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25 黄帝的传说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黄帝的传说》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之一,主要讲述了黄帝发明车和船为民造福的故事。黄帝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文章先概括介绍了黄帝这个人物,然后由两个小标题“造车”“造船”将文章自然分为两部分。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车和船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意义。“造车”这个故事共有3个自然段。先讲了当时的人们出行都得靠步行,运东西也只能依靠人力,特别不方便,与后文写黄帝的发明带给人们出行的方便形成了对比,从而感受黄帝的这一发明的伟大意义。第2自然段写黄帝受到草帽的启发,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车。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写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不断改进,发明了双轮车,让出行及搬运东西方便多了。“造船”这部分也有3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讲黄帝看到蚂蚁待在树叶上,就能在河里浮着不沉下去,继而想到如果造一个像树叶一样浮在水面的东西,人就可以在水上自由来去了。第3自然段主要写造船的经过。两个故事写法相同,都是先写黄帝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写法上的特点,从而学习黄帝善于发现总结,不断发明创造的精神。同时也为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作好准备。文章语言简洁,但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很大。比如:“按照设想找来需要的材料,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把车造了出来,样子就像现在的独轮手推车。”这句话中的“一次又一次”是多少次?每次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在丰富情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黄帝为人类作出的贡献。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不要指读”,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指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落实这一点,给学生默读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后第二题“借助下面的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借助提示讲故事就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一种综合训练,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新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口语表达,把课文内容重新呈现出来。本习题的处理要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后,再选取不同的形式来讲,注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记忆、分析、概括、归纳、表达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将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教学策略1.认写字词本课要求认识14个字,其中“材、尊”是平舌音;“创、召、设”是翘舌音;“按”是零声母音节。8个会写字中“忽”和“段”的字形要引起注意。2.阅读理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魂,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让学生根据目标自读思考、圈点批注、读中感悟、小组合作,在读中解疑,教师适时总结点拨,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与文本充分对话,在读中了解传说中的黄帝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学习黄帝善于发现总结,不断发明创造的精神。3.积累表达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和积累方式。本课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备教学资源1.炎黄子孙“炎”指炎帝,“黄”指黄帝,炎黄二帝被普遍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子孙”是中华人民,尤其是海外华人的自称。2.黄帝轩辕黄帝为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与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在此期间有了文字。黄帝居五帝之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