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了顽皮男孩汤姆·索亚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故事。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因为害怕被发现,汤姆与两个小伙伴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家人误以为他们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最后,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他与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才成功脱险,后来他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教材节选部分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结构特点
教材节选部分结构清晰,可以分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汤姆和贝琪失踪后,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陷入悲痛绝望,整个小镇也为他们担忧。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随着汤姆和贝琪的回归,小镇又恢复了欢乐,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第三部分(第5~15自然段):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节选部分先悲后喜,结尾戛然而止,充满了喜剧气氛和戏剧冲突。
3.写作特色
(1)抓住人物的形象进行细节描写,特别传神。如,“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从汤姆躺在沙发上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山洞历险归来的他身体还十分虚弱和疲惫,但是他仍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述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兴奋地沉浸于这次历险难以自拔,这是他富有冒险精神的突出体现。
(2)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和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如,描写小镇人们迎接汤姆和贝琪回来的场面:“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前来迎接的人们)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这些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喜剧色彩。
(3)侧面烘托巧妙塑造人物形象。如,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很可能会死掉。这从侧面烘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4.插图说明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被困在山洞中的汤姆和贝琪摸索出口的场景,汤姆手举火把,贝琪紧随其后,神色凝重。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了解故事大意;然后围绕“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让学生展开讨论,再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生活实际,评价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最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1)理清人物关系,整体把握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理清人物关系后,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课文节选的是汤姆山洞历险回家后的故事片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回到小镇”“讲述历险经过”“看望朋友”“得知封洞”四个主要情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特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带着学习提示中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选择最吸引自己的情节,用关键词在文中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分成“回到小镇”“讲述历险经过”“看望朋友”三个小组,组内交流,说说理由。最后分组汇报,全班分享。在分享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多角度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在汤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这一问题开展交流,调动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将自己或者身边的伙伴和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关联,深入感受人物形象。
(3)激发读书兴趣,走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课文节选的片段后,可以围绕节选片段结尾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迁移运用
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本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代表作有《竞选州长》《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序
这本小说里的冒险故事确曾发生过。其中,有一两件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另外一些都是我少年时的同学们的。汤姆和哈克贝利·费恩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取材于生活,所不同的是:
汤姆是我认识的三个孩子的化身,是多个人物的混合体。
我写这本小说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也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儿童读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
此外,我还试图让那些成年人从书中想起当年的他们,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是为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