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册第2课时内容总览课标要求01学习目标02探究新知03课堂检测04课堂总结05课后作业06目录2020新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素养要求与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和资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2.结合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素养要求:1.区域认知: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内部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分布。3.地理实践力:运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原理,分析现实城镇功能分区的现象。4.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城乡空间的合理规划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情境导入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两个城市功能区的分布都受了哪些因素影响呢?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1.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地侵入和迁移,形成的由5个同心圆状组成自核心向外发展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商业、行政、居住居住区、文化区工业区成都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2.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沈阳工业区工业区商业住宅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3.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出现多个核心的模式。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举例同心圆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 成都扇形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沈阳多核心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武汉小结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文化因素Cultural factor政策因素Policy factors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各种活动占用土地土地有限市场竞价物以稀为贵好地更少地租水平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思考: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距离市中心远近付租能力商业住宅工业距市中心距离ABCA为商业区B为居住区C为工业区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_____高商业居住工业不同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距离市中心远近付租能力商业住宅工业距市中心距离ABC思考: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相同点:距离市中心越远,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越低。不同点: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市中心的高低不同,随距离的下降速度也不同。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交通便捷程度思考: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地区 便捷度 租金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最好 最高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汇处 较好 较高远离公路的地区 较差 较低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2.政策因素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规定不同的功能区。例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3.历史因素布达拉宫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4.文化因素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唐人街里一直延续着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有各种各样方方正正的汉字招牌,有风格独特的中式餐厅,能够从舞狮、舞龙等各种文体活动中体会到中国人所特有的民风民俗。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5.环境因素主导风向存在污染工业区应远离市中心、处于河流下游、在主导风的下风向;或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原则: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保护靠近原料产地交通较为便利远离市中心卫生隔离带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1.说出不同年份深圳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2.结合地理位置、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深圳城市用地规模和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深圳市不同年份遥感影像(局部)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1.说出不同年份深圳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深圳市不同年份遥感影像(局部)1979年深圳城市用地规模小,2015深圳城市用地规模增大。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2.结合地理位置、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深圳城市用地规模和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深圳市不同年份遥感影像(局部)地理位置优越,西濒珠江口,南临南海,靠近港澳台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温适宜,降水较丰富,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社会经济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发展快,经济增长速度快,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市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浦东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21世纪的上海浦东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经过艺术改造之后,变成了北京798艺术区。新知讲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任务一城市发展初期 城市发展中后期城市地域范围各功能用地的关系工业发展方向原因分析狭小扩大混杂布置,无明显功能分区分异明显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团聚纷纷外迁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是为了更好的优化城市结构,更好的发展。新知讲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任务二(一)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意义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优化城镇和乡村的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知讲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任务二(二)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途径和目的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1.建设卫星城生态城市Eco City新知讲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任务二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新知讲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任务二3.城市历史文化传承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北京城——德胜门案例分析2分组讨论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思考:1.请指出巴西利亚的城市定位。2.巴西利亚有两条正交的城市轴线,影响它们延伸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在两轴线的相交处出现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 3.分析巴西利亚居住区分布的特点,为什么要建设大面积的新卫星城 4.“巴西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筑师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规划师的城市”。设想你现在生活和工作在巴西利亚,你是否赞同以上质疑声 请简述理由。案例分析2分组讨论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思考:1.请指出巴西利亚的城市定位。2.巴西利亚有两条正交的城市轴线,影响它们延伸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在两轴线的相交处出现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 巴西利亚是首都,是政治中心。正交的轴线是规划的结果,顺应自然,方便城市的交通管理、生活组织。案例分析2分组讨论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思考:3.分析巴西利亚居住区分布的特点,为什么要建设大面积的新卫星城 规划的居住区由比较统一的街坊所组成,并列布置在东西向干道的两侧,便于组织居民生活;其余沿湖泊分布,环境优良。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功能区外迁,因集聚在交通便捷处,形成卫星城,廉价居住区邻近卫星城。案例分析2分组讨论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思考:4.“巴西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筑师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规划师的城市”。设想你现在生活和工作在巴西利亚,你是否赞同以上质疑声 请简述理由。不赞同。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绿化面积大,接近自然,有宜人的生活环境。赞同。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没有很好考虑居民生活的复杂需求,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课堂练习1.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 B.a<b<cC.a=b>c D.a>b=c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1 ~ 2题。A2.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B课堂总结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二)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二、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一)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意义(二)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途径和目的作业布置第一节 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 同步作业7 1---10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大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分课时设计课题 第一节 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 (第2课时)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结合实例,解释城市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材先是概要说明乡村和城镇在差异基础上形成的共性,引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观点。 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乡村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初步建立起了功能区的概念,并从简单到复杂地了解了聚落的内部空间结构,为进一步分析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理解聚落空间合理规划的意义提供了前置知识。2.学习者分析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初中就学过聚落的概念,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先分析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并注意与当地城乡的一些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影响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因素迁移应用到解释现实区域事象的分布,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和资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运用实例,说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运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原理,分析现实城镇功能区的现象4.