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案(2022新课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案(2022新课标)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古希腊和罗马文明。要让学生了解灿烂辉煌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由于历史时空条件的不同,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呈现各自的特点。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元前4世纪,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古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公元前509年,以罗马城为中心,罗马共和国建立起来。罗马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法律是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古希腊人在文学、建筑、雕塑、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罗马人吸收古希腊文化精髓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特别是法律建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唯物史观 初步认识民主政治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知道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进步性;能够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斯巴达克起义;了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知道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时空观念 知道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发展历程,能够根据重要事件划分历史时间,并叙述相关史实;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之间的相互关联,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史料实证 认识古代欧洲文明史,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其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以史料为支撑论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及贡献
历史解释 能够有条理地概述希腊城邦的相关史实,了解、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两面性;知道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
家国情怀 认识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尊重和欣赏西方古典文化成就,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1.通过《古代希腊示意图》,了解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分析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了解希腊城邦的特点及社会状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了解雅典民主政治与伯里克利主政时期的基本情况,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材料研读,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阅读《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通过学习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学习亚历山大坚毅勇敢的性格以及远大的抱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雅典的民主政治;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正确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一、导入新课
播放《斯巴达300勇士》的相关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巴达的勇士非常厉害,你们知道斯巴达属于古代哪个地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这个地区的历史!
二、探究新知
(一)希腊城邦
1.课件出示《古代希腊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内容,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和特征。
提示:地理范围: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特征:环海、多山、多岛屿,地势崎岖不平,仅有小块的平原。耕地不足,土壤贫瘠,淡水资源匮乏,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候温和,矿藏资源匮乏,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
2.课件出示下面的材料,并提出问题:与亚非文明古国相比,古希腊文明有何特点?
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临爱琴海,岛屿星罗棋布。境内多山,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和葡萄。希腊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但是希腊有很多优良的港口,希腊人的航海设备和技术都很好。希腊人创造繁荣的方法是发展制造业和海外贸易。
(学生思考,互相讨论)
教师总结: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而古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属于海洋文明。
3.教师提问: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最大的城邦是哪一个?(课件展示《雅典卫城》《雅典露天剧场》图片)
  
提示:特点:“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达。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内容,归纳希腊城邦的居民是如何划分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提示: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雅典改革的资料,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课上分享交流,小组发言。
提示:雅典经历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机制基本建立。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代发展到高峰的基础。
2.课件出示《伯里克利》并作介绍:这位头戴战盔、表情凝重的历史人物雕塑头像,就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8页“雅典的民主政治”内容并提问:伯里克利是怎样完善雅典的民主政治的?
提示: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政,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②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③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④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了津贴制度。
3.课件出示《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故事片段。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故事中的小问题。
片段一 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罗耶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
提示:公民意识强;他可能抽签当上公职官员;他去开会还有津贴。
片段二 执勤的人不准他妻子进入会场,为什么?
提示: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不是雅典公民,无权参加公民大会。
片段三 不识字的帕罗耶却能担任公职,为什么?
提示:任何一个雅典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官职。
4.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说说雅典民主政治维护了哪个阶层的利益。
希腊奴隶社会尽管在公民内部实行民主,但对奴隶仍是非常严酷的,奴隶与奴隶主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不仅希腊城邦的专政措施无孔不入,奴隶主对奴隶的虐待更是五花八门:从鞭打开始,直到吊起脚来、抽筋折骨、剥皮、绞杀、烧死、从鼻子里灌醋、在肚子上压砖……无所不用其极。这一切对奴隶的虐杀构成希腊古典文明最阴暗的一面,却也是最本质的一面。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之下,希腊奴隶群众的反抗斗争异常激烈,方式多样,从怠工、逃亡、击杀个别奴隶主、利用奴隶主内部矛盾打击奴隶主,直至武装起义,发动奴隶主最害怕的“奴隶战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提示:雅典民主政治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它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补充:雅典民主政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小国寡民”的民主,是奴隶主的特权民主,是对外殖民的民主。它的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
5.课件出示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并展示材料。请同学们思考: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问题?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或者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位哲学家因在陪审法庭中指责雅典政治的弊端而被包含着一大批像帕罗耶这样的文盲、保守派的法官们投票表决,集体定为有罪。公元前399年,约70岁的苏格拉底受审判处以死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个以言论自由著称的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权以外,没有任何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并判处死刑。这使得雅典式直接民主的弊端暴露无遗。
6.组织学生围绕“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展开辩论。
通过正反两方激烈地辩论,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雅典民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使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另一方面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的自身发展。因此,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三)亚历山大帝国
1.课件出示《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亚历山大东征的开始时间、路线、结果。
提示:开始时间:公元前334年。路线:进攻波斯帝国→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进入埃及→转入两河流域→再度与波斯大军会战,灭波斯。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教师总结: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他率军进入小亚细亚,在伊苏斯大败波斯,接着占领埃及,在埃及建立了著名的亚历山大港;然后攻陷巴比伦等城市,灭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进军中亚细亚时,遭到当地游牧部落的反抗,无功而返;进军印度河流域,又遭到土著居民的顽强抵抗,再加上士兵普遍厌战,亚历山大被迫退兵,返回巴比伦。亚历山大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2.教师展示材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亚历山大东征有何历史影响。
亚历山大的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之苦。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遭洗劫一空。仅从波斯金库他就抢走了18万塔兰特的金银。辉煌壮丽的波斯王宫被付之一炬。亚历山大代替大流士三世成了西亚和中亚的主人,当地人民只不过换了个统治者而已。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补充: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造成了人口的死亡和经济的大量损失。但是,从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三、课堂小结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之后希腊经历了荷马时代和城邦时代。希腊典型的城邦主要有雅典和斯巴达,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亚历山大通过对东方的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本课充分运用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直观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本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