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道德与法和历史两部分.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答题纸上密封线内的有关内容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清楚.3、答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住置作答一律无数.第 I 卷 选择题 (共2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题共14题,每题2分,计28分)1.“一个梦想,两个梦想,三个梦想,十四亿个梦想,中国梦…”每个人都有梦想,下列关于少年的梦想说法正确的是A.少年梦想是不切实际的愿望 B.少年梦想都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C.少年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D.共同的理想比个人的理想更重要2.据国民阅读形式调查统计,市民阅读纸质图书占30%,用手机阅读占20%,电子阅读器10%,网络在线读书占15%,听书占20%,看视频讲书占5%。上述材料表明A.手机阅读成为最多的选择 B.学习点亮明灯,国民学习习惯已经养成C.科学学习方法有利于成功 D.阅读的渠道不断丰富,阅读途径多样化3.《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我们成长有深远的意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主要启示我们A.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他人 B.要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C.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D.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4.在2023年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中,中国女冰面对身材高大、力量强、在身体对抗冲撞上更有优势的欧洲球队,充分发挥自身速度快、打法灵活的特点,取得不错成绩,时隔12年重回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A组。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A.互相学习,友谊第一 B.扬长避短,打出信心C.改正缺点,扬眉吐气 D.遥遥其途,顺其自然5.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千金易得,朋友难求。“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道尽了珍惜;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了不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尽了真挚,若要结识真诚美好的朋友,我们要A.主动关怀朋友,掌握交友的方法 B.只和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交友C.以自我为中心,只享受交友乐趣 D.真诚对待,为朋友做任何事6.邓稼先和杨振宁幼时邻居、中学同校、大学同系、留学同室,两人友情跨越半个世纪。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那就是为祖国科技事业作贡献,正如邓稼先给杨振宁赠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下列对杨振宁和邓稼先的友情解读最贴切的是A.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B.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C.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D.友谊中有竞争也有合作7.“网络孤独症”是指长期过分依赖网络交往,淡化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远离了周围人群,慢慢地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失去了感受力和参与感,变得越来越孤僻。“网络孤独症”的出现说明A.网上交往具有可靠的现实基础 B.网络世界容易让人失去防范意识C.网络世界丰富多彩、无所不能 D.网上交往可能影响现实世界交往8.家,一个最简单的字,又是一个最复杂的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家不仅仅是一间居所,而是一种精神信仰,是内心最深处的根。可见,中国人的“家”A.在世界上有最丰富的内涵 B.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C.是一所房子,是一个区域 D.只是由血缘关系结合成亲属生活组织9.下列选项与右图漫画寓意相符的是A.生命是坚强的,有韧性的B.生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C.经历挫折才能让人获得成功D.要保护自己生命,不受风雨10.曹操的《短歌行》中有对人生的感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主要体现了生命是A.来之不易的 B.偶然的 C.短暂的 D.不可逆的11.“寻找最美教师”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活动旨在展示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风貌,吸引全社会更多地关注教师群体。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①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② 增加教师的劳动收入③ 彰显教师是最受尊重的职业 ④ 激发对教师感恩之情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④ D.③ ④12.家和万事兴。下列七年级学生的做法有利于让家庭更和睦的是① 小宁跟妈妈学做饭,主动打扫卫生 ② 小雨不听父母劝阻仍然熬夜玩手机③ 小齐常常同父母一起看望爷爷奶奶 ④ 小东与父母发生冲突并且顶撞父母A.① 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② ④13.总有些短小的词句,丰富人生经验,给予智慧启迪。下列名言理解正确的是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③ ④14.张桂梅老师用行动奉献社会,不求回报,只愿孩子们走出大山。多年后,她的学生放弃大城市待遇回到学校,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这告诉我们① 人的生命是可以实现接续的 ② 模范人物才能实现生命价值③ 生命接续包括精神上的继承 ④ 生命虽然平凡也能创造伟大A.①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2分)二、简要分析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说明;本题共2小题,共8分)15.[家校共育活养品格]材料一:“安其学而亲其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里见到老师,一声清脆的“老师好”;上课时,专注的神情;老师批评后,虚心的改正…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1)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分)材料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百善孝为先”“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道出千千万万子女感恩的情怀。(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4分)三、情境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题计14分。16.你思考过生命吗?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生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围绕“生命”话题,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认识生命]材料一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茁壮成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材料二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我们需要用真诚、热情、给于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材料三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做准备,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1)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4分)[感悟生命]2023年10月,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钱红艳映入大家的视线,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苦难是人生常态,与其沉论颜废,不如向阳而生。2000年遭遇车祸,4岁截肢,那时的她不惧异样眼光,如常去上学,也从不自怨自艾。2004年,有人将她的经历拍成教育片,这个女孩的笑容瞬间感染了无数人。2007年,她的家乡举办残运会,她被带去看比赛,认识了“中国残疾人游泳教父“张鸿鹄。在教练的帮助下,她努力坚持,咬牙完成很多高难度的训练,两年后已经像水中自由的“鱼儿”。(2)钱红艳面对挫折的经历,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守护生命](3)请你完成以上横线部分的内容。(4分)历史部分(考试形式:闭卷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1.在晋(山西)东南一带,流传着一句话:“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下列原始居民也种植“金珠子“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中① 对应朝代的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分封制的确立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司母戊鼎的铸造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3.2022年春晚节目中,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的舞蹈《金面》惊艳四方,节目中还原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出土文物造型,部分文物与河南安阳殷墟、山西陶寺遗址、江西新干遗址等地出土的青铜器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这些考古发现A.确定了中华文化的新起源 B.动摇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地位C.印证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4.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以下关于春秋时期的资料中,可信度最高史料的是A.《史记·周本纪》 B.出土文物“春秋护头胄”C.小说《春秋霸图》 D.影视作品《春秋风云录》5.关于历史上某一时期,唐朝诗人胡曾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右图是这一时期的形势图,其中其中③ 处为A.秦B.燕C.齐D.楚6.“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验证此观点的历史史实是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7.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该学者意在说明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8.如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创立皇帝制度 B.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C.地方推行分封制 D.统一了文字9.汉武帝采用主父值“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A.巩固大一统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发展小农经济10.理清线索有助于把握历史知识。