教学评价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思考:两个城市功能区的分布都受了哪些因素影响呢? 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观点进入课堂。 让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区别引出影响因素。任务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1.同心圆模式 2.扇形模式 3.多核心模式 小结: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思考: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 思考: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2.政策因素 3.历史因素 4.文化因素 5.环境因素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 (一)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 1.同心圆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地侵入和迁移,形成的由5个同心圆状组成自核心向外发展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扇形模式 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3.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出现多个核心的模式。 学生总结: 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学生回答: 距离市中心远近 学生回答: 相同点:距离市中心越远,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越低。 不同点: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市中心的高低不同,随距离的下降速度也不同。 学生回答: 交通便捷程度 2.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规定不同的功能区。 3.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4.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唐人街里一直延续着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有各种各样方方正正的汉字招牌,有风格独特的中式餐厅,能够从舞狮、舞龙等各种文体活动中体会到中国人所特有的民风民俗。 5.原则: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市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说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点,分析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认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提升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思维能力。任务二: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一)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意义 (二)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途径和目的 1.建设卫星城 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城市历史文化传承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了解城市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意义,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图为例,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途径和目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发展、变化的。案例分析1: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1.说出不同年份深圳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 2.结合地理位置、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深圳城市用地规模和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1.1979年深圳城市用地规模小,2015深圳城市用地规模增大。 2.地理位置优越,西濒珠江口,南临南海,靠近港澳台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温适宜,降水较丰富,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社会经济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发展快,经济增长速度快,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1.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参与探究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2.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案例分析2: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1.请指出巴西利亚的城市定位。 2.巴西利亚有两条正交的城市轴线,影响它们延伸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在两轴线的相交处出现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 3.分析巴西利亚居住区分布的特点,为什么要建设大面积的新卫星城 4.“巴西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筑师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规划师的城市”。设想你现在生活和工作在巴西利亚,你是否赞同以上质疑声 请简述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回答: 1.巴西利亚是首都,是政治中心。 2.正交的轴线是规划的结果,顺应自然,方便城市的交通管理、生活组织。 3.规划的居住区由比较统一的街坊所组成,并列布置在东西向干道的两侧,便于组织居民生活;其余沿湖泊分布,环境优良。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功能区外迁,因集聚在交通便捷处,形成卫星城,廉价居住区邻近卫星城。 4.不赞同。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绿化面积大,接近自然,有宜人的生活环境。 赞同。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没有很好考虑居民生活的复杂需求,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后作业 下图示意某城市的土地价格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含预测)。据此完成1-2题。 1.该市居住区的范围大致是( ) A.oa B.ab C.ac D.cd 2.仅考虑交通条件改善的影响,2025年该城镇( ) A.整个城市地租下降 B.整个市区范围扩大 C.郊区开发速度减慢 D.市中心工业密度增加 读“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在图中,③区(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商业活动繁忙 D.环境质量最差 4.①、④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 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读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布图,图中的海防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m而设计的。据此完成5-7题。 5.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布局是( ) 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D.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工业区 6.随着城市功能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最可能出现在( ) A.城市西南部 B.城市东南部 C.城市东北部 D.城市西北部 7.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各功能区是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的 B.城市功能区是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断集中的体现 C.城市功能区中,工业区的用地面积比例是最大的 D.城市的商业区只形成于城市中心位置 大圩古镇位于漓江左岸,古镇以一条几乎与漓江平行的青石板老街为骨架,由多条巷道与码头相连,老街现存的房子多为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集商、住于一体。古镇现仍留存寺庙、祠堂、鼓楼、雨亭等公共服务设施。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外迁。下图示意大圩古镇商业街空间分布。据此回答8-9题。 8.大圩古镇商业街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内河航运繁忙 B.政府统筹规划 C.地形平坦开阔 D.生活用水方便 9.工业企业搬迁后,原有的工业区最有可能被改造为( ) ①民俗展览区 ②文创产业区 ③生态采摘区 ④居住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 (2)M、P、Q中哪处是高级住宅区,说明理由。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何处 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C 6.A 7.B 8.A 9.A 10.(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P;河流上游;靠近文化区;风景优美。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拓展学习 卫星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主要意义和作用是: 分散城市功能和人口:通过建设卫星城市,可以将部分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到这些新城中,从而减少中心城区的压力,实现人口和功能的合理分布。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卫星城市有助于新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地区就业率和经济增长都有积极影响。 推动城市结构的优化:卫星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完善城市体系?,使得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健康、平衡和协调。 节约土地资源?:通过建设卫星城市,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其他资源,减少对中心的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减轻中心城市的环境和生活压力:卫星城市能够吸引一部分人口居住和工作,从而减轻中心城市在交通、环境和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压力。 支持郊区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卫星城市还可以促进郊区的发展,鼓励郊区城市化进程,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卫星城市对于现代城市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问题,还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在设计之初,并没有深刻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甚至和设计原有知识体系有所冲突,通过研读课标,画思维导图,完成教材及教辅的练习,对教材内容和结构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个过程是教师备课的过程,也可以是孩子们学习新内容的一个过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课时的高潮部分出现在最后,孩子们看到区域景观的明显变化过程,惊讶万分,当最终发现是自己所熟悉的地方时,更是忍不住鼓掌,但限于时间,本案例反而没有时间展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一大遗憾。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感受到,努力挖掘孩子们身边的教学素材,并能合理呈现,是提升课堂魅力的有效手段。知识性自我评价表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 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2.通过案例分析, 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总分【大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节 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第2课时)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优 良 中 一般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评教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第2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docx 第一节 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第2课时)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xlsx 第一节 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第2课时).pptx 第一节 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