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电荷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课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演草纸、笔记本、课本、练习册、简单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前
禁止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如:玩手机、睡觉、发呆等,如果出现这种行为被发现必须完成对应的惩罚。
课堂上尽量听课,必须做笔记,最低要求是黑板板书,每周五上午交到办公桌检查,周一课前展示最差的和最好的。
课堂
1.按时完成上交,每天作业早自习后收齐放办公桌
2.完成质量:有不会的题在旁边标注不会的原因和做题过程。
3.在作业评讲后需要重新整理,写出过程思路。
作业
高二学期物理学习要求
奖励 惩罚
吃喝玩乐类 当众表演类
免除作业类 作业加倍类
提问免除类 公式默写类:(默写一周所学公式10遍)
课件点歌卡 问题回答类:(一节课回答5次提问)
晚自习VIP一对一辅导体验卡 晚自习VIP一对一辅导体验卡
。。。。 。。。。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9.1电荷
1
电荷
公元前600年 希腊学者泰勒斯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写下了“顿牟掇芥”。
一、电荷
electricity 的来历
16世纪,英王御医吉尔伯特根据琥珀的希腊文创造了英文中的“电”这个单词。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发现,雷电的性质与摩擦产生的电的性质完全相同,并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
1.性质:
一、电荷
3.电荷的种类:
2.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讨论:
自然界中是否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迄今为止,人们没有发现对这两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电荷量: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或q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库仑,符号:C
一、电荷
(2)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正负不代表大小
有哪些产生电的方式?
原子结构
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
为什么相互摩擦为什么能够使物体带电?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
(不带电)
(电中性)
(负电)
(正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由于原子结构,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摩擦起电:
2.结果(带电规律):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动画演示点击播放
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为什么金属容易带电,也容易导电?
物体得失电子的本领不同,
因此物体带电的难易程度不同
金属的微观结构
金属导电原因:金属中有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可自由穿梭。
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如:金属、地球 、人等)
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荷。(橡胶、塑料等
金属容易带电、导电的原因
还有其他方法使物体带电吗?
提示:如何检验一个物体带电了呢?
三种起电方式——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物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物体上,使这个物体带电。
问题:完全相同物体间接触后电荷是如何分配的呢?
1.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结果(带电规律):两物体带上同种电荷。分布与两导体的形状和表面积有关。
三种起电方式——接触起电
问题:完全相同物体间接触后电荷是如何分配的呢?
三种起电方式——接触起电
带同种电荷
金属球相接触
总电荷平分
Q1=Q2=
带异种电荷
金属球相接触
先中和再平分
感应起电
三种起电方式——
提示:是否只有当验电器的金属球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
还有其他方法使物体带电吗?
+
+
+
+
-
-
-
-
利用金属结构的模型,解释看到的现象。
(1)把带正电的球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2)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现象。
感应起电
三种起电方式——
2.带电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1.本质:电子的转移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现象
原因
实质
说明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同性的电荷
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电子在电荷间相互作用下发生转移,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在电荷间相互作用下,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无论哪种起电方式,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会发生转移
摩擦起电前后正负电荷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两物体电荷的代数和呢?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体接触前后正负电荷数量有什么变化?两物体电荷的代数和呢??
导体通过静电感应后正负电荷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两物体电荷的代数和呢?
电荷转移过程中,正负电荷数量并没有变化。
两物体电荷的代数和也没有变化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转移过程中,正负电荷数量并没有变化。
总带电量也没有变化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元电荷
1.元电荷只是一个电荷量,没有正负,不是物质。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绝对值等于元电荷
1.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
2.元电荷时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故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Q=±ne
密立根测定
对元电荷的理解:
元电荷
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绝对值等于元电荷
1.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
密立根测定
2.比荷: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两点补充
电中性:
电中和
物体内有电荷的存在,但是正负电荷的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两个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下逛街粗话后达到电中性的过程
过程
结果
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
+
+
+
+
-
-
-
-
+
+
+
+
1. 在天气干燥的季节,脱掉外衣后再去摸金属门把手时,常常会被电一下。这是为什么?
答案 在天气干燥的时候,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在图 9.1-3 所示的实验中,导体分开后,A 带上了
- 1.0×10-8 C 的电荷。实验过程中,是电子由 A 转移到 B 还是由 B 转移到 A ? A、 B 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各是多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