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燕子》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燕子》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
2 燕 子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燕子》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结构特点
课文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简笔勾勒燕子的外形,凸显了它的活泼可爱;第2自然段描写二三月的春天,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第3、4自然段描写燕子飞行的姿态,展现了它的活泼机灵;第5自然段描写了燕子休憩时的有趣画面。
3.写作特色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首先,抓住羽毛、翅膀、尾巴的主要特征,用类似速写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其次,选取轻风、细雨、柔柳、鲜花、青草、绿叶等春天典型的景物,用错落有致的语句,描绘了一幅烂漫的春景图。接着,从动、静两个方面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姿态,将画面写得有形、有声、有色。用“斜飞”“横掠”“沾”等词语,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灵活的特点;用“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等语句描写了燕子飞行的迅捷与轻盈。用“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构成旷远的背景,“几个小黑点”则是这幅画的主角,描绘了一幅恬静、悠闲的画面。
4.插图说明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全图呈淡绿色基调,有远山、村庄、湖水、稻田,柔柳轻扬,燕子或翩飞或休憩。插图与本文描绘的画面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5.习题运用
课后练习第二题提出积累优美生动词语的要求,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落实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读读这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去文中找一找这类词语,如“轻快有力的翅膀、烂漫无比的春天、波光粼粼的湖面”。接下来引导学生拓展说说几个类似的词语。可以出示春天或秋天等景物特点鲜明的画面,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积累的这类词语,如“阳光明媚的春天、五颜六色的鲜花”等描述画面。注意这类词语的定语应是四字词语,而且这个定语要能准确生动地形容该景物的特点。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课后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教学时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再抄写下来。要注意的是对于哪些是优美生动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要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不要强求一致。抄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不仅要写正确,还要注意书写规范,字要尽量写得端正、美现。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除了“闲”是会意字,其他8个字都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展开学习,如,“翼”的本义是“翅膀”,“羽”是形旁;“痕”的本义是疤痕,“疒”是形旁。还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或组成词语来认读识记,如,“痕”可通过观察插图“几痕细线”和组成常见词语“伤痕”“泪痕”等理解字义。可以通过组成常见词语“纤细、纤小”等,在语境中理解“纤”表示细小的意思。多音字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来区别字音,理解字义。“散”在“闲散、松散、散装”中读sǎn,表示“没有约束,松开”或者“零碎的,不集中的”的意思;在“解散、散会、散布”中读sàn,表示“分开,由聚集而分离”或者“分布,分给”的意思。“杆”在“木杆、旗杆、标杆”中读ɡān,表示“较长的木棍或类似的东西”的意思;在“笔杆、几杆枪”中读ɡǎn,表示“较小的圆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的意思,或者作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痕”是前鼻音;“纤”字容易误读成半边字,要指导正音,声母为x而非q。“燕子、尾巴”是轻声词,要指导学生读得短而轻。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分为三类指导:第一类是比较容易写的字,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如“尔、沾”。第二类是易错但不难写的字,可以通过自主发现,同学相互提醒等方式学习,比如,“凑”的末笔是点,易写成捺;“偶”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不要写成竖提、点;“倦”的右上部分只有两横,右下部分是“”,不是“巳”;“痕”的里边是“艮”,不是“良”。第三类是易错难写的字,教师应重点提示或板书示范,比如,“聚”的第九笔是撇,第十笔是竖,不是竖钩。“凑、集、偶”等字横画平行等距,“聚、形”撇画较多,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示范指导。
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有15个,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乌黑、聚拢、纤细”都是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可以让学生作简单分析,通过理解字义理解词义。“吹拂”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想象一下春风吹拂的感觉,进而理解“吹拂”就是微风掠过的意思;“聚拢”还可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聚拢”的近义词是“聚集”。
2.朗读指导
本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天景色图,倾注了作者对春天和燕子深深的喜爱之情。朗读基调是热情与赞美的。我们要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如,第1自然段,朗读时要强调“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可爱、活泼”等词语,以突出燕子的外形特点。第2自然段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的,可根据内容的变化变换语速: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朗读描写轻风、细雨、柔柳的语句;加快语速读好描写花、草、叶的语句。朗读“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语速要放慢,读出欣喜之情。第3、4自然段要用欢快、欣喜的语调来读,重点强调小燕子飞行动作的词句,突出小燕子给春天带来美好。第5自然段是对燕子停靠在电线上的静态描写,要边读边想象,感受燕子之美,语速放慢,语调轻快,最后一句要读得欢快,充满赞叹的语气。
3.阅读理解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作品将动态美与静态美巧妙融合,使燕子的形体、色彩和神态跃然纸上。教学时,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展开。先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从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三个方面,描绘了燕子活泼可爱、轻快灵巧、娴静优雅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等关键词语来想象燕子的形象;抓住“微微地”“如毛”“千条万条”等修饰词和“聚拢”等动词,从景物的状态、样子、颜色想象春和景明的景象;抓住“斜飞”“叽的一声”“横掠”“沾”等词语,想象燕子飞行的灵动;抓住“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来想象燕子停歇的静态美。再结合课后第三题,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通过换词比较、想象画面、反复朗读等多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生动,进而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最后积累背诵。
4.积累运用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语言优美生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积累并运用。如,用“乌黑、活泼”等介绍燕子;用“轻风、吹拂”等描绘春天。再如,在积累“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烂漫无比的春天、波光粼粼的湖面、旷亮无比的天空”等短语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话。
5.类文迁移
在学习燕子的外形时,可以引入类文《白鹭》中描写白鹭外形的片段,进行比较阅读。类文与课文的相同点:都抓住了动物的外形特点,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不同点:课文写出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征,而类文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传递的是一种惊叹和赞美。两篇课文虽然都写的是外形特点,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备教学资源
1.郑振铎与《海燕》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曾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同沈雁冰、王统照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避难,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愁,写成《海燕》。课文节选自《海燕》的第1自然段。
2.《海燕》一文节选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吗?不会遇着暴风疾雨吗?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地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吗?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吗?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吗?
啊,乡愁啊,如轻烟似的乡愁啊!
(作者郑振铎,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改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