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第三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尊重的力量,知道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道德修养: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正做到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尊严。
法治观念: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学会从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尊重他人。
健全人格:体会尊重他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美好感受。
责任意识:树立平等、尊重的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话题三“尊重他人”教学反思:
第三个话题“尊重他人”,让学生分享被尊重的感受,通过亲身体会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从而推己及人学会尊重他人。由此,教材进一步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尊重他人的。“‘不尊重他人’快照”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为下面如何尊重他人做铺垫。最后,教材通过情境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语言和行动等表达尊重,懂得尊重他人还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感觉舒服。
课上用到了以下这些教学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1.引导学生先阅读小故事,然后说一说在生活中被人尊重的经历。引导学生回忆当时的细节,对方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有怎样的神态,自己的感受如何。
2.对于尊重带来的影响,从情绪、想法和行动等层面来引导。例如,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他这样做让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 你觉得在对方眼里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处在那种情境下,你的做法会有什么不同
二、1.在学生叙述尊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具体的引导,提升他们主动尊重他人的意识。例如,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你怎样让别人觉得这是一种尊重 如果次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样做
2.交流“‘不尊重他人’快照”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不尊重他人有哪些表现,避免变成对个别学生的批评大会。在讨论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行为什么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哪些影响
三、1.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语言,可以是自己的、家人的、同学的、老师....在课堂上集中展示。
2.在分析尊重的语言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内容,比如,含有礼貌用语,包含理解、信任、鼓励或感谢的语言,也可以关注语言背后的非语言内容,如这些语言出现的时机,对方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四、1.尊重他人的行动可以和前面尊重的语言合在一起讲,这二者通常是融为一体的。
2.尊重他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收集相关行为并进行归类,如谦虚有礼类、善于聆听类、鼓励肯定类等。
3.根据阅读角中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有哪些帮助男青年的方法 哪些方法会让对方感到舒服 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反思自己。但这种反思不是抽象的,而是建立在个人体验基础上的。学生回忆自己被尊重的美好感受,理解为什么他人需要得到尊重;学生回忆他人的温暖话语,明白尊重的语言有哪些特点;学生把自己置于被尊重者的位置,认识到维护尊严的方式非常重要。教师调动学生的个人体验,推己及人,让学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尊重他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