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九年级物理、化学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0页,8大题,满分127分(其中物理77分,化学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为试题卷,不能答题,答题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答题卡和草稿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 祝考试顺利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晾晒湿衣服 B.起床叠被子 C.针线钉纽扣 D.生火烧开水
2. 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厨房里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酸奶 B.冰水混合物 C.洁净的空气 D.白酒
3.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 B.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
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大约是21% D.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4.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B.八月桂花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变
D.水通电产生两种气体——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5. 如图所示容器,可以用来保存固体石灰石的是
6.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0 B.+2 C.+6 D.+3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量取70mL水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少样品,分别滴加肥皂水,观察
C 鉴别氧气和氮气 将燃烧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
D 鉴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观察颜色
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
的质量比为10:3:4
B.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g
C.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0%
D.服用2片这种钙片,可摄入1 g钙元素
10.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 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的值是51
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7:11
该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
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7
11.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12. 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 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 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13.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进行加热(不计热量损失), 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14. 小明周末和家人乘车去蓝星岛游玩,某一时刻她看到汽车转速表显示的转速为
1800r/min,她向爸爸了解到汽车发动机为四冲程发动机,则此时汽车在1s内完成了
A.60个冲程,做了15次功 B.60个冲程,做了60次功
C.120个冲程,做了30次功 D.30个冲程,做了30次功
将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则剩余酒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
A.都不变
B.都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C.热值不变,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D.热值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密度、比热容不变
16. 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6.9km,用时5min45s,消耗燃油 1.5kg,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2000N,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 通过计算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①汽车行驶速度是20km/h 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6.9×107J
③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30kW ④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0%
A.只有①和②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①和④ D.只有②和④
17.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上了负电荷,这说明摩擦使橡胶棒
A.得到了电子 B.失去了电子 C.得到了质子 D.失去了质子
18. 智能手机一般是通过指纹开关S1或密码开关S2来解锁的,若其中任一方式解锁失败 后,锁定开关S3均会断开而暂停手机解锁功能,S3将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闭合而恢复 解锁功能。若用灯泡L发光模拟手机解锁成功,则符合要求的模拟电路是
A. B.
C. D.
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
之比是3:5,则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之比为
A.2:3 B.3:2
C.5:3 D.3:5
如图所示电路,各元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乙都是电压表,S1、S2都闭合,则R1和R2并联
B.若甲乙都是电流表,S1闭合、S2断开,则R1和R2是串联
C.若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S1闭合、S2断开,则甲表测R2电流
D.若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S1闭合、S2断开,则甲表测电源电压
21. 如图的电路,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图中电流表A1、A2、A3、A4对应的示数为 I1、I2、I3、I4,电压表V1、V2、V3、V4对应的示数为U1、U2、U3、U4.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I1<I2,I3=I4,U1=U2,U3>U4
B.I1=I2,I3=I4,U1=U2,U3=U4
C.I1=I2,I3<I4,U1<U2,U3=U4
D.I1<I2,I3<I4,U1=U2,U3=U4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其中22、24、25题每空2分,23题每空1分,共13分)
22. 有质量相同、比热容不同、温度不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甲的温度是44℃,乙 的温度是32℃,丙的温度是24℃,若将甲和乙混合后,温度为36℃;若将乙和丙混 合后,温度为30℃;若将甲和丙混合后,温度为______℃。
23. 如图所示,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底的棉花被点燃。此
过程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了筒内空气的内能,能量转
化方式与汽油机的______冲程相同。某汽油机在一次工作
中消耗了2kg汽油,对外做功为2.3×107J,则汽油机的效
率是______(汽油热值为4.6×107J/kg)。
如图所示,电流表A1、A2和A3的示数分别为1.2A、0.8A
和0.3A;那么通过L1的电流为______A,通过L2的电流为
______A。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0V,电压表V1示数为5V,电压
表V2示数为8V,则L1、L2两端电压分别是______V、______V。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6. 如图所示的电路,请在圆圈内填入电表(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符号,使开关S闭合 时两灯都能发光且两电表均有示数。
27.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几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
(1)两灯泡并联;
(2)电流表测灯L1的电流;
(3)闭合开关后,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两灯均变暗。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28.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明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 得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______,海水和沙子相比,在同样受热时,沙 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______。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在实验 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 加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______。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
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_。
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表面发热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 D.电灯发出光和热
29. 小芳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连接好了的实物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请你协助完成:
(1)在方框内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中标上L1、L2。
(2)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
(3)闭合开关后,小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 出现的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4)排除故障后,小芳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导线AE的A 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会造成______。
30.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 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按照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 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③,应该选用编号______和______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3)如果选用编号为A、B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填序号)。 分别将A和B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阻丝A接入时电流表示数 较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以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采用了____________。
(5)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 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___________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____________
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选填“增大”或“减小”)。
