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磁感应强度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磁感应强度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人教版(2019版)必修三第十三章第 2 节
磁感应强度
说课流程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01
02
03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1.课标分析
3.3.1 能列举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
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3.3.2 通过实验, 认识磁场。了解磁感应强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
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3.3 知道磁通量。
2.1.1 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能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会计算安培力的大小。了解安培力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1.2 通过实验, 认识洛伦兹力。能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
2.1.3 能用洛伦兹力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
偏转及其应用。
1.重视学生的体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新知识;
2.重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间的联系,体会科学发展的成就,注重从科学态
度与责任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2.教材分析
3.单元价值分析:
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电磁
学的核心内容,电场与磁场
概念的建立丰富了学生的物
质观和能量观,也为研究它
们力的性质奠定了基础,进
而丰富了学生的相互作用观。
必修三
选择性
必修二
(1)新教材对内容进行了重组,而且增加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一些应用。
(2)磁场的内容新教材分为两个章节讲解,必修三先针对磁场的描述方面,选择性必
修二集中讲述磁场的关于力方面的性质及应用。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4.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单元核心任务:
探索极光的奥秘
同学们,极光是发生在地球表
面的自然现象,它不仅充满了神秘
色彩,而且还给人以无限遐想。这
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将走进极光的世
界,一起来研究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4.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探究线
思维线
知识线
1.磁场的来源
磁场的产生,磁场
磁场 磁感线
磁感应强度
2.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在磁场中
受到的力的因素
如何定量描述磁场的
强弱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3.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在地球
周围如何运动
磁场对带电粒子运动的
影响
学生讨论分析极光产生
的原因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
4.完成核心任务,拓展学习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1.知识结构分析
章 课
节 时
核心知
识点
子任务
物质观、能量观
相互作用观
素养主线 模型建构、科学探究
在观察演示实验的
基础上寻找电生磁
磁场
磁感线
奥斯特的 引入磁场
电生磁实 的概念,
验找到了 构建磁感
电与磁的 线模型研
联系 究磁场
1 1 的奥秘,体会磁场
奥秘,学会使用磁
感线描绘磁场。
研究电流 实验探究
周围的磁 建立磁感
场以及匀 应强度的
内容结构
强电场
概念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体会磁
感应强度的概念,
理解磁通量的含义
磁感应
强度
磁通量
2 2
实验基础
拓展研究
建构概念
实验探究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2、学情分析
不足
之处
已有
基础
知识
能力
学生经历质疑、猜想和
实验探究的过程较少。另外
前面的学习大多是老师做演
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
验引入新物理量的能力有所
欠缺。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
验以及初中学习,对“磁
场有关知识”有一定感性
认识基础。在学习电场时
知道了使用比值定义法定
义电场强度概念的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
了类比的分析方法,具
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和实验技能。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物理观念:了解磁现象。了解电和磁的联系,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通过
掌握磁场的概念,培养学生用物质观研究问题的观念,通过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
念,培养学生用物质观研究问题的观念。
1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电场线、磁感线,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的能力,通过分析磁感
应强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维方法。学会通过现象分
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
3
科学探究:探究用手来判断电流的磁感线方向,通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引入磁感
应强度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认识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4
科学态度和责任:认识磁场的物质性,使学生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考问题的意
识和习惯。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本节课教学内容
磁 场 的 来 源
4.教学策略
磁场强弱描述的研究
探索
规律
探究极光
的奥秘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创新方法
情感激发
探索兴趣
启发引导
提炼研究
方法
拓展学习
解决单元
核心任务
任务驱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力
讨论分析极光产生原因
发展
规律
问题情境
分解任务
科学探究
掌握规律
规律延伸
构建模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重
新界定知识内涵: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态度。
未来只有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
驱动型任务
能力任务
观看视频、图片,回顾
磁感线的知识
环节一
环节二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方法回顾 类比分析
会定性的描述磁场
回顾电场强度概念的建 知道需要先找合适的检测
立过程 体
分析思考,寻找合适的 知道需要研究在匀强电场
检测体 中通电导线的受力
环节三 问题引领 寻找检测体
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探究
过程,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概念强化 深化理解
小结反思 提升素养
建立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
环节四
环节五
小结
知道磁感应强度的相关性
质及与电场强度的异同
阅读交流,类比分析
回顾反思,思路重现
更加系统化的理解知识结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1.情景展示:视频和图片展示不同的磁铁的吸引能力不同学生活
动:感性认识磁场的强弱。 2.知识回顾:(1)右手螺旋定则(2)
磁场的方向
3.启发引领:通过磁感线可以形象描述磁场,从图中可以得出A
处的磁场比B处的强,但强多少呢?这是一个定量的问题,所以我
们今天共同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A B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磁场强弱的不同,提出疑
问,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
基础。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二:方法回顾 类比分析
回顾: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诞生”的过程
从电场
在电场中放 力入手
入试探电荷
猜想
电场力不能描
述电场的强弱
电场力与试探电荷 检验 实验探究验,验证
电荷量的比值不变
理论推导的结论
基于证据
得出结论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二:方法回顾 类比分析
分析在电场中试探电荷受到的力研究电场强度
F
A
+q
类比分析
试探电荷
+Q
场源电荷
检测体:试探电荷
检测体:?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使用类比分析进行知识、方法的
迁移,挖掘物理知识前后的联系,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系统系。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三:问题引领 寻找检测体
问题1:能否通过研究小磁针受力情况来研究
磁场的强弱?
问题2:能否用通电导线作为检测体

