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会宽容》第三课时教学反思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差异、宽容不同。道德修养:能够认识到世界的差异性,换位思考。法治观念:通过了解国际宽容日来理解世界的差异性,并学会包容不同。健全人格:通过对日常情境和名人故事的分析,懂得君子和而不同的道理。责任意识:深刻理解并掌握“和而不同”的内涵,客观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话题三“和而不同”教学反思:本课时是这一课的第三个话题——“和而不同”首先,让学生想想平常生活中,人们是怎么使用“宽容”一词的,即它不仅是指宽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同时也包含对他人的包容。由此,引导学生进入宽容也是包容的学习。课上先呈现生活中不包容的现象,再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不包容现象对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教材阐述了宽容的第二层含义,即接纳不同、包容差异。活动园通过呈现学生生活中贬损他人兴趣、爱好的事例,引出生活中对他人兴趣爱好、观点看法不包容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不宽容现象对群体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材引用《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对他人不同的兴趣爱好、观点看法应持包容的态度,不应强行一致。1.利用活动园的事例作为教学导入,学生讨论案例中的不包容行为,认识这种不宽容行为对班级生活的影响。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不包容现象,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包容意识。活动园承接上一页班级生活中出现的不宽容现象,继续围绕这一话题深入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不包容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形成容纳别人不同观点、兴趣爱好的意识,生活中自以为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只有包容不同意见,才能集思广益、兼收并蓄。1.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相应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2.设计其他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包容、广阔的心灵和大度的胸怀。例如,设计“传统文化精神园”,引用“君子和而不同”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格言。请学生想象:我是大海,我可以容纳...我是高山,我可以容纳...:我是录音机,我可以容纳.....帮助学生体会宽广的胸怀能够接纳差异,容纳不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并不意味着要求所有学生都在课堂上表明自己会宽容、原谅他人。帮助学生把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