯文学的蒙昧时期,是六、七世纪早期阿拉伯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阿拉伯世界是妇孺皆知的名篇。所以③为“悬诗”。
《一千零一夜》(Tales from th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The Arabian Nights)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该作讲述古代阿拉伯地区有一位国王叫山鲁亚尔,他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宫相维齐尔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山鲁佐德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因爱听故事而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所以④为“天方夜谭”。
在科学上,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所以⑤为“代数学”。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所以⑥为“日环食”。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该书就重印了15次。所以⑦为“医典”。
2.印度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印度笈多帝国
(1)地理位置:恒河中下游。
(2)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 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
3. 伊斯兰 苏丹 穆斯林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德里苏丹国
(1)地理位置:印度河上游,恒河上、中游。
(2)宗教:伊斯兰为国教。
(3)政权:苏丹为最高执政者 。苏丹地方划分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4.中华文化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和日本均属中华文化圈,均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5. 金字塔 自然神 玛雅 太阳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洲文化
(1)宗教:多神崇拜,建造金字塔来祭祀神灵,崇拜自然神等。
(2)玛雅文明:新石器时代——15世纪中期。
创造文字;发明“玛雅历”;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种玉米。
(3)印加文明:12世纪——16世纪初建造太阳庙;使用麻醉剂;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等。
(4)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16世纪 墨西哥
锻造铜器;用图画文字记录事件;陶器、石雕;浮动园地;水渠道路纵横。
毁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
6. 395 476 1453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27年,分裂于公元395年。公元395年到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西罗马帝国最终被日耳曼人灭亡。公元395年至公元1453年是东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7. 教权 王权 城市自治权 领主权
【详解】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可知:中古时期欧洲政治发展的特点:四权博弈,即教权、王权、城市自治权和领主权。
8. 土地 领主 土地 土地 自给自足
【详解】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当时,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利,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利,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所以①为“土地”,②为“领主”,③为“土地”。
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是: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契约关系(互尽义务)、有限控制。所以④为“土地”。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所以⑤为“自给自足”。
9. 工商业 平民权逐步崛起,领主权受到冲击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原因主要是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经济繁荣,工商业阶层壮大,而且城市位于领主土地上,矛盾冲突加剧。城市兴起的趋势是平民权逐步崛起,领主权受到冲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