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导学案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 课时)
第一环节:课 标 质 量 素 养
课程标准 1.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2.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支持党中央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
2.科学精神:明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从而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必然性;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和要求。
3.公共参与:在共产党和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治理工作。思维导图构建
第二环节:核心知识探究
议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议学情境:登录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复兴之路板块:第三部分观览
议学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利用国家博物馆数字资源,结合史实,运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论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
2、从“复兴之路”主题展览的展品中任选一件,查找相关资料,与同学分享展品背后的故事。
第一框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需注意:【联系中特第二课】
①近代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主要任务的关系
②两大矛盾都解决了吗?两大任务都完成了吗?两个任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比较区分这几个提法,不要混淆:
半殖半封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P4
当代,发展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补充)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战略抉择。P12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条件
①思想基础:
② 阶级与社会基础:
初心和使命:
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前言第 5 行 (三)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需注意: ①为什么选择第三种方案?
②如何评价我国的国体?P37
【注意】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团结的对象,不是革命的对象,也属于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 ③注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谁?从何时开始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从何时起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历史成果: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教材第 7 页第 3 段 2、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 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 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第二框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966:新中国成立 + 社会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1946-1956)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年恢复期:1949—1952 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 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 12 月,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 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4、1956 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 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建设(1956-1966)艰难探索期:
艰苦探索:
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 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 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拓展】第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成就: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 提高国际地位。
需注意:
①两个时间点:
1949(站起来的标志——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 复的政治前提)
195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联系《中特》,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对中国、对世界
③易错点区分:什么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易错:不是 1956 一化三改完成。P11)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革命任务决定的:反帝反封);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建国的目标决定的)。 ∴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 1978 ---2012 十八大
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时间: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共产党与改革开放: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的目的: 1、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 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
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 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需注意:
①联系《中特》,掌握改革开放的意义:——《中特》P34-35 四个飞跃;三个面貌;重要法宝、必由之路、 两个关键一招;基本国策,只有进行时。
②注意教材:改革开放的目的(3 点)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2012 十八大--2020--本世纪中叶
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 历史方位上。
主要标志
内涵: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三个意味着”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 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 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领导与新时代的关系:新时代,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统揽四个伟大,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 主动的精神力量。
需注意:
①进入新时代的标志:2012 党的十八大;踏上新征程的标志:2020 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联系《中特》,掌握新时代的内涵(五个时代)和意义(三个意味着) ——《中特》P42
③中国近代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意义:中共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把握好
④易错点:区分两个“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拓展】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而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最终成为唯一正 确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于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进行改革 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是 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第三环节:典型试题透析
(2022·山东·模拟预测)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 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乙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辽宁丹东·二模)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从“谁反对改革谁就回家睡觉去”,到“改 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再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些著名论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的坚 强决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 )
①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④把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山东·模拟预测)电视剧《觉醒年代》以 1915 年《青年杂志》问世到 1921 年《新青年》成为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B.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使中华民族重新左右世界发展的趋势
C.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D.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避免中国革命发生曲折
第四环节:易错易混总结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