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2分。1.C 2.B 3.A 4.B 5.D 6.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7. 质量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8. 大气压 阿基米德 不会9. 相同 不同 多种 让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10. 小于 大于11. 3000 100012. 大于 等于 大于13. B 控制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所以两次浮力相等,因为两次均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故大象重力和石头的总重力相等,根据G=mg,大象质量和石头的总质量相等。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1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各1分。15.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各1分。四、综合题,16题3分,17题6分、18题9分,19题7分,20题7分,共32分。16.V排=V物=2×10-3m3F浮=ρ水gV排=1.0×103kg/m3×9.8N/kg×2×10-3m3=19.6N……………………………3分17.(1)………………………………………3分(2)…………………………………………3分18.(1)p水=ρ水gh=1×103kg/m3×9.8N/kg×0.2m=1.96×103Pa……………………………3分(2)F水=p水S下=1.96×103Pa×2×10-2m2=39.2N…………………………………………3分(3)m水=ρ水V水=1×103kg/m3×5×10-3m3=5kgF压=G总=m总g=(5kg+1kg)×9.8N/kg=58.8N…………………………………………………3分① FM=GM= mMg =40千克×9.8牛/千克=392牛…………………………………2分②(a) pN=3920帕p = = = M、N的质量、底面积均相等pN = pM = 3920帕………………………………………………………………2分(b) hN = = =0.05米 mN = mN = = mN = mN = ×40千克= 18千克………………………3分每空1分CADB(2) 等于 不一定①= >10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共17小题,满分20分)(请用2B铅笔填涂)21.[A][B][C][D] 22.[A][B][C][D]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A][B][C][D]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D] 33.[A][B][C][D] 34.[A][B][C][D] 35.[A][B][C][D] 36.[A][B][C][D] 37.[A][B][C][D]二、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38. (1) (2) (3) (4) 99. (5) (6) (7) (8) (9) (10) 40.Ⅰ. (11) (12) (13) Ⅱ. (14) (15) ; (16) (17)41. Ⅰ.(18) (19) (20) (21) (22) Ⅱ.(23) (24) (25) (26) (27) (28) Ⅲ(29) (30)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12分)1.常温常压下空气的密度为1.29千克/米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质量最接近( )A.2千克 B.20千克 C.200千克 D.2000千克2.下列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图钉的宽大钉帽B.磨得锋利的刀刃C.雪上行驶的雪橇D.铁轨下铺设的枕木3.下列装置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液位计 B.抽水机 C.订书机 D.密度计4.水银气压计是根据( )制作而成的。A.帕斯卡定律 B.托里拆利实验 C.阿基米德原理 D.马德堡半球实验5.如图所示,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底对桌面的压力为Fa、压强为pa,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瓶盖对桌面的压力为Fb、压强为pb,则( )A.Fa>Fb, pa=pb B.Fa=Fb, pa=pbC.Fa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满两种不同的液体,现将 A、B两个小球(VA>VB)分别浸没在两杯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若现在将两个小球取出,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Δp甲、Δ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Δp甲一定小于Δp乙 B.Δp甲一定等于Δp乙C.Δp甲一定大于Δp乙 D.Δp甲可能等于Δp乙二、填空题(20分)7.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 是0.9×103千克。著名的 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 首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8.如图所示是本学期物理活动卡中的几个实验装置。其中(b)与(c)可以证明 的存在;装置(d)可以用来验证 原理。装置(a)中,手移开后,薄塑料片 下落(最后一空选填“会”或“不会”)。 9.“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选择 物质进行多次测量(选填“一种”或“多种” ),其目的是 。10.如图 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同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则两试管中液体的体积关系V甲 V乙,密度关系为ρ甲 ρ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1.如图所示,在竖直墙壁和水平地面的交角处置有边长为0.1m、重20N的正方体,对正方体施加大小均为10N的水平力F1和竖直力F2,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正方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强为 Pa。12.如图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则质量m甲 m乙。若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相同宽度,则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 p'乙,切去部分△m甲 △m乙。(均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13.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如图所示。 曹冲通过称出石头的总质量,从而知道了大象的质量,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字母“A、控制变量法”或“B、等效替代法”或“C、建立模型法”)。用物理知识解释“称象”的原理:(1)曹冲要求前后两次水面都与记号相平,是为了: 。(2)利用所学物理知识,推导得出“象的质量等于石头的总质量”的结论, 。三、作图题(6分)14.在图中,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15.在如图中,重为8牛的小球静止在水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球所受的浮力F浮.四、综合题(32分)16.体积为2×10-3m3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求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17.质量为900克的冰,密度为。(1)求冰的体积;(2)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18.如图,密闭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质量为1千克、下表面积为2×10-2m2,上表面积为3×10-2m2,容器内装有体积为5×10-3m3的水,水深为0.2m。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水。(3)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19.质量、底面积均相等的均匀圆柱体M、N竖直置于水平地面上,M的质量为40千克,N的密度为3.6×103千克/米3。① 求圆柱体M对地面的压力FM。② 现分别从圆柱体M、N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的体积,截取前后两圆柱体对地面的部分压强值记录在右表中。(a)问截取前圆柱体N对地面的压强pN,并说明理由。(b)求圆柱体N被截取部分的高度 hN和质量 mN;20.科学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1)图甲中A、B、C、D四个实验步骤最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2)小组利用三个不同物体a、b、c进行实验探究,下表是实验记录表格。