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课文记叙了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动人事迹,塑造了董存瑞忠于人民、忠于党,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光辉形象。
2.结构特点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敌人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交代了董存瑞炸暗堡的起因。为下文表现董存瑞克服困难,舍身炸暗堡作好铺垫。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讲董存瑞坚定地请求由自己去炸毁暗堡。“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这句中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并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他炸掉暗堡的决心,也反映了他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讲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敌人的枪火艰难跃进,最后冲到了桥下。先写战士们是怎样掩护董存瑞前进的,接着写董存瑞和战友是怎样配合,快速前进的。从“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董存瑞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冲到桥下的。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讲董存瑞在炸药包无法放在河沿、部队冲锋的紧急关头,毅然手托炸药包,舍身炸暗堡。从对董存瑞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董存瑞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第五部分(第8自然段):记叙了董存瑞炸暗堡后的结果——战友们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消灭了全部敌人。
3.写作特色
(1)写法特点。采用细节描写,使主题更加鲜明,起到突出个性、渲染情感的作用。如,在描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作者把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得很细致,表现了他舍生忘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语言特点。课文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课文开头用“战士们像潮水一般”的比喻突出了解放军的无敌声势;用“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个比喻,描绘了董存瑞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形象。课文中拟声词运用得非常形象。如,用“嗒嗒嗒”形容机枪射击声,用“扑哧扑哧”形容子弹打在董存瑞身边的落地声,用“哧哧”形容导火索的燃烧声。这些都真切生动地反映了战火的激烈,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阅读,尤其要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深入感受董存瑞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观看电影片段,再结合直观画面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侧面描写,如,形势的紧迫、环境的艰苦、敌人的顽抗,体会董存瑞英勇献身的意义。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交流“炸暗堡非手托炸药包不可吗”这个问题,领悟董存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积累表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多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如“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合情合理的渲染,虽然不真实,却胜于真实。极强的画面感,如在眼前。请你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你“开心”“愤怒”“难过”等情绪。
备教学资源
董存瑞简介
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先后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获三枚“勇敢奖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