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课文共6小节,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第1小节总述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激发阅读期待。第2~5小节以并列的结构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第6小节不仅点题,还点明诗的主旨,并与开头相照应,告诉学生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知识,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细细观察,多多思考。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以第二人称“你”来叙述,并采用假设的语气,“要是你……可千万……”“要是你……就不会……”这样的语句读来倍感亲切,仿佛作者就是一个真诚的朋友,把大自然的秘密向我们娓娓道来。文中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说明天然指南针的作用,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大树也会来帮忙”“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作者还注意运用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如,“辨别、分辨、认出”“帮助、帮忙、指点”,既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又使文章情趣盎然。另外,这首诗每小节末句押韵,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野外夜景图,北斗七星和北极星高挂在天空,能帮助学生理解第3小节内容;第二幅是雪后天晴图,沟渠里的积雪一边化得快,一边化得慢,与第5小节相对应,为突破难点提供帮助。课后练习第一题,首先让学生借助图片或实物认识指南针,然后出示“天然的指南针”,谈谈理解。如有困难,可引导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天然”这个词(天然的溶洞、天然的温泉、天然的大理石),从而理解“天然”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再来理解“天然的指南针”,并通过朗读表达出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第二题在识字和理解课文中都可以渗透,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集中读一读,发现每组词意思相近,然后记一记。第三题是选做题,旨在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向家人或亲友了解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多问一问,适当时机安排在班上简单交流。教学策略1.认写字词(1)识字。在教会认字时,要先读准字音,“忠、实、盏、闯、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积极”的“积”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在识记时可联系熟字识记,如“忠”,可以用熟字“中”加偏旁“心”来识记,这样的字还有“慌、闯、稠、稀”等。还可扩词识记,如“辨”,可组词为“分辨、辨认、辨别”等。还可结合语境随文识记、结合字义识记等。(2)写字。在教会写字时,可按字的结构分类,如“指、针、碰、积、助、特”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的宽窄;“帮、导”是上下结构,写时要注意上下的宽窄。2.阅读理解本文是一篇诗歌,教学时可以先在朗读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提取主要信息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一些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常识;然后找出比较难懂的句子,再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加以理解,体会其中蕴含的自然科学知识。3.积累表达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有14个,建议在抄写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词语进行写话练习,比如“野外、大自然、指南针”等。而且课文中关于事物名称的词语较多,语言生动,朗朗上口,可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类积累,最后迁移运用。4.类文迁移在教学第二课时“拓展阅读”环节时,引导学生阅读类文《为什么有些植物会“指南”》。类文是一篇科普类文章,对比课文,类文更具体地写出植物做“指南针”的原因,通过浅显的语言,渗透了复杂的自然科学知识。链接类文,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学生的视角到广阔的大自然,放飞自己的思维自由驰骋。备教学资源1.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简介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七颗明亮的星,形状像勺子,因容易辨认,故可以借北斗七星来辨别其他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即北极星的位置。2.沟渠中的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还是南方?因遮挡的缘故,阳光直射到的是沟渠的北边,所以沟渠北边的积雪化得快。与之相反,沟渠南边积雪就化得慢。而高山上的积雪,南面要化得快些。3.野外判断方向的办法(1)利用指北针。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后,标有“N”的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2)利用地物特征。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3)利用植物生长特征。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向阳面发育更快。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稀疏,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