物体 物重 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 浮力 空桶重 桶与排开水的重力 排开水的重力a 1.2 0.7 0.5 0.6 1.1 0.5b 2 1.4 0.6 0.6 1.2 0.6c 2.4 1.7 0.7 0.6 1.2 0.6分析表中物体a、b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 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在实验中,物体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浸没在水中。(3)有组员发现c物体的数据明显与其他组数据反映的规律不符。下列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填序号)。①溢水杯中的水未装满 ②空桶中沾有水 ③物体形状不规则(4)实验结束后,科学小组用粗细均匀的塑料吸管、石蜡、铁丝等物体制成一支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如图乙、丙所示,分别将吸管置于乙、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密度计在乙、丙两液体中所受浮力 ,液体密度 (均选填“>”“<”或“=”)。(5)在标注刻度时,若将该密度计放入酒精中量出密度计底端到液面的长度h为,将该处刻度标记为“”,则“”的刻度应标记于长度h为 cm处。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 2 3 4 5 6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7、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15、四、综合题(共32分)16、17、18、19、20、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卷(满分:50分 理化合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K-39 Cl-35.5选择题(共17小题,满分20分)【21—34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21.2023年9月23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隆重开幕。在亚运会开幕盛典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A.电子烟火 B.点燃火炬 C.文艺表演 D.升起国旗2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23.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4.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不会用到的器材是…………………………………………………( )A.药匙 B.小纸槽 C.玻璃棒 D.镊子25.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 B.食盐和沙子 C.铁和铜 D.厨房中的白糖和食盐26.莲是多年生水生草木,水下的莲藕富含维生素C、铁、淀粉和膳食纤维。莲子中钙、磷、钾含量很高。莲子中的“钙、磷、钾”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2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Al B.Si C.Fe D.O2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30.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B.CH4 + 2O2 CO2 + 2H20C.2Mg + O2 2MgO D.CuSO4 + 2NaOH Na2SO4 + Cu(OH)2↓31.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A.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B.大力开发化石能源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工业污水直接排放32. 关于化学反应C+O2 CO2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点燃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化合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C.每1 mol碳和1 mol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1 mol二氧化碳D.每1 g碳和1 g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2 g二氧化碳33.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 异常现象 原因分析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时,试管破裂 试管口未向下倾斜B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铁丝没有燃烧 氧气不纯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不纯 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D 粗盐提纯实验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溶解时加入的水不够34. 将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 )【35—37每题只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35.小倩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用于灭火36.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8gCO含有2mol原子 B.1molO3 比1molO2多1个氧原子C.H2O的摩尔质量是18g D.1个硫原子的质量是32g37.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C16H18O9,具有抗菌、抗病毒功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绿原酸分子共有43个原子B.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C.绿原酸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9D.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六、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3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用空气中常见气体填空:(填气体名称)(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1) 。(2)能代替氢气填充飞艇的稀有气体是 (2) 。(3)鱼虾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解有 (3) 。(4)夏天盛放雪糕的杯子外壁附有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4) 。39.结合所给实验仪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小松在实验室要加热150mL的蒸馏水,具体步骤如下:①取蒸馏水试剂瓶,将瓶塞 (5)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②向量筒倒入蒸馏水,接近刻度改用 (6) (填字母)滴加,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7) 保持水平;③往 (8) (填字母)里加150mL蒸馏水;④还需垫上 (9) (填仪器名称)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⑤点燃酒精灯;⑥加热。(2)上述仪器中,既能被直接加热,又能作反应容器的是 (10) (填字母)。40.Ⅰ.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两个变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角度看,变化Ⅰ是 (11)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变化Ⅱ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2) 反应。(2)从微观角度看,变化Ⅰ、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13) 。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14)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 ;参加反应的a和b物质的量比为 (16) 。(3)1mol b物质中约含有 (17) 个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41.Ⅰ.