五、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1. 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加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 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2kg,相同时间内水和冰 吸收的热量相同。求:
(1)根据图线求CD段水吸收的热量;
(2)AB段冰吸收的热量;
(3)冰的比热容;
(4)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2019年5月6日,我国首批30辆氢燃料新能源公交车在聊城投放使用。氢燃料具有 清洁无污染、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c水=4.2×103J/(kg ℃);q氢=1.4×108J/kg)求:
(1)质量为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若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400kg,温度为1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
(3)某氢能源公交车以140kW的恒定功率做匀速行驶,如果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获得热 量的焦耳数和公交车所做的功相等,则这些热量能让该公交车匀速行驶多长时间。
附加题:(7分)
下图为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若某型号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活塞直径为60mm(面积近似取S=3.0x10-3m ),活塞冲程长度为L=0.06m,某种工作状态下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p=1.0x106Pa,,活塞往复运动两次,对外做功一次,飞轮转速是2400R/min。
(1)汽油机在此工作状态下的功率是多少
(2)如果此工作状态下每分钟消耗20g汽油,那么汽油机把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 (q汽 =4.6x107J/kg、不计摩擦)
六、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18分)
33.(3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
(2)某款净水消毒片的主要成分为+4价氯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3)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正式开幕。开幕式主火炬燃料创新地使用了一 种绿色燃料甲,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甲+3O2=2CO2+4H2O,此燃料甲的化学式 为____________。
34.(3分)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 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的最小微粒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5.(4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 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2)图2中表示一定原子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3)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4)粒子A和粒子B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6.(4分)便携式净水器被称为“生命吸管”,如下列左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P棉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物质A是一种黑色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
(3)超滤膜中纤维之间的孔隙比滤纸中纤维的孔隙______(填“更大”“更小”或“相 等”);
(4)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生命吸管”净水,如下列右图所示,请指出一处错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4分)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请计算:
(1)维生素C是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3)维生素C分子中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4)20 g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精确到0.1)。
七、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8分)
38.(3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则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9.(5分)“氧力1号”是一款便携式制氧器。如图所示,将制氧剂A剂和B剂倒入反应杯中,便可以产生氧气,通过吸管供人们呼吸。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制氧剂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制氧剂A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可以表示为2Na2CO3·3H2O2。遇水溶解得到碳酸钠(Na2CO3)和过氧化氢(H2O2)。碳酸钠溶液在常温下不会分解产生氧气。制氧剂B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解于水。
【提出问题】制氧剂B真的是二氧化锰吗?
【作出猜想】同学们认为如果制氧剂B能起_______________作用,那么可以初步判断是二氧化锰。
【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制氧剂B是否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
1. 在试管中加入2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
取1 g制氧剂B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制氧剂B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
【实验二】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待【实验一】第2步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2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制氧剂B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反思评价】大家认为制氧剂B为二氧化锰,但李明同学认为不严密,还要把实验二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才能进一步确认制氧剂B是二氧化锰。
【实验结论】大家按照李明同学的想法进行操作,称量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 g,初步判断制氧剂B为二氧化锰,请写出制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八、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4分)
40.(4分)小明同学称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表为该同学实验的有 关数据:
实验前 实验后
试管及固体物质的总质量 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及固体剩余物的质量
38.00g 36.08g
(1)写出该同学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共收集到_____________g氧气;
(3)求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九年级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22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A B A A A D A C A D C
二、填空题(22、24、25题每空2分,23题每空1分,共13分)
22. 36
23. 做功 压缩 25%
24. 0.4 0.5
25. 2 3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6.
27.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8. (1)较大 大 (2)C (3)D (4)A
29.(1)
(2)1.9(1.90) (3)断路 (4)电压表损坏(或电压表指针左偏)
30.(1)电流表示数(2)A D
(3)① 材料、截面积相同时,导体长度越小,电阻越小 (4)控制变量法
(5)减小 减小
五、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1.(1)1.68×104J (2分)
(2)8.4×103J (2分)
3)2.1×103J/(kg ℃) (2分)
(4)6.72×104J (1分)
32.(1)8.4×107J (2分)
(2)50℃ (2分)
(3)6×102s (3分)
A
王3
L
3
B
Lz
人9江陵县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质量监测
九年级物理、化学综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B 3.C 4.D 5.B 6.C 7.A 8.A 9.D 10.C
六、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18分)
33.(共3分,每空1分)(1)2N(2)ClO2(3)CH4O(或者CH3OH)
34.(共3分,每空1分)(1) 2H2+O2=2H2O H 、O (2)A、C
35.(共4分,每空1分)(1)原子 (2) A、B (3)S2-(4)MgCl2
36.(共4分,每空1分)(1)过滤 (2)活性炭 (3)更小
(4)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或者漏斗下端的尖口没有紧贴烧杯的内壁)
37.(共4分,每空1分)(1)化合物 (2)176 (3)9:1:12 (4)10.9
七、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8分)
38.(每空1分,共3分)(1)水槽 (2)A D 2KMnO4=K2MnO4+MnO2+O2↑
39. (5分,每空1分)
【作出猜想】催化(或者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一】步骤1中的试管中,振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实验二】探究制氧剂B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
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实验结论】2H2O2 ==== 2H2O+O2↑ (写2Na2CO3·3H2O2=2Na2CO3+3H2O2不扣分,不
写也不扣分)
八、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4分。)
40.(1)2KClO3 = 2KCl+3O2↑(1分)
(2)1.92(1分) (写单位扣0.5分)
(3)(2分)解: 设生成1.92 g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 2KCl + 3O2↑
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 g (不答扣0.5分)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质量监测
九年级物理、化学综合答题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21 A B C D
二、填空题(22、24、25题每空2分,23题每空1分,共13分)
22.(2分)
23.(3分)
24.(2分)
25.(2分)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8.(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29.(1)
(2)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 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含两小题,共14分。解题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题依据、重要演算步骤等)
31.(7分)
32.(7分)
附加题
六、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18分)
33.(每空1分,共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每空1分,共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每空1分,共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每空1分,共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每空1分,共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8分)
38.(每空1分,共3分)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每空1分,共5分)
【作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4分)
40.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