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刷子李》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刷子李》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简介

备课方案
14 刷子李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刷子李》一文写了刷子李新收的徒弟曹小三对有关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传说一直半信半疑。学徒第一天,他跟随师傅去给新房刷浆,亲眼看到师傅的绝活后,不由得对师傅佩服至极。
2.结构特点
全文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简要叙述了有关刷子李刷墙绝活的传说,交代了刷子李给自己定的规矩。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具体叙述了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外出干活的所见所闻。
3.写作特色
课文第二部分以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紧紧围绕“黑色衣服上有没有白点”展开情节——在看师傅刷浆时,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由此,课文对曹小三的举动、心理活动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曹小三的内心随着寻找“师傅黑衣上的白点”的过程而跌宕,刷子李刷浆的“绝”也在这跌宕中让曹小三佩服至极。
课文对刷子李刷浆的动作、刷墙后超乎寻常的效果作了简单的描写;没有直接描写他的外貌,而是通过叙述他刷墙时的规矩,以及随身所带的包袱里的“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告诉读者刷子李刷浆时的穿着;只有两处对刷子李语言的描写,简短的话语,突显了刷子李对自己高超技艺的底气。课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学徒曹小三在看师傅刷墙时的举止及心理活动,从侧面充分表现了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
4.插图说明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刷子李穿着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正举着刷子刷墙,裤子上有一个黄豆大的白点,徒弟曹小三蹲在一边看着师傅刷墙,一脸沉醉的样子。插图表现了刷子李的外貌,也表现了曹小三作为徒弟的反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刷子李与曹小三的关系,感受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5.习题运用
课后第二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具体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课文除了动作、外貌描写,还对主要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描写;除了对主要人物做了细致描写,还描写了具体事件中旁观者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主要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认读“傅、袱”2个字,要对照普通话轻声规律和习惯读法。在读“师傅、包袱”这两个词时,分别将“傅、袱”读成轻声。认读“蘸、诈、怔”3个字,宜注意这3个字的声母都是翘舌音zh。另外,“怔”的韵母是后鼻音enɡ。认读“馅”字,宜先整体认读“露馅儿”一词。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读好多音字“露(lòu)”,又要读好儿化音。
“袱、傻、浆、芝、圣、轰”6个字中,前2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后4个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捺画的写法,了解“字无双捺”的书写规律,还要注意区分平捺、直捺的写法。如“芝”的最后一笔是平捺,“浆”的最后一笔是直捺,“袱”的第十笔是直捺;“轰、傻”2个字,由于最后一笔是直捺,所以分别将左侧“又”的捺、中间“八”的捺都变成了点。同时,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圣、轰”中的“又”字在作为不同部件时大小、位置、笔画的变化。
2.阅读理解
本文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儿”,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单传神。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正面描写。第二,侧面描写。为了烘托人物形象,作者以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教学时既要抓住“刷子李”技艺高超这个明线,又要抓住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这一暗线展开教学。
正面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立体起来。
文中也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他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他以为师傅“名气有诈”;最后曹小三发现白点实际上是一个烟洞,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侧面描写主人公“艺高胆大”,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之情。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将一个普通的民间高手形象呈现在大家眼前。
3.积累运用
《刷子李》一文主要运用了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描写“刷子李”粉刷时,“一举刷子、划过屋顶、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等这些娴熟的动作是对其的正面描写;描写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的心理变化,是对“刷子李”的侧面描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一个人进行具体描写。
4.类文迁移
在第二课时第四板块拓展延伸环节,链接类文《泥人张》,让学生摘抄其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和类文进行对比,体会塑造人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描写人物的不同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神鞭》《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涡里》等。作品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2.《俗世奇人》简介
《俗世奇人》是一部小说集,写了天津卫的奇人轶事。每个人一篇,各不相关。读过这本书的人通常会用“奇在人物、妙在故事”这八个字来形容它。纵观这本书,共有三奇:其一,它是“绘图绣像本”;其二,全书由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各篇文字精短;其三,各篇作品的风格接近古典传奇色彩,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
3.泥人张简介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需和人对面座谈,抟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形神毕肖,栩栩如生,有一段纪念张明山的文章:“至其如何工作?不过在观戏时,即以台上角色,权当模特儿端详相貌,剔取特征,于人不知不觉中,袖中暗地摸索。一出未终,而伶工像成:归而敷粉涂色,衬以衣冠,即能丝毫不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