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1 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2.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上的问题
二、自主预习
1.阅读教材P61-63页,完成下列问题
(1)17世纪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柳树增加的重量,土壤中少的100克的主要成分是 ,柳树增加的重量中除了水外,应该还有 。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1)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实验(2)中蜡烛能长时间燃烧,是因为密闭瓶中有植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 。实验(3)中小白鼠能长时间存活也是同样的道理。
(3)P63页的演示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实验的现象是甲的叶片滴加碘液后 ,乙叶片滴加碘液后 。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通过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2. 阅读教材P63-64页,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P63页的金鱼藻实验说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除产生有机物外,还能产生 。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主要是 ),并释放出 的过程。也就是说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 ,产物是 和 ,场所是 ,条件是 。
(3)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 。
3. 阅读教材P65-66页,完成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光照的强弱会影响光合作用,因此农业生产上常用增加 的方法来增加光合作用。为了充分利用阳光,种植农作物时应当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 ,它们也会影响光合作用, 可以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要,大棚作用在阳光充足的中午常要通风目的是 。
(2)P66页的技能训练中,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是 ,试管与灯的距离表明光照的 ,距离越近说明光照 ,从实验结果看,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 ,距离越远,产生的气泡数目越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 。如果将试管放在黑暗中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 ,原因是 。
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四、教师点拨
1.植物由小长大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是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有机物。植物增重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2.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氢氧化钠。
3.农业生产中常采用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或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等增加产量。
五、分级测试
(一)基础知识
1.将蜡烛放在下列四种完全密闭的玻璃装置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是( )
A.装置中包括植物、动物,土壤中含适量的水
B.装置中包括光照、动物,土壤中含适量的水
C.装置中包括植物、光照,土壤中含适量的水
D.装置中包括植物、动物和光照
2. 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能释放二氧化碳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A、增强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促进水分吸收
3.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强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适当增加氧气的浓度B.适当减少氧气的浓度C.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D.适当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
4.下列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A、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插秧时,秧苗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C、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5.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某学校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对温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了日夜24小时的测定,绘制成血线图,下列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
7.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植株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酒精脱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叶片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叶片的蓝色深浅相同
(二)生物素养
8.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主要是
A.充分利用了阳光 B.充分利用了土壤C.充分利用了水分 D.增加了植物总数
9.当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时,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这个小实验证明光合作用能够产生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 D.有机物
10.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 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 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11.如果白天光照充足,下列条件中对作物增产最有利的是( )
A.白天晚上均为30℃ B.白天15℃,晚上30℃
C.白天晚上均为15℃ D.白天30℃,晚上15℃
12.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13.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
B.在光照和黑暗中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植物释放二氧化碳
D.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窗口”
(三)中考链接
14.(23长春)吉林省通榆县利用大棚种植辣椒,把“小辣椒”变成“大产业”。下列能够提高大棚中辣椒产量的措施有(  )
①适当增大昼夜温差 ②合理密植 ③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④多施肥少浇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3恩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一颗枫树种子种到适宜的土壤里,多年后长成参天大树。枫树从种子到生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其增重部分主要来自于下列哪一项(  )
A.阳光 B.二氧化碳 C.氧气 D.土壤中的无机盐
16.(23长沙)5月,长沙某中学开展了主题为“爱农兴农”的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对研学基地常见农作物的形态结构、种植方式和生长过程等情况展开研究。某项目小组以辣椒为研究对象,将部分研究内容记录如下:

(1)形态结构:辣椒植株高约30~40厘米,其中①为花,②为果实,③为________.属于被子植物。从开花到结出辣椒,需要经历传粉和________两个过程。
(2)种植方式:采用双行种植,株行距约为35厘米,合理的行距可避免叶片相互遮挡,能充分利用________。
(3)生长过程:辣椒生长过程中要注意中耕除草、科学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①科学施肥能为辣椒植株的生长提供________,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②基地菜农常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杀虫剂防治病虫害,这种防治方式属于________,能减少农药污染。
(4)拓展延伸:该项目小组查询资料发现,长沙地区的辣椒种植在“垄”上,而西北地区的辣椒种植在“沟”里(如下图所示),且这种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差异自古有之,古称“畎亩法”。分析以上两地种植方式差异的原因。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