问题3:在实验室,我们能找到这样单独存在
的电流元吗?
问题4:在实验室,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三:问题引领 寻找检测体
问题2:能否用通电导线作为检测体

让导线变得极 电流元:很短的
微元思想 短,则可认为 一段通电导线中
A
B
的电流I 与导线
长度L 的乘积IL
导线各处电流
近似形同
不同位置磁场强弱不同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三:问题引领 寻找检测体
问题3:在实验室,我们能找到这样单独存在的电流元吗?
问题4:在实验室,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合适的检测体,
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实验
设计
数据
采集
数据
分析
得出
结论
猜想
猜想: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有哪些?
磁场





线





控制
变量法
放置位置 (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进行
猜想的意识,也为进一步研究实验
方案,设计实验做铺垫。
电流大小
磁场中导线长度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设计实验:
教师自主设计制作了实验仪器,
并为学生说明仪器中各器材的作用,
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多用表测
量对应电
流的大小
50Ω滑动变阻器
粗调
5Ω滑动变阻器
精调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匝数
20 40 60 80 100 120
导线长度(c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在5*4*1cm方形木块上缠绕120匝,
每20匝引出导线,把导线框下边放
置于匀强电场中,可改变6次长度。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F
F反
T≠F
F =F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F
N
S

F反
使用精度0.01g的电子天平,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化的方式测量通电导线受到的
力,精度更高,可精确至约0.0001N。
F =m g
A
示数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学生使用实验仪器亲自动手做实验,采集数据,
填入表格:(磁场与导线垂直时)
1.定量探究通电导线受到的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2.定量探究通电导线受到的力大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水平仪
电源(带开关)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 ;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
描点作图观察
(磁场与导线垂直时)
实验规律:
(1)磁场,L不变,F∝I;
(2)磁场,I不变,F∝L;
F∝IL
实验结论:
F=BIL
设计意图:实验理念的优化,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完成由学生看到学生
做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思考:B与电流大小和导线长度有关系吗,B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探究:发现在电流与导线长度不变时,换不同的磁铁,
通电导线受到的力是不同的,即B值不同。
替换
分析:
相同的磁场,通电导线受到的力与IL成正比,比值不变。
更换不同的磁场,通电导线受到的力与IL的比值发生变化。
结论:B是一个与磁场强弱有关的物理量,只与磁场本身
有关,他便是我们要寻找的能表征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叫
作磁感应强度,用符号B表示.

定义式: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四:设计实验 探究规律
思考:若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受力有何变化呢?
通电导线受力与磁场和电流夹角的关系
1
0.2
100
0
2
3
电流I/A
长度L/*5cm
0.2
100
60
0.2
100
90
IL与B的夹角/度
受力/*0.01N
0
1.13
1.33
现象:B没有变化,通电导线受力却变了
结论: 只适用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利于学生从科学家的角度思考问题。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五:概念强化 深化理解
问题1:总结磁感应强度这个物理量“诞生”的过程?
磁场与电
流垂直时
基于证据
得出结论
问题
引导
实验
探究
类比分析
选择合适
的检测体
研究在匀强磁
场中的通电导
线的受力
导线受力大
小与IL成正
比F=BIL
更换磁场,
比值发生
变化
检验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磁感应强度这个概念的形成蕴涵“猜
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基于证据得出结论”等重要的思维方法,但这些方法具
有隐性的特点,设计这个环节的教学将这些科学思维显性化,利于落实学生物
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五:概念强化 深化理解
问题2:一般围绕哪几个方面来认识一个新的物理量?阅读教材回答
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跟
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
定义:

定义式:
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
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
的阅读和概括能力。
特斯拉,简称特,符号:T
单位:
方向:
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
的方向.
物理意义: B是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由磁场本身决定。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环节五:概念强化 深化理解
问题3:请同学们通过列表方式比较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思考二者有什么异同

类比
电场强度E
磁感应强度B
物理意义
决定因素
反映电场力的性质
反映磁场力的性质
由电场本身决定,
与检验电荷无关
由磁场本身决定,
与电流元无关

定义式
量性
矢量,正电荷受力方向
矢量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类比,让学生更直观清楚的看到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异
同点,更好的体现出了物理知识的系统系,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小结反思 提升素养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以上问题有什么认识?
1.能否通过研究小磁针受力情况来研究磁场的强弱?
2.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是怎么“诞生”的?
3.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学习和理解磁感应强度?
4.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用了哪些思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采用问题反思的方法回顾本节课学习,可以使获得的
知识更加系统化,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
中”的境界。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板书设计:
类比分析
寻找检测体





理想模型 电流元
猜想
实验采集数据
实验探究
实验数据分析:

建构概念:
(B⊥I )
设计意图:采用思维导图板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概说“大单元 详说“小单元 细说“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1.以“探索极光的奥秘”为单元
核心任务贯穿整章教学,每节课
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环环相扣,
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联系的同
时,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任务的解决也能很好的增强
学生的满足感。
2.本节课以类比方法进行知识
的迁移,让新概念的建立更加的
自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
手做实验,体验实验过程的同时,
获得了素养的全面提升。
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麦克斯韦
感 谢 聆 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