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电荷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情景导入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李洞《华山》
一、电荷
1、电荷的发现
electricity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斯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
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一 书 中 也 写 下“顿 牟 掇 芥”一 词 。
一、电荷
2、电荷的种类
活动探究
思考与讨论
细管带上了哪种电荷?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
(富兰克林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
一、电荷
3、电荷量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或
q表示;
2.国际单位:库仑,简称库,
符号:C
3.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正负不代表大小,
只表示电性。
一、电荷
4、原子的组成
(正电)
质子
原子核


(正电)
(不带电)
中子
核外电子
(负电)
(中性)
一、电荷
5、物体带电的原因
原子核一般是很稳定的。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
受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实质:电子的转移
一、电荷
6、金属的微观结构
1.金属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运动,这种电
子叫作自由电子(free electron);
2.失去自由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ion),它们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
每个正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
3.金属导电原因
金属中有自由电子,自
由电子可自由穿梭。
二、静电感应 1、感应起电
(1)演示实验:观察静电感应现象
实验器材
C
A B
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 B,
且分别在A、B下部贴有两片金
属箔、绝缘棒、带电体 C。
二、静电感应 1、感应起电
思考与讨论
①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 B,使它们彼此接触。它们不带电,
闭合的
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

②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 C 移近导体 A,观察金属箔有什
么变化?再将C移走,使它远离导体A、B,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③手持绝缘柱把导体 A 和 B 分开,然后
移开 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再让导
体 A 和 B 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④利用金属的微观结构模型,解释看到的现象。
二、静电感应 1、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
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
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并没有产生新的电荷,而
是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上的电荷
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二、静电感应 2、验电器和静电计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作用:
①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②粗略判断物体带电的多少
二、静电感应 3、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不带电的导体与带
电的物体接触后会带上电荷,
这种使导体带电的方式叫做接
触起电。
+ +
+
+
二、静电感应 3、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
条件
一般是两不同
绝缘体摩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导体与带电导体接触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
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
体“近异远同”
两物体带上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
相同电性的电荷
现象
等量异种电荷
原子核对电子束缚力
弱的物体失去电子,
强的得到电子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
荷间力的作用下,从物
体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
在电荷间力的作用下,
自由电子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原因
实质
均为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三、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
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
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四、元电荷
1.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
2.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即q=ne(n为整数)。电荷量
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绝对值等于元电荷。它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
科学家密立根测定的。
密立根又是如何测定的呢?
3.比荷: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也叫荷质比)
四、元电荷
密立根油滴实验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R.A.Millikan)从1909到1917
年所做的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的工作,即所谓
油滴实验,在全世界久负盛名,堪称实验物理的典
范。他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电荷的值,直接证实了电
荷的不连续性,所以说,密立根油滴实验在物理学
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密立根由于测定了电子
电荷和借助光电效应测量出普朗克常数等数项成就,
荣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课堂总结
一、电荷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摩 擦 起 电
接 触 起 电
感 应 起 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
保持不变。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三、几个基本概念
当堂检测
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
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BCD)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当堂检测
2.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
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
到的现象是( )
C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正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2.课后收集与静电有关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