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常规测定】如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的方法。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8) 。②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19) (写一条)。(2)【实验改进】小华同学经过思考,没有使用止水夹,设计出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②在集气瓶里装进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40℃时白磷即可燃烧),按图2连接仪器,然后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接近瓶底)。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向下按,并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现象为 (20) (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现象均相同)。④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现象是 (21) (填字母序号)。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⑤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c=60mL,a=10mL,b=19mL,得出结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2) 。Ⅱ.有A、B两组兴趣小组对催化剂进行了探究实验。(一)兴趣小组A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实验1 5 ﹣ ﹣ 171实验2 5 MnO2 0.5 49实验3 5 Fe2O3 0.5 58实验4 5 KCl 0.5 154(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23) 。(2)写出实验2中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4) 。产生1.5mol的氧气需要分解KClO3的物质的量为 (25) 。(3)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 (26)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27) 。(4)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28) 。Ⅱ.兴趣小组B组选择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5)对比分析图2中的 (29) 两点(填字母符号),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6)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原因是 (30) 。跨学科案例分析期中检测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1~6 题。热爱集邮和旅游的小明无意中得到了一枚纪念青藏铁路通车的纪念邮票。他仔细欣赏了邮票(图 A),看到这枚邮票上有皑皑的雪山,有奔驰的列车,有大片的草原,还有“高原之舟”牦牛。这枚邮票让他联系到在地理课上学到的关于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知识:牦牛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牲畜品种,青稞是主要粮食作物。好奇的他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牦牛体形紧凑,颈短耳小,皮厚,汗腺极不发达,体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牦牛的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呼吸、脉搏快。同时他还知道了在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为更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小明查到了一张标记有年降水量、铁路、城镇、河流的青藏高原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图 B)。根据网络上一篇文章中的信息,小明在这张图上标注出了青藏高原最适合种植青稞的农业区(见图B)。图 A 纪念邮票“翻越唐古拉山”图 B 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理事物分布1.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其进藏路线的大致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北向东南2. 西藏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省区,被称作高寒地区,西藏的“高寒”反映了什么地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特征中,支持“牦牛身体的结构特点使其能适应缺氧环境”这一论点的是( )。编号 特征① 牦牛体形紧凑,颈短耳小② 牦牛皮厚③ 牦牛体毛密而长④ 牦牛的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4. 据图B,西藏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小明在地图上所标注的最适合种植青稞的农业区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青藏铁路通车后,游客纷至沓来,但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你去旅游,如何做一个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旅游者?结合材料中的信息,提出 2 条具体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7小题,满分20分)21.B。22.C。23.A。24.C。25.B。26.A。27.A。28.B。29.C。30.C。31.A。32. D。33.D。34.D。35.C D。36.A。37.B C。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0分)38.(1) 二氧化碳 。(2) 氦气 。(3) 氧气 。(4) 水蒸气 。39.(5) 倒 (6) A (7) 凹液面最低处 (8) H (9) 石棉网 (10) G 40.Ⅰ. (11) 物理 (12) 分解 (13) 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合理给分)Ⅱ. (14) 氮、氧(或N、O) (全部答对给分)(15) 4NH3+5O24NO+6H2O ;(16) 4:5 (17)1.204×102441.Ⅰ. (18) 4P + 5O2 2P2O5 (本方程要求条件、配平完整得分)(19) 红磷量不足未充分消耗瓶内氧气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合理给分)(20) 燃烧,产生白烟 (21) D (22) 18% 。Ⅱ.(23) 作对比实验 。 (24)2KClO3 2KCl +3O2↑(25) 1mol (没有单位不给分)(26) 有 (27) 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氯化钾对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28) 收集氧气的体积 。(合理给分)Ⅲ.(29) ac或bd (30) 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增加产物质量 (合理给分)跨学科案例分析样卷答案B(2分)相同纬度下,海拔越高,年平均气温越低(2分)④(2分)北多南少/东南多,西北少(2分)不合理。作为植物,青稞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是要有一定的光照和水分,从图中可知,相较于青藏高原南部,小明所标注的区域降水少,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河流较少,因此不属于“最适合”种植的区域。(3分)不在野生动物栖息地过多活动,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向草原、湖泊中弃扔生活垃圾,减少对湖泊和草原的污染。(4分,合理即可,要求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卷(4页版).docx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docx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卷答题卡.docx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卷 (20231019).docx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20231019).docx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卷答题卡(20231019).docx 跨学科案例分析期中试卷.docx 跨学科案例分析期中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