如图展示的线索主题是A.西汉的政治统治 B.西汉的兴亡 C.东汉的政治黑暗 D.东汉的兴衰11.“他没有指挥千军万马,但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让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据此可判断,”他“是A.卫青 B.张赛 C.汉武帝 D.霍去病12.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A.形成了完备的商业网络 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C.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避免了与西方军事对抗1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下列可以印证这一毋庸置疑的历史的是A.丝绸之路开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宣政院的设置 D.驻藏大臣的设置14.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A.春秋、战国 B.战国、东汉 C.战国、西汉 D.春秋、东汉15.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场战役的影响是A.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C.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D.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16.长千古城的考古发现,将南京城区建城历史提前到距今3000多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南朝17.《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盼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18.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2世纪晚期的是A.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于公元前207年开始C.黄巾起义于184年爆发 D.西晋于280年统一全国19.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所学,判断如图所示思维导图反映的单元主题是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对象,以书写功夫为基础,用以宜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在我国历史上书法家辈出,流派各异,精品荟萃。其中时人称其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人称他为“书圣”,他是A.王羲之 B.钟 C.顾恺之 D.曹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计30分。)21.政治变革、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秦汉史十五讲》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概括两条“商君”采取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指出此次改革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杰出人物”的理由。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后推行的制度。(2分)(3)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孝文帝“汉化”的措施与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推动改革成功的主要因素。(1分)22.农业是民生之本,农业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渠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货种子、口粮给贫民…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摘编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三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指出材料一中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指出该现象出现的时期。(3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对农业的态度。这体现了汉初何种治国政策?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的治国措施所形成的治世局面。(3分)(3)据材料三,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南方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3分)(4)以史为鉴,请你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献言献策。(1分)23.周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传统文化篇”活动探究课,邀你参与。(10分)【活动一“触摸”历史文献】文字记载而有文献,文献是“活着”的历史,都在讲述着过去不为人知的往事。(1)结合所学,指出图一可佐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指出图二文献的作者与地位。图三文献主要涉及哪一领域?(4分)【活动二“走进”历史人物】中国人民银行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三年历时十年,发行了十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以下为其中两位杰出人物的纪念币。(2)结合所学,分别说说后人纪念他们的理由。(2分)【活动三“考察”历史遗址】历史遗址专指古人类的建筑性遗存,是人类有意识加工而成的,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3)结合所学,选取一处遗址撰写一篇导游解说词。(要求:包括人物的生活时代、主要贡献或地位。)(3分)(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感受传统文化?(1分)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D B A B D C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B B A A C C D A二、非选择题21.(1)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每点 1 分,总分 2 分)影响: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 分)(2)理由: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1 分)制度:郡县制(1 分)(3)原因:加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深受含文化熏陶.(任意一点得 1 分)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任意一点得 1 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任意一点得 1 分)(4)因素: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先进制度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2.(1)现象:铁农具、牛耕(2 分)时期:春秋(春秋后期)(1 分)(2)态度: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1 分)政策:休养生息(1 分)局面:文景之治(1 分)(3)原因:南方社会稳定;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工具、经验。(2 分)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 分)(4)科技兴农,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重视农业生产,推行惠农政策。保持社会安定,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定环境。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3.(1)朝代:商朝(1分)作者:司马迁(1 分)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分)领域:农业(1分)(2)理由: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得传播(1 分)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千年(1分)(3)示例 1:山东曲阜孔庙是后人纪念春秋时期孔子所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得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示例 2:河南南阳医圣祠是后人为了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设,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得理论和治病方法。他提出“治未病”,提出预防疾病。是中医临床理论得开创者。被称为“医圣”。(能答出纪念人物及生活年代、主要思想主张和著作,语言流畅,即得 3 分)(4)观看书画展;聆听专家讲座等。(1分){#{QQABTQCEggiAQABAAQgCAwWqCAKQkBGAAIoOBBAIMAAACRNABAA=}#}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D D B A B D B A C B A D A二、材料题15.(1)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③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④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⑤我们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答换位思考、主动沟通等都可以。1点2分,2点4分)(2)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是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④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哺育和支持(任意2点4分)16(1)①对自己: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有价值的。②对他人: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有价值的。③对社会: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有价值的。(任意2点4分)(2)①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②发现、发掘自己生命力量(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③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④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⑤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任意3点6分)(3)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爱惜自己的身体;②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③关注并养护自己的精神,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④守住自己的心灵,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⑤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任意2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期末答案.pdf 七年级综合II历史试卷.docx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docx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