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跳水》课文备课方案

资源简介

备课方案
17 跳 水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跳水》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急。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2.结构特点
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经过;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果。
3.写作特色
故事以“跳水”为题,而这一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关键人物——船长,都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才出现,是本文在表达方面的特色之一。
课文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一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了猴子的“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的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险境。
文章详略得当,对猴子逗弄孩子的过程描写详尽,猴子是惹怒孩子的直接原因。对于水手,虽然只是围绕“取乐”,将其笑声穿插其间,但是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故事涉及人物较多,但主次有别,环环相扣,感染性强,孩子的心理变化和生命安全始终扣人心弦。
4.插图说明
课文所配插图表现了孩子在横木上行走的情形,有助于学生认识帆船的构造,理解孩子的危险处境,想象故事情节发展中的画面。
5.习题运用
课后第二题,水手们的“笑”是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地去追猴子的原因之一,从一开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孩子很“开心”;后来因为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戴在头上,水手们又大笑起来,使孩子变得“哭笑不得”,水手们的“笑”引起孩子心情的变化,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课后第三题,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做决定之时的想法:“孩子站得这么高,如果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孩子只有跳进水里,才会有一线生机,还是用枪逼他跳水才是万全之策。”进而体会船长的办法好。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7个,都是形声字。按照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识记。“桅”字可以借助词语“桅杆”识记,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桅杆”,再指导学生关注声调。“瞄”字可以结合“瞄准”一词识记,知道“瞄”的动作与眼睛有关。“瞄”也可以通过与形近字“猫”比较,辨形记字。“肆”和“律”、“撕”和“嘶”都是形近字,可以辨形记字。“肆、撕、龇”都是平舌音,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唬”单字读第三声,在“吓唬”一词中读轻声。“桅、龇、咧”注意不要犯“读半边”的错误。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其中“艘、航、肆、帽、桅、撕、唬、钩、扭、咧、舱、鸥、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艘”注意右边“叟”的一竖要露头,右上部分正确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航”左部的一提要短一点,右部横折弯钩的钩要立起来。“钩”右边部分是“勾”,不是“勺”。“鸥”左窄右宽,写的时候注意左右占位要匀称。“肆”的横画比较多,书写时要注意间距。“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内外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文中“桅杆”“船舱”等词语可以结合帆船图片来理解。“放肆”“瞄准”“龇牙咧嘴”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朗读指导
课文故事情节比较曲折,涉及人物较多,感染性强,朗读时要根据情节的发展不断变换语气。课文第1自然段用讲述的语气读出来;第2、3自然段要读出猴子的肆意妄为和孩子的尴尬气恼。第4自然段中“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指导学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语速可逐渐加快,音量逐渐提高。船长的话要读出命令的口气,语气强烈,音量大,干脆一些,突出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
3.阅读理解
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要充分发挥课后第一题中提示的作用,先交流故事中的人物,再以“水手拿猴子取乐”为例,用一句话说清楚人物之间发生的事,如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而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文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猴子是孩子生气的直接原因。水手的笑声使猴子行为更放肆,也是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地去追猴子的原因之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词语,再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他当时的心情,并进行批注。在梳理出孩子心情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猴子和水手两方面分析出孩子心情变化的原因。
本文的关键人物是船长,围绕船长及他所作的决定,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揣摩他作出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决定时的想法,把握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而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感受船长极其丰富的航海经验、沉着处事的惊人智慧和当机立断的非凡勇气。同时,明白“将关键人物安排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是本文在表达方面的特色之一。
4.积累运用
指导学生认真读文,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推荐阅读
《凡卡》《童年》《少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