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主题教学 (第4课时)课时类型 Listening and Talking 学时 40分钟教学素材 PPT和听力资料(体育精神)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次教学中层层递进地设计了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首先基于语篇,进行学习理解类活动,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而后深入语篇,进行应用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开展描述、阐释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后超越语篇,进行迁移创新类活动,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促进能力向知识的转化。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英语教学应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在语境中发生。故本课教学过程中以“人与社会”中的“文学、艺术与体育”的主题为引领,以听力对话为依托,在围绕体育赛事表达自己观点的具体语境中发生,整合文本中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突出语言、文化、思维之间的关联,实现语言中承载的跨文化价值。运用听、说、读、看、写等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发展逻辑思维,学会学习。内容分析/语篇研读/文本分析 what 语篇是Cao Jing、Max和Lily三位学生之间的对话,三人就运动会赛场上某一竞技现象表达自身观点看法,两位女生冲刺阶段,其中一位意外摔倒,另一位将比赛荣誉抛之脑后,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摔倒女生共同完成比赛这一运动会赛场上的小插曲。通过谈论,辩证思考这一现象,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竞技精神。 why 通过三位学生对该体育赛场小插曲表达观点看法的对话,学习准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优良运动员风范(sportsmanship),形成努力拼搏、规范正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how 对话通过描述过去发生事件、表达观点看法展开; 使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描述过去发生事件,使用一般现在时表达自身观点; 对话使用本单元语法知识点——反意疑问句,比如didn't you No, I didn’t. did she 对话中有关赞同和反对的表达有:Exactly,I agree/don’t agree, I don’t think so, That doesn’t make any sense! I see what you mean, but... 对话中用来描述sportsmanship的词汇表达有help each other, finish the race, do one’s best to win, winning, compete for, the honor, helping others等。整体思路与课时定位 本文位于人教版(新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的workbook的阅读板块。本单元位于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Listening and Talking的版块。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我语境下的主题:体育和健康。本单元围绕体育和健康这一话题展开,内容涉及邀请朋友看赛事、了解体育明显人物的特质、比较和对比健康方面的问题等。本节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第4课时即关于探讨体育人精神的话题。学情分析 自然情况:经过前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体育话题的一些表达和词汇,短语和句型,学生非常喜爱体育这一话题,加上reading 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输出一些关于sportsmanship的表达。已有基础:学生能够获取一些听力语篇信息、处理信息,有一定的学习听力语篇的经验,能用英语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学生知识基础打得不扎实,而且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自学能力差,大部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在听力方面,学生听取观点和处理观点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教师要渗透听力题目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通过听进而上升到说的层面。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学习理解:获取对话的主旨大意和关键词,梳理对话中有关体育精神的观点和论据。2.应用实践:初步运用表达同意和不同意的功能词句,分析与判断对话中的观点。3.迁移创新:批判与评价部分体育现象,表达同意和不同意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找到语篇材料的细节信息。 2.加强学生在描述旅行计划方面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 1.获取对话中的主旨大意和关键词。 2.获取表达同意和不同意的功能词句。 3.针对对话中的观点,初步运用表达同意与否的功能词句表达看法。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学生需要提前预习Listening and Talking 的部分,并尝试理解“sportsmanship”一词学习策略 1.设计多样化的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 借助视觉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交互式的口语练习,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提供反思和评价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元认知的角度思考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效果评价导入 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体育精神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讨论视频所展示的体育精神 学生观看图片,探讨关于体育精神的话题 学生能够进入语境,并能够初步体会“sportsmanship”的含义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体育精神”的语用语境当中;活动一 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听第一遍听力材料1) What happened to one of the girls in the race 2)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race 3) What did the other girl do 学生浏览问题并 为听力做好准备 能够听取信息并回答问题,为下一步听力任务提前做好准备。设计意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预先熟悉听力语篇,并未完成课本活动Ⅰ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二 强调学生需要听取三位同学的不同观点,并完成活动Ⅰ的题目: 预览活动Ⅰ的内容,并完成题目; 听取三个人对于比赛的不同认知;设计意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听取文本中任务观点,并作出判断;为后面关于体育精神的探讨作出铺垫;活动三 指导学生再次听取听力材料,并识别文本中使用的关于“赞同”或“不赞同”的表达 听取听力文本并就题目要求作出判断; 能够听取文本中关于“赞同”或“不赞同”的表达设计意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进一步听取听力材料,在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听懂关于“赞同”或“不赞同”的表达;活动四 教师提问问题:“Who do you agree with ”展示包括 agreement or disagreement, reason, example, and conclusion的信息内容。For example:An athlete should do his/her best to win. I agree with you. … I see what you mean, but…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Ⅲ:Whether a soccer player should pretend to fall down even if it helps his/her team or not 学生分成4人一组,就听力内容的观点输出内容 能够对某个观点提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设计意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归纳和整理核心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将语言内化,从学习理解过渡到应用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Choose one of the three situations below and prepare for a conversation or debate. In school teams, everyone should get a chance to play, not only the best players. It is wrong to pay people millions of yuan to play sports. Athletes should play only for their own country. 评价标准: ItemsAssessment contentsexcellentgoodNeed improvementSpeakingPronunciation & IntonationFluency & Speaking loud/clearlyCorrect grammar & perfect expressionAppropriate length & BehaviorsContentNew or sharp ideasInteresting & SufficientPerfect designCooperationInteraction with othersCreativityCreative performanceStrengths and weaknesses/Comments:总结与反思 本节听说课是信息类型非常明确的一节课,课堂活动逐一将学生引入进对于体育精神的探讨。 1.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且按步骤完成,收效良好。 3.课件设计精简,实用性强,板书清晰工整,且有红色重点标注。 4.课堂中学生状态非常不错,对话部分语言组织很好。 5.学生讨论和有疑难时,教师可以立即给予指导。 4.summary部分由于时间问题,总结的非常仓促,如还有时间应让学